自主探究,让儿童感知数学知识本质
2019-12-04吕微微
吕微微
【摘 要】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原理与基本的数学技能,以达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自主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既符合儿童的认知实际,又能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本文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进行阐述,旨在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思维;能力;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先对课堂所要教学的内容有深度把控,有一定的设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创造出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此基礎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本源,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找准知识冲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
皮亚杰认知理论认为,智慧是从动作发端的,活动则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来实现学生的探究学习。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是我们教师共同的追求。但是,学生一开始很难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些知识冲突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例如,在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是已经学过倍数、因数、2和5倍数的特征了。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从个位数特点来判断,但是3的倍数难以从个位数的特点来判断,必须要加上其他各位的数字,看它们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这样学生判断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恰当的知识冲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所以,在一开始的环节,教师应该要先让学生复习2和5的倍数特征,然后做一些判断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测3的倍数特征。这样的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也能够有效地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课前做好预习,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可以在预习的时候记录疑问,上课的效率就会大大提升。如果在学生之间讨论过后仍然有疑问,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适当地进行答疑解惑。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轻松的环境,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了好的氛围,教师再给学生一些鼓励,让他们积极动脑,积极回答问题,让学生明白答对问题会有相应的奖励和表扬,而对于犯错或者不知道答案的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积极主动地去回答问题。例如,在计算椭圆的周长时,教师准备尺子和绳子,让学生通过这些工具来计算周长。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都感觉很困难,不知道从何下手。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且提醒学生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把椭圆想象成圆来进行计算。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各组同学都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突出探究过程,提供学生自主探究机会
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之后,教师可以更加积极地让学生参加一些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定要突出教学的过程,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最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这样的课堂中来。例如,“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教学,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案来设计:班级现在想要举行一个活动,所以需要购买一些活动物品。足球要35元,校篮球要20元一个,12元的羽毛球拍,还有跳绳2元一条,象棋2元一副,还要买一些价值15元钱的乒乓球拍……如果你是班级委员,怎样计划比较好?请计算出需要多少钱。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有着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所以学习的热情非常高,都想试一试。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经历去尝试,最后给出结论。教师还可以给出几种方案来让学生思考,比如有同学说买足球2个,然后再买20根跳绳,列式为35×2+2×20,让学生思考四则运算的运用。学生在这样的探究学习中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且也能够真正运用知识。因此,探究学习的自由性应该是第一位的。
四、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动机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强烈的好奇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兴趣也能够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推动力。学生如果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就会形成学习内驱力。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不仅要创设有创造力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要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探索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有盖子而且非常漂亮的学具盒,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心,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谁能从学过的图形中,按它们的形状进行分类?”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学生就这样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探究,积极主动地去操作图形,于是很快就能把自己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分类,一共分成四类,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盒子里剩下的学具根据形状来进行分类。学具在生活中非常常见,而积木又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东西,所以学生很快就能进行分类:球体、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主探究学习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为学生创设有探究活动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碧云.以疑启思,小学数学课堂探究的源泉[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4).
[2]林传楼.小学数学教学有效交流讨论模式分析[J].新课程(教师),2015(04).
[3]倪江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学周刊,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