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微助教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2019-12-04李占君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助教互联网+知识点

李占君,王 霞

(安阳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0 引言

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中,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当代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再加上教育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元化、便捷性更占优势的在线教育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带来了较大冲击。近年来,微课、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发展迅速,它们的出现可以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地点学习名校、名师的课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广泛地使用在线学习[1-2]。但在线教育对于需要学习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大学生来讲也有诸多不足[3-4]。如果取长补短,将在线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相融合,势必会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开展高效的混合式教学将越来越被老师认可,在教育部的认定文件中也提到了“教师需要将在线课程用于校内开展混合式教学”[2]。

作为高校教师,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探索一种适用于当代大学生的多形态混合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混合式教学是国际教育技术界为了进一步深化Electronic—Learning(数字化学习或网络化学习)的应用,提升Electronic—Learning的培训效果,在深入思考后提出的。2006年,Bonk和Graham教授对混合式学习提出比较具体的定义,即“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混合”[5]。

何克抗教授是国内最早阐述混合式教学概念的学者,他认为:混合式学习模式基于课堂教学与在线教育的优势,融合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必将成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流[6]。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教学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4,7-9]。李克东教授通过对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过程设计和应用模式等问题进行探讨后认为,混合学习通过着眼于如何依据低投入、高效能的原则选择信息通道,将在线学习与面对面教学(课堂教学)结合,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结合,既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征又正视了学习的传统本源[8,10]。黄荣怀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具有“学习资源提供的灵活性、为个别化学习提供支持及提高教学效率”的特征[11]。

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14]。而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更是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可以用来在线学习、交友聊天、娱乐游戏、购物消费等[15]。内容丰富多彩的互联网资源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也是造成目前我国高校中出现的逃课现象严重[16],听课率不高,“低头族”比比皆是的原因之一。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如何能够“变堵为疏”,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使用手机,将手机变成学习工具,是高校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此教育专家黎加厚和王竹立还为此做了“关于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的讨论”,最终一致认为,手机进课堂,可以使课堂更加开放、更加民主、更有利于教学相长、更有利于学科融合;教师解决课堂上“低头族”问题,其实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17]。

本文作者以机械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工程材料及其成型基础”为载体,在“互联网+”思想指导下,利用“微助教”这一有力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一种线上与面授、碎片化与系统性、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融合的多形态混合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效果进行探索与实践。

1 “微助教”简介

微助教,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田媛和华中科技大学专业团队在2016年3月推出的一款真正面向高等教育的课堂互动轻应用工具[18]。与其他课堂在线互动平台(如雨课堂、A+课堂派等)相比[19],利用“微助教”不需要下载任何APP,借助大家广泛使用的“微信”即可;不需要学生适应过多的课程展现手段,不需要教师提前学习很多的软件使用知识,也不需要学校提高课堂硬件条件,所以不会为学生、教师、学校增加额外负担。它通过简便的操作,进行方便实用、有趣味性的过程性评价和教学[20],潜移默化地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形成多形态的混合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参与感”,给教师带来“控制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该应用提供课堂签到、课堂测试、课堂讨论等多种互动功能,以游戏化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并可以自动记录下来,便于老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持续观察,做出最后发展性的评价[18]。

2 微助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 注册与建立课程

微助教注册支持微信端和PC端注册,微信注册时,进入“微助教”公众号,点击底部“教师”按钮,找到“教师认证”点击进入。点击页面右上角的“还没有教师注册账号”按钮,进入微信端教师身份注册页面,根据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完成激活后即可。PC端的注册更简单,进入官网根据提示操作即可。

注册成功后,在PC端进入官网登陆,点击页面中的“+添加课堂”,然后填写相关信息,完成后保存即可。进入课程首页,可以按照页面提示完成课件上传、题库建立、建立讨论、建立组件等操作。将课程建立好以后,会生成一个课堂编号,如图1所示。

图1 添加课堂后生成的课堂编号

学生加入课堂的过程是先在微信端关注“微助教”公众号,接着注册学籍信息,完成后点击“学生”分组下的“加入课堂选项”输入老师提供的课堂编号即可加入课堂。

2.2 学生签到与课堂提问

微助教提供了便于检查学生出勤情况的签到功能。课堂点名,对于那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是非常实用的管理手段。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点名又会占用较多的时间,利用微助教提供的签到功能,课前或者课间,教师开启签到,在规定的时间内(时间长短教师可以设定),学生在手机端进行签到即可。老师可以从PC端或手机端快速方便统计出勤率与未到人员名单。对于未拿手机或信号不好影响签到的同学,教师可以手动更改签到结果。

“工程材料及其成型基础”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知识点。传统教学中提问,教师通常是根据点名册或是根据学号进行,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利用微助教的“随机点人”功能,教师在PC端操作,学生的头像不停闪动,点击停止,会出现被点到学生的头像,增加了课堂趣味,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并且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去熟悉认识学生,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3 课堂讨论与知识点检测

“工程材料及其成型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不像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课程那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绝对性,而是广泛存在合理与否、是否先进、可不可行等需要因时因地适当选择问题,而不是绝对的非此即彼。通过课堂讨论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方法逐渐成熟,克服绝对化、片面性。

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可以通过题目进行实时检测,将题目开启后,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完成答题并提交,教师可以看到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做到轻重缓急、有的放矢。

图2 检测结果统计图示

2.4 线上预习、复习与答疑

本课程涵盖了从工程材料到成形技术的全过程,内容包括:工程材料、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工艺等,内容多、知识点碎,学习难度大。因此,教学过程中都会给大家布置预习和复习的任务。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对于课上讲的内容都能理解,可是到下次上课提问的时候相关知识点基本全部忘记了,这是由于课后没有及时进行复习造成的。按照学校规定,本课程设置有专门的答疑时间和地点,但由于各种原因,固定时间和地点的“答疑”成了摆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利用“微助教”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督促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可以进行线上答疑。对于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将上传好的教学课件设置成开启状态,让学生进行预习,哪些学生预习了、哪些学生没有预习,具体的名单,老师在手机端都能看到。课后复习,教师将每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浓缩汇总做成简短的PPT并在课后开启,告知学生下次上课前自己在手机端进行浏览复习。在预习或复习过程中有问题可以及时发到讨论区,其他同学和老师都可以进行解答,如果是同学进行的解答,不但老师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来说也能起到良好的互动促进作用,使学习气氛进入到良性循环状态。

2.5 过程管理的记录

目前大学生在学习时“轻平时、重考前”的现象非常严重,为此各高校都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把学生的平时出勤、作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表现等纳入到期末考核中,以此来强化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这些过程管理的相关记录会给教师增加了额外的工作。利用“微助教”进行辅助教学,这些过程管理的记录会自动记录,期末教师可以将需要的信息通过勾选的方式导出到EXCEL中,作为佐证材料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

3 微助教使用效果评价

在“工程材料及其成型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微助教”这一有力的课堂互动工具,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对教师来讲,微助教的使用在课堂控制、过程评价、教法创新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利用签到和随机点人功能不仅可以节省点名时间,也可以让教师认识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微助教还成功解决了课堂上“低头族”的问题,将手机转变为了学习设备。课堂讨论和弹幕问答等形式的运用不仅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又解决了传统课堂一些学生明知答案却不愿或不敢主动开口的问题,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学过程相关数据的统计方便实用,能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课堂的控制轻松自如、而学生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与传统方式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另外,对于学生来讲,利用微助教,可以灵活方便地进行预习、复习和答疑,并且利用手机学习过程中“碎片化与系统性缺失”的问题[21]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学生可利用茶余饭后以及排队等候等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短时间预习、复习,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答疑,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微助教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在本课程初次尝试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个别逃课学生会让同学把自己手机带到课堂,点名时进行“代签”;教师可结合课堂提问环节的随机点人弥补这个漏洞。上课过程中签到和检测提交答案以及讨论时的发言会受到网络信号的影响;可以适当延长签到和答题时间,保证能够接收到相关信息。

总体来说,微助教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在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为学生带来了新鲜、自由的学习新体验,这种线上与面授、教与学、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融合的多形态混合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堂低头族”现象,使教师对于课堂气氛的把控更加容易,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猜你喜欢

助教互联网+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