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让他研究《黄帝内经》

2019-12-04

文史博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湘雅杨开慧黄帝内经

龙伯坚(1900—1983),名毓莹,湖南攸县人,现代医学家、中医医学史专家。著有《现存本草书录》《黄帝内经概论》《黄帝内经集解》等著作,为我国的中医、中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黄帝内经集解》的问世历经艰难,要理清其中的头绪,还得先从龙伯坚与毛泽东的交往说起。

1916年,16岁的龙伯坚考取湘雅医学专门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广大学生积极投身于运动之中,游行演讲,办刊物。龙伯坚主编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学生自治会举办的报纸《新湖南》周刊,进行救国救民宣传。这时,他认识了主编《湘江评论》的毛泽东,并担任了由毛泽东发起组织的湖南学生周报联合会总干事。龙伯坚钦佩毛泽东的思想和文章。这年暑假,龙伯坚跟几个学生留在学校办报,并邀请毛泽东一起来参与办报。毛泽东高兴地同意了。毛泽东接编《新湖南》后,天天到湘雅学校来,在龙伯坚他们的宿舍写文章、编稿。两人天天见面,交谈投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23年,龙伯坚在长沙仁术医院工作。有天晚上,外面下着倾盆大雨。毛泽东头戴斗笠,脚穿草鞋,卷着裤脚,来到医院找龙伯坚。原来,毛泽东的爱人杨开慧生了重病,要请龙伯坚到他家去看病。龙伯坚二话不说,提起药箱,打着雨伞,立即跟毛泽东出门。杨开慧得的是乳腺炎,且病情较重,须立即住院。第二天,龙伯坚为其办好手续,让杨开慧住进了仁术医院。

之后,毛泽东与龙伯坚一直保持着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次,龙伯坚去北京参加全国卫生系统会议,毛泽东还专门派人把他叫到中南海,热情接待,亲切交谈。

新中国成立后,龙伯坚任中央卫生研究院中医研究所所长、一级研究员。其间,他对中国传统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进行研究整理。1957年,正当他编纂《黄帝内经集解》的时候,被错定为“右派”,单位将他从一级教授降为四级,并调他去青海医学院教书。当时,龙伯坚有病在身,担心不适应高原气候环境,就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毛泽东没有书面回信,派中央统战部部长徐冰到龙伯坚在北京的住所,对他说:“你的信主席已收到,主席让我告诉你,青海不要去了,安心在北京研究《黄帝内经》吧。”此后,龙伯坚专心致志在家编纂《黄帝内经集解》。

1962年,龙伯坚发生了轻度中风,时年63岁。为防止再度中风或患其他心血管病,龙伯坚将他尚未完成的《黄帝内经集解》草稿全部寄给了在湘雅二医院工作的儿子龙式昭,但没有向儿子详细介绍这部书稿的编纂进度,只是要儿子好好地保存。

1978年,龙伯坚的冤案平反后,《黄帝内经集解》书稿被送还到北京龙伯坚住所。这时,他已是79岁的老人,且因视网膜脱落而双目失明,已无法继续完成书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领导对《黄帝内经集解》十分重视,随即安排在湘雅二医院工作的龙式昭代笔继续完成书稿。历时半个世纪,《黄帝内经集解》书稿终于付梓,并于2004年1月由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猜你喜欢

湘雅杨开慧黄帝内经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蝶恋花
——杨开慧生命最后十个小时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湖湘红色文化—杨开慧文化创意系列
绵绵古道连天上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湘雅精神薪火传
湖南湘雅建立移动医疗平台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