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错因找对策变沙砾为珍珠

2019-12-04蓝小苗

考试周刊 2019年77期
关键词:砂砾珍珠对策

摘 要: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错误,错误是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真实反映,能准确暴露学生知识的缺漏,也能从某种程度上暴露教师教学的“空隙”。教师若能及时加以诊断,反思教学,善于挖掘和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就能让错误成为一种教学资源,牵动问题变“废”为“宝”,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关键词:寻错;对策;砂砾;珍珠

例如,人教版一下课程,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时,在学生的作业中,出现了这样的错例:

白兔有7只,黑兔有12只,黑兔比白兔多几只? 12+7=19(只)

白兔比黑兔少几只? 12-7=5(只)

这是一道很有代表性的错例,面对这样的低级错误,引起了我对这道题的深入思考。

一、 寻错因

分析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错误,能够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1.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多少”的问题,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一年级的孩子确实有点难度。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凡是老师能找准知识的难点和学生理解的薄弱点,将过程性学习落实得比较到位的,正确率就高,反之,错误率就高。

2. 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看到“多”就想用加法,看到“少”就想用减法,思考问题不够全面,靠套路解题而不是灵活运用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这是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基本原因。所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真正去动脑筋,积极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生长点。

3. 给的题目是纯文字,没有图示,比较抽象,学生对题意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会分析数量关系。低年级的孩子应重视直观,在信息解读过程中,要指导孩子借助画图来表达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帮助分析问题。这就可能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解题策略的引导分析不到位,缺乏用操作或者画图的方式来记录思考的过程,缺乏语言表征、图形表征和符号表征之间的互相转化,从而削弱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4. 学生很单纯地认为,两个不一样的问题应该是两种不一样的解答方法。而且存在懒惰思想,没有回头反思自己解题过程的习惯。

二、 找对策

找到学生的出错原因后,要对症开方,教师要思考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减少错误的发生。

(一) 开窍有术

有些家长教孩子“看到多则用加,看到少则用减”,孩子受这个定势的影响不可避免,教师就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就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内容。

1. 激活已有的认知经验

在一上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一对应”的认知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沟通新旧知识的交融点,使新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起自然、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2. 注重理解数量关系

出示题目:白兔有7只,黑兔有12只,黑兔比白兔多几只?

(1)先让学生读懂题目,明确两个条件,然后拿出学具,把白兔、黑兔的只数用圆片摆一摆(注意学生是否一一对应了)。

(2)再让学生将黑兔的圆片分成两个部分,让大家可以一眼看出黑兔比白兔多几只;再把多的部分圈一圈。

(3)再次思考,黑兔分成了哪两部分,每一部分的含义是什么?(一部分是和白兔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白兔多的。)

(4)然后理解題意,标画条件与问题,列式解答。

12-7=5(只)

(5)最后拓展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如果没有白兔的7只,你能确定要将黑兔分为哪两个部分吗?这样,再一次关注本质,在新知的生长点上着力,让学生理解,正是因为白兔是7只,所以要先分出和白兔一样多的7只,另外的部分就是多出来的了。

如此,一步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有效避免学生思维流于表面的现象,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理解更为深刻,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就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排除定势思维的影响。

(二) 训练有序

学生理解了数量关系后,教师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训练,以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1. 说一说

生活是数学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语言来把握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无疑是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师:姐姐比我大2岁,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生:我比姐姐小2岁。

师:你也能像这样换一种说法来说一说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吗?

比如:男生比女生多3人。

苹果比梨多4个。

……

请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请你像这样来说一说白兔和黑兔的关系!

生:黑兔比白兔多5只,白兔就比黑兔少5只。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解决的方法也是一样的。

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用换一种说法的方式进行转化,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体现了转化思想的价值。

2. 问一问

白兔有7只,黑兔有12只。

师:你能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还可以怎么问呢?应该怎么解答呢?

通常有三种问法:黑兔比白兔多几只?白兔比黑兔少几只?白兔和黑兔相差几只?

学生通过问一问,并联系黑板上的圆片图,再次理解问题的结构,真正理解了减法的意义。

3. 比一比

让学生将两道题进行对比:

(1)白兔有7只,黑兔有12只,黑兔比白兔多几只? 12-7=5(只)

(2)白兔有7只,黑兔有12只,白兔比黑兔少几只? 12-7=5(只)

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为什么问题不同,解决的方法却相同呢?让学生再次交流、思考,体会“同一个算式,既可以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又可以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使学生对减法本质的理解更为深刻。

这样,通过有序的训练,在说一说、问一问、比一比中,一次次建构“比多少”减法问题的模型,实现了从现实情境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转化,巩固了解决比多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 检验有效

1. 检验学生是否领悟到了数学思想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步骤中,回顾与反思这个环节尤为重要,我们要检验的不仅仅是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更要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分析过程,结合题目的文字和黑板上的图示,体会画图是帮助自己理清思路、解决问题的良好策略,从而让学生再次形成运用直观手段、运用符号帮助思考的意识和经验。比如,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用了什么好办法?这样来回顾解答过程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实现符号表征到语言表征的转化,这样的检验才是有效的。

2. 检验答案是否合情合理

白兔有7只,黑兔有12只,黑兔比白兔多几只? 12+7=19(只)

有的孩子只是检查12+7是否等于19,这样其实是无效的检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检验答案的合理性,可以这样想,黑兔也才12只,怎么能比白兔多了19只呢,这可能吗?提出质疑后,再重新思考问题,在质疑中进行思维碰撞,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检验才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面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例,教师如果能够勤反思,竭力去挖掘错例中的点点滴滴,从而对各种因素加以汇集、整理,形成更综合、完善的新认识,进而促使自己更多地钻研教材,研究教学策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认知情况,这样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是大有裨益的。换言之,失败为成功之母,每一个错例,都是一个富有价值的问题,善于反思的教师,一定能从中获得深邃的数学思考,从而发挥错题的“正能量”,使沙砾变为珍珠!

参考文献:

[1]李天良.小学数学典型易错题分析及纠正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6(26):46.

[2]孔志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纠正[J].浙江教育科学,2006(4):43-45.

[3]陈萍萍.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A].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二卷)[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0.

作者簡介:蓝小苗,一级教师,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

猜你喜欢

砂砾珍珠对策
“小珍珠”
诊错因 知对策
一种基于胶结因子谱的砂砾岩胶结程度的判定方法
为了喝到珍珠
对策
“种”珍珠真神奇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绿珍珠城(上)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堆石)坝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