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山村羊肉香
2019-12-04陈柏清
文/陈柏清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敕勒歌》里描绘的。嗯,按照当下吃货的审美标准,跑在山坡上的羊只是风景,走上餐桌的羊肉也许才是一只羊最终的价值与归宿。世称肉为腥膻之味,这里的膻,大致是指羊肉。羊肉在古时候称为羖肉、羝肉、羯肉。
鱼羊组合谓为鲜,羊肉鲜美,大补之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羊肉温热内补,最适宜于冬季食用,故被称为冬令补品。
天一煞冷,街上的火锅店、羊汤馆似乎就多起来。想象一下,清冷的北风里,一碗滚热的羊汤下肚,五脏六腑似乎都熨贴地舒展开,那一定是令人愉快的。再进一步,如果坐在热炕头,再来一碗热乎乎的羊汤,那简直就是冬日里幸福的代名词了。
心里有的旅行早晚会实现。去乡下吃羊肉的念头一起,周末便约了几个朋友去乡下二叔家。二叔家养羊,而且会做羊。提前打了电话,去的时候二叔没去放羊,特意杀好了羊,在家等着。我们抵达的时候,他正在院子里收拾分割。朋友对二叔家的大院子赞不绝口,大有一住三百年的气派。二叔笑着说,“要是几年前你来,恐怕不这么想。”朋友疑惑地看我,我说:“的确,几年前二叔家的土房子,下了雨你都进不来院,进不了屋。这几年养羊,二叔的家业兴起来了。”二叔连连点头。羊对于二叔一家来说,不光是美食,还是财源。
因为不少到这里看山景的游客会顺便吃羊肉,二叔特意在院子里搭建了厨房。铁锅土灶井拔凉,这也是乡村炖羊肉的一大特点吧。在许多人眼中,药物净化过的自来水总不如乡下的井水养人。哗哗的井水浇在鲜嫩的羊肉上,一股夹杂着肉香的膻味,二叔又切了一些姜片,扔了一些花椒,倒了白醋,朋友不解,二叔说,“去膻,新鲜的羊肉是好,可膻气也重,你们这些城里人恐怕吃不惯。”说完二叔又去院子里拔了一些沙葱,摘了点花椒叶,他笑着说,“这些都是我炖羊肉的秘密武器。”大家都笑起来,我却在心中不禁感慨,几年前的二叔,非但不敢奢望作为主人请别人来吃羊肉,自己的日子也挺拮据呢。这样一想,越发觉得二叔今天的快乐如此由衷,羊肉未吃、酒未喝已是醉了。杂木的劈柴在灶膛里燃起来,那是木头燃烧的温暖的香气,几个同来的年轻人争着烧火,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新奇的。看见火苗熊熊燃烧,而不是在影视剧里,那种感觉对于他们来说是从未有过的体验。一会儿的功夫,羊肉的香味就慢慢从大铁锅的缝隙飘散出来。二叔撇去肉汤表面的泡沫,翻翻锅里的羊肉,香气越发浓烈,刺激着大家的口水。
院东的大槐树下支起大桌子。或是已经看惯了这样的场景,二叔家的大黄狗趴在槐树下,眨着眼睛,一声不吭,既没有对陌生人表现出警惕,甚至没有对喷香的羊肉流露出抢夺的欲望。二叔麻利地从锅里往大盆里夹羊肉,往大桶里舀羊汤。桌子上碗筷摆放整齐,香菜、蒜末、胡椒粉、辣椒油等调料一应俱全,还有咸黄瓜等小菜,自家酿的土酒也斟了满碗。二叔说,分羊肉不用动刀,要用手撕,自己撕着吃,才香。我逗他,“二叔,这就是传说中的手撕羊肉吗?”二叔哈哈笑:“二叔是粗人,不会文词儿,但是肉熟了,就不能再上刀子了。人家都熟了还上刀子,就不对了。”听起来,似乎天经地义,乡下也有乡下的理儿。抿着老酒,嘶嘶哈哈地吃着这烫手烫嘴喷香的羊肉,再喝上一口漂着油花的羊汤,“故人具羊肉,邀我至田家……”天也蓝,气也清,槐叶飘飘满园庭,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自在、尽兴、纯粹、洒脱。
回味中,感觉二叔家的羊肉的确比城里饭店的要胜出一筹。是因为肉质更新鲜、烹饪更天然,还是因为“肉熟不动刀”,也许都有。客观讲,二叔家的羊肉现杀现做,这是城里饭店没法比的。再有,二叔家的羊的喂养方法也是很讲究的,他的厨艺也好。还有重要的一点,对于饮食来说,其境美其食也是顺理成章。记得小时候家里吃饺子,吃过了饺子,祖母总要每人都喝上一碗饺子汤,美其名曰,原汤化原食,舒服。我想这也有关系。羊肉、羊汤、调料、包括煮肉的劈柴,都是一个情境里的非常匹配的产物,是否因此做出来的羊肉就越发好吃呢?人都说喝心情酒,吃称心饭,在这样天高地阔的环境中,在这样富足祥和的气氛里,在这样的友朋欢聚中,粗茶淡饭也会吃出欢天喜地吧,何况确有喷香的羊肉在口。
不远处的西山已由翠绿换上了彩衣,正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时候,金黄中也有剔透,淡黄中也含着琥珀色的含蓄,浓绿夹杂其间却似在逞最后的强。色彩的层峦叠嶂,似泼了彩,不讲章法却浑然一体。
谈古论今却消酒。羊肉凉了,二叔又去回锅,再次烫手,再次喷香。夕阳慢慢地滑过院墙头,席间的喧闹逐渐转为饭后的闲聊,酒的浓酽、肉的鲜香仍然弥漫在农家小院。安宁、富足、祥和……一顿采风式的羊肉大餐带来的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精神层面的愉悦和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