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指标体系下的湿地调查差异性分析

2019-12-04石伟

价值工程 2019年32期
关键词:湿地差异性指标体系

Difference Analysis of Wetland Survey under Different Indicator Systems:

Taking Rongcha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SHI Wei

摘要:湿地是人类重要的资源,保护好湿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当前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已公开发布,三调将湿地列入重要地类开展了专项调查,探讨两种不同指标体系下开展湿地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差异分析,为未来湿地的动态调查监测路径和保护提供参考。

Abstract: Wetland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human beings. Protecting wetlands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second survey data of wetland resources has been released publicly. The third survey has included wetlands in important land types to carry out special investigations and explore to carry out wetland survey under two different indicator systems,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for differences, which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ynamic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of wetland.

关键词:土地调查;指标体系;湿地;差异性;分析

Key words: land survey;indicator system;wetland;difference;analysis

中图分类号:S3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2-0210-03

0  引言

湿地是地球之肾,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湿地分为狭义上的湿地和广义上的湿地。狭义上的湿地指生长湿地生物且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的地区,广义湿地指长期覆盖水深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国际湿地公约》将湿地表述为人工或天然、暂时或常久的湿地、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流动或静止、半咸水、咸水或为淡水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低于6米的水体。从当前指标来看,易于直接量化对比的主要是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和第三次国土调查湿地数据。本文以重庆市荣昌县主例,采用三调湿地指标体系及内涵,以三调同类遥感影像为基础,开展湿地地类解译和图斑调查,提取荣昌县湿地的空间数据,与第二次湿地调查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分别对两类湿地调查的指标内涵进行对比分析,实证研究和分析总结两类湿地调查的结果差异。

1  指标选取与分析模型建立

1.1 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湿地指标及内涵。第二次湿地调查的湿地分类、界定标准、调查方法与《湿地公约》接轨,主要对8公顷以上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湿地和其他具有特殊意义的湿地进行了调查,分为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重点调查含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含自然保护小区)和湿地公园内的湿地,以及其他特有、分布濒危物种和红树林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湿地。全国湿地划分为5类34型,5类包括近海与海岸湿地(浅海水域、潮下水生层、珊瑚礁、岩石海岸、沙石海滩、淤泥质海滩、潮间盐水沼泽、红树林、河口水域、三角洲/沙洲/沙岛、海岸性咸水湖、海岸性淡水湖)、河流湿地(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喀斯特溶洞湿地)、湖泊湿地(永久性淡水湖、永久性咸水湖、季节性淡水湖、季节性咸水湖)、沼泽湿地(藓类沼泽、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内陆盐沼、季节性咸水沼泽、沼泽化草甸、地热湿地、淡水泉/绿洲湿地)、人工湿地(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稻田/冬水田、盐田)。

1.2 第三次国土调查湿地指标及内涵。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越来越明确,作用越来越突显,路径也越来越清晰,对生态用地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三调将湿地列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的一级地类进行调查。“三调”湿地指红树林地,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盐田,滩涂等。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三调”湿地包括8个二级类,分别为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盐田、沿海滩涂、内陆滩涂、沼泽地。

1.3 分析模型建立。為便于数据同口径分析,根据第二次湿地调查和第三次国土调查的分类体系及内涵,结合重庆市荣昌区实际,对可能涉及的湿地类型,建立对应一一的对应关系。三调湿地主要包含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盐田、沿海滩涂、内陆滩涂、沼泽地8个二级地类,由于重庆市不涉及红树林、盐田、沿海滩涂3种类型的湿地,因此仅对重庆市涉及的5种湿地与第二次湿地调查建立对应关系。此外,从第二次湿地调查分类中的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库塘湿地、水产养殖场、运河、输水河等几类湿地的内涵上可与三调水域及水工建筑中的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养殖坑塘、沟渠等地类建立对应关系。具体情况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于第二次湿地调查指标的湿地面积及分布。采取第二次湿地调查指标及内涵调查,荣昌区湿地总量26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面状湿地和线状湿地,其中面状湿地24平方公里,其中永久性河流8平方公里,洪泛平原湿地0.5平方公里,库塘湿地12平方公里,水产养殖场2.5平方公里。线状湿地3平方公里,属永久性河流湿地。

2.2 基于第三次國土调查指标的湿地面积及分布。收集了荣昌区优于0.5米分辨率,时相为2017年至2018年的高清遥感影像,对照第二次湿地调查矢量图斑,按照国家三调有关技术要求,依据影像特征内业开展荣昌区湿地数据内业解译,调查每块湿地图斑的位置、范围、面积等,图斑最小上图面积为60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建立湿地图斑数据库,开展调查成果的汇总分析。荣昌区湿地总量56平方公里,其中河流水面11平方公里,水库水面13平方公里,坑塘水平16平方公里,养殖坑塘11平方公里,可调整养殖坑塘2平方公里,沟渠3平方公里。

2.3 差异原因分析。采用三调指标进行调查较第二次湿地调查的湿地总量大30平方公里,经分析,造成两类调查结果差异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采用的基础影像不同,第二次湿地调查主要采用分辨率为19.5m的CBERS-CCD多光谱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三调指标的湿地数据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解译后进行面积量算所得;二是几何精度不同,第二次湿地调查成图精度为1:5万,基于三调指标的数据成图精度为1:5000;三是最小上图面积不同,第二次湿地调查主要对8公顷及以上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在10米以上,长度5千米以上的河流湿地按面状湿地采集并统计,5公顷及以上的(长大于5千米,宽大于10米)的河流、输水河按线状湿地采集并统计。基于三调指标的数据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沟渠、水田等最小上图面积为400平方米,河流水面、湖泊水面、内陆滩涂、沼泽地等最小上图面积为600平方米;四是影像数据的时间结点不同,第二次湿地调查采用的影像为2008年至2009年获取的遥感影像,基于三调指标的数据采取2017年至2018年的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

3  结论

3.1 将第二次湿地调查成果与基于三调指标的湿地调查结果进行叠加分析,两类调查的总体对应关系概括为三种情况,分别是“第二次湿地调查”和“基于三调指标”均为湿地约13平方公里;“第二次湿地调查”为湿地,“基于三调指标”为非湿地约10平方公里,占第二次湿地调查总量的43%;“基于三调指标”的调查成果为湿地,“第二次湿地调查”为非湿地41平方公里,占基于三调指标湿地总量的75%。

3.2 为对不一致图斑进行验证,再次将两者叠加后的不一致图斑叠加高清影像图进行二次解译发现,“第二次湿地调查”为湿地,“基于三调指标”调查为非湿地的图斑高清影像显示为耕地、园地、林地等其他非湿地地类的图斑,面积约9.7平方公里,“基于三调指标”调查为湿地,但第二次湿地调查为其他农用地的图斑高清影像显示为林地、耕地、园地、农村道路等非湿地图斑,总量约40.8平方公里。为进一步验证内业解译数据的可靠性,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部分不一致图斑进行外业实地验证,发现采用高清影像解译的数据在图斑地类判读和地类界线走向上准确率达95%以上,说明湿地图斑内业解译数据总体上可靠。

3.3 经实证研究,基于三调指标的湿地调查采用分辨率高、现势性强的影像作为调查底图,在地类解译上存在明显优势,三调湿地指标及内涵指向性明确,便于调查人员掌握,第二次湿地调查成果由于受调查底图精度限制,且未对8公顷及以下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在10米以下,长度5千米以下的河流湿地按面状湿地采集并统计,5公顷及以下的(长大于5千米,宽大于10米)的河流、输水河按线状湿地进行调查,成果精度低于基于三调指标的湿地调查成果,调查指标及内涵相对复杂,比如洪泛平原湿地、喀斯特溶洞湿地等地类影像特征不明显,调查人员难以掌握。因此总体上看,基于三调指标调查的湿地成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可为未来实施湿地规划、保护等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吴江,周年兴,黄金文,丁正山.湿地公园建设与湿地旅游资源保护的协调机制研究——以江苏、上海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7(05).

[2]张春丽,刘继斌,佟连军.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三江平原湿地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24).

[3]彭涛.我国高原湿地研究进展[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03).

作者简介:石伟(1981-),男,四川泸州人,本科,勘测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技术职称,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管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

猜你喜欢

湿地差异性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遥感数据的黄河口湿地变化研究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