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上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
2019-12-04特邀主持陈默然
特邀主持:陈默然
陈默然,浙江省温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曾先后参加“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温州市初中语文课堂变革深化改革示范课、温州市新教材新常规示范课比赛并获奖,另获温州市直优质课一等奖、温州市命题一等奖等荣誉。多篇论文、案例在浙江省、温州市的各级比赛中获奖。
(以下学生均来自浙江省温州实验中学,文中不再标注)
一 片段写作
猴子
◎八(6 6)班 李卓骋
“喂!你的英语文件袋去哪里了?我明明记得你有五个文件袋的,哎,先声明一下,绝对不是我偷的。”他严肃地说着,嘴巴绷得紧紧的,不露一点声色。
我仔细地观察他,他的眼睛贼溜溜地转动,好似天空中那颗最亮的星星,乌黑的皮肤,插着一根根长长的细毛,犹如一片“黑暗森林”,嘴角似乎还挂着似有若无的笑。
忽然,他笑了,就像黑暗深幽的庭院中百合花逐个绽放了一般,一朵,两朵千万朵……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嘴角上扬,如一轮峨眉弯月。他像灵活的小猴子,将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抖,在那一刹那,时间像是骤然停止了,他的“个人秀”开始了:只见他像漫威的快银一样,跑步速度快赶上音速,直到跑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后才向我回首远望。他那笑容无比嘚瑟的样子,香肠嘴此时配合展开,扭曲成一个惊人的弧度。
这就是“猴子”。谎言被戳穿前后的表情真的是判若两人。
【陈老师评】
通过对同学的细致观察,本文抓住了人物最典型的特征:狡黠、灵活。“画”肖像时,没有写其全貌,而是抓住了他的贼溜溜的眼睛、乌黑的皮肤、夸张的笑,特别是他发现谎言被拆穿时“像黑暗深幽的庭院中百合花逐个绽放了一般”的笑,逃离后无比嘚瑟的笑,以夸张的形式突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个故作严肃、狡黠、灵动的“猴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 将片段扩展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心中的月亮
◎八( 66)班 李卓骋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林清玄
“喂!你的文件袋去哪里了?”“猴子”一板一眼严肃地说。
你没有听错,“猴子”就是他的代名词。我仔细地观察他,他的眼睛贼溜溜地转动,好似天空中那颗最亮的星星,乌黑的皮肤,插着一根根长长的细毛,犹如一片“黑暗森林”,嘴角似乎还挂着似有若无的笑。
他平时十分好动,经常隐藏别人的书,想到这里,我大致猜到谁是“幕后凶手”。果然,他笑了,就像黑暗深幽的庭院中百合花逐个绽放了一般,一朵,两朵,千万朵……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嘴角上扬,如一轮峨眉弯月。他像灵活的小猴子,将以手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抖,他的“个人秀”开始了:只见他像漫威的快银一样,跑步的速度快赶上音速,直到跑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后才向我回首远望,他那笑容无比嘚瑟的样子,香肠嘴此时配合展开,扭曲成一个惊人的弧度。
这就是“猴子”。谎言被戳穿前后的表情真的是判若两人,他几乎每天都是如此,对不同的人做相同的事,早已成为老师和班委的“眼中钉”。
但就在期末考的时候,“猴子”的目光变了。“猴子”的好朋友小柯因考试成绩突出被选中去了竞赛班。离开的那一瞬,小柯转过头来瞪了“猴子”一眼,眼中的情感很丰富:得意、失落、不舍。“猴子”似乎懂了,回应了同样复杂的目光。
此后,“猴子”不再是那只只会调皮的猴子了,他不再去做那些恶作剧的事情,一心一意专注在学习上。一次午间的自修,班主任去开会了,班委们几乎都不在。教室里便猛地炸了窝,可你看“猴子”,他唇边瑟瑟,指尖按在笔上滑动出几行细心而又专注。身旁的同学问:“嘿,哥们,咱们也略施小计,捉弄一下那个呆子?”“猴子”犹豫了下,继而迅速摇了摇头,翕动的嘴又牢牢地闭紧“Can you hear me?”同学吃惊地问,他搞不明白为什么调皮的“猴子”如此入定。可“猴子”此时仿佛耳聋了,自顾自地写着那时的“猴子”仿佛是淤泥中的荷花,不争风华,却独领风骚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挤出教室,留下在教室里安静学习的“猴子”,他的苦思与努力从未停歇,永不停歇……
“猴子”每天利用空闲时间坚持跑步,校园中、公园里、街道上都有他的身影。据他讲这学期他已经换了三双跑鞋了。一次1000米的测试中,他气喘如牛地跑在第一梯队中脚步沉重而铿锵,仿佛一只“石猴子”。围观的人嘲笑道:“你看这‘猴子’,速度怎么这么慢。”另一人也附和道:“这怎么是‘猴子’,很明显是一只猩猩。”但到了最后100米,他的表现着实让人大吃一惊,突然像打了鸡血,如离弦之箭,脚步高高迈起,贴地飞翔,呼吸也顺畅了,周围的人被他甩开许多。他获得了第一名,班级同学的整体测验成绩被他带动起来,也创了历史新高。测试结束后,我跑去问他怎么回事,他神秘地告诉我:他跑步的时候嘴巴吸气,鼻子呼气,所以就显得气喘吁吁;到最后发力的时候采用嘴巴呼吸,就一下子甩掉了对手。此时的“猴子”俨然已是一个实力超群而又坚持不懈的奋斗者。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往后“猴子”的考试成绩越来越好,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竖起大拇指,但他还是不满足,“欲与天公试比高”,他要和竞赛班的同学比学习成绩。“猴子”全然安静了下来,他现在不试图捞月,他爱观月,观苍茫的星空,可他却不知,月亮正在他的心田中,散发着皎洁的光辉。
夜本苍凉,因明月而炙热;“猴”本平凡,因改变和坚持而不凡。
【陈老师评】
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小作者开篇就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的外貌,传神地勾勒出了一个狡黠、恶作剧的“猴子”形象,之后选取两个典型事件,把主人公放在事件中写,写他与别人的交往,写他富有个性的动作、神态、语言,很好地展现了主人公前后的对比,因改变和坚持而最终不凡的形象特点。在叙事的详略上也安排得当,略写了以前恶作剧的事件,详写变化后的写作业和跑步事件,详写时也没有面面俱到地展开叙述,而是突出了重点:面对同学的诱惑不为所动,跑步时的机智与坚持不懈,突出了猴子前后对比之大。
三 围绕“我的偶像”这个话题,写一篇以人为主的记叙文
寻找方向
◎七(66)班 孙思逸
向往——只看一般梦意阑珊
我经常会想,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作为我的偶像?是能被历史留住的人,还是那些能被文坛留住的人?后来我才明白,那些真正追求着自己心中方向的人,才会在不经意间,在后人眼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林徽因在《悼志摩》中回忆,徐志摩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曾发生过一件趣事。据当时徐志摩的同学、林徽因的姊丈温君源宁回忆,有一天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忽然他听见有人猛敲他的房门,外边跳进一个被雨淋得全湿的客人,不用说他便是徐志摩。他一进门一把扯着源宁向外跑,说:“快来,我们到桥上去等着。”这把源宁怔住了,他问徐志摩在这大雨里等什么徐志摩睁大了眼睛,孩子似的高兴地说:“看雨后的虹去。”源宁说他不去,并且劝徐志摩趁早将湿透的衣服换下,徐志摩不等他说完,一溜烟地自己跑了!后来林徽因好奇地问过徐志摩这故事的真确,他笑着点头承认这全段故事的真实。她问徐志摩立在桥上等了多久,看到虹了没有。徐志摩说记不清,但是他真的看到了虹。林徽因诧异地打断他对那虹的描述,问他怎么知道准会有虹的。他得意地笑答说:“完全是诗意的信仰!”
因为这个故事,徐志摩在我的脑海中便是一副孩子样的。他的脸上始终挂着孩子般的、纯真的笑,他的眼睛里定是盛满了诗意——那种天真的、痴情的,不含着一丝矫伪的诗意!兴奋起来的时候,那眼睛便会睁大,露出孩子一般的高兴。他的步伐有时是沉稳的,但是若是叫他见了什么新奇的事,他准会撒开步子跑起来的,没有任何保留。我心中的徐志摩便是这样的一个人。认真地读徐志摩的许多诗歌,你会发现他有太多迷茫。对生命的茫然,对爱情的茫然,对世界的茫然。但唯有一个,他无比坚定,那便是所谓的诗意的信仰。他为了这样的信仰,为了那样想飞的夙愿,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生命来赌,最后,在货机从高空坠下的那一刻,时间定格。
若说真有那么一条关于诗意的路,海子也必定是这条路上的一位重要的行人。他从来没有丢弃过生活,他在生活的缝隙里寻找诗意。海子在北大毕业之后,于1984年担任教师。此时的海子已经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朦胧诗人了,有一次他在课堂上问学生喜欢哪些诗人,答案千姿百态,有一位女孩子站起来说:“我喜欢海子。”——这便是海子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恋人——王波婉。可以说这是海子生命中不可忽略的一段恋情。两人相恋后,海子为她写了很多诗歌,《春天》《九盏灯》……里面都有她的影子。《半截的诗》中“你是我的,半截的诗,半截用心爱着,半截用肉体埋着,不许别人更改一个字”,这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首。他为爱情写下无数美的篇章,尽管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他在生活的缝隙中寻找爱情,纯洁又坚定,尽管最后曲终人散。
海子在诗歌中写道:“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是的,在任何时候,他都在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行,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都有一个向往着的太阳——诗意。海子写下了太多温暖人心的诗歌,那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知道点亮了多少人心中的明灯,更是抚平了无数心潮翻涌的人。他用尽自己的一生,去鼓舞他人,在生活的缝隙里寻找诗意。他说:“世上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他一直在朝着太阳前进,尽管在旅途中经历了太多黑暗。他一生向往远方,尽管发现远方一无所有。
寻找——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看吧,诗意就是有那么一种力量,让你和世界拥有某种特殊的联系。可我还是不理解,两位如此杰出的诗人,一个为追逐诗意的信仰坠落,一个被诗歌本身打垮,无力挣扎,为什么?
追求诗意,到底是什么?还是说这便是诗歌那巨大的、吸引人的螺旋?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其实做一个深情的人有自己追寻的诗意,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而徐志摩与海子,他们因为有了方向,所以在追逐的路上,时刻幸福。正所谓“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心中有了方向,有了追逐的信仰即便是只有一苇为舟,也敢逆旅而上。
我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单调且重复的。学校、家、补习班周而复始。没有什么时间来回想我每天的所想,很多美好的回忆没能记录下来,而被渐渐埋没在童年这个抽象的词语里。为了写作有和他人与众不同的素材,自己的梦想换了又换,似乎没有什么梦想能够坚持很久,忘了“梦想”两个字最初的含义。静下心来想想,从小到大似乎都有一个坚持着的,追求的目标——诗意。可是回头看看,又什么也没留下只有一些天真的、诗意想法的泡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每天都要创作诗歌。短短的几句,所需的时间也不甚多,随时随地,从兜里掏出便利签和笔,就能把回忆化作文字。许久下来,桌垫下满是黄色的小纸条,每每有空,整理成文稿,也颇为骄傲。“就算偶尔现实残忍,也要始终学会在这个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是的,始终在深情地生活,不就是他们一直在追逐的诗意的信仰么?就像徐志摩的一首诗中所说:“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有了方向,生活中的一切都会因为这一份向往而美好起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加重。家和学校之间短短的距离变得越来越漫长。身体和心或许会变得沉重不堪,但是,只要知道太阳升起的方向,即使路再漫长,也能脚步不停,深情向往。也能在路边摘一朵野花,然后抖尽一身疲惫,砥砺前行。就像海子所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山高水远,路远马亡。”
凡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陈老师评】
小作者围绕对“诗意的向往”引出了自己的两个偶像:徐志摩和海子,深入收集了两位人物的相关资料,通过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的神态进行描写,如“志摩睁大了眼睛,孩子似的高兴地说”,通过典型的事件或细节写出人物的特点:不顾一切,追求诗意。如徐志摩立在桥上看彩虹,海子为恋人写了很多诗歌,尽管最终曲终人散。最后,还跟自己作对比,表达了自己在偶像身上汲取勇气和力量,“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此外,本文立意深刻,语言含义深刻,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