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届计算机科学教育国际论坛介绍

2019-12-04锦,陈娟,卢

计算机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模式课程

张 锦,陈 娟,卢 凯

(1. 湖南师范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2. 国防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

1 会议概况

2019年第二届计算机科学教育国际论坛(2019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IWCSE 2019)于2019年5月12日在湖南长沙湖南宾馆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ACM长沙、ACM SIGCSE中国分会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主办,湖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协办。论坛旨在推动计算机教育在理论、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发展与交流,搭建中外计算机教育领域专家沟通与探讨的平台。

本次会议一共收到有效投稿95篇,相比于去年投稿量,几乎翻了一倍。统计投稿单位,有来自55所高校的投稿,经过初审、复审等环节,最终录用19篇,录用率28.8%,集结成专题发表于《计算机教育》杂志2019年第8期。本次会议邀请了8位国际计算机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主题报告,并安排了多场Panel进行专题研讨。

2 研究热点

本次会议对投稿进行了多轮筛选,最终被录用的19篇论文集结发表。整合分析所录用论文,总结本次会议的研究热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计算机基础教学

面向所有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一直是计算机教育研究的重点,本次会议有两篇论文探讨该问题。其中,《慕课背景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构建了慕课背景下,基于专业特征分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做的学习模式,并充分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训体系建设与应用》从计算思维培养角度进行课程教改研究,重点介绍培养计算思维所需的实训体系建设及其应用情况。

2.2 程序设计基础教学研究

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其课程质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本次会议有两篇论文探讨该问题。其中,《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敏捷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尝试利用敏捷教学理念进行课程改革,从课程知识和能力体系构建、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和方法等方面介绍课程敏捷教学的具体实施。《焦聚能力培养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了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如何与学习、实践、创新、工程4种能力培养进行转换,以及相关可以参考的措施。

2.3 项目式教学研究

计算机类专业强调动手能力,以项目为载体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是一种有效方式。本次会议有3篇论文从不同侧面进行该问题探讨。《以能力产出为导向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实践探索》着眼于以产出为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对软件工程进行课程改革,提出了项目驱动教学法,将能力培养贯穿课程实施全过程,形成一种能力达成度的实施办法。《基于课程群的项目式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并实践了一种基于课程群理念、以项目为载体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新模式,将几门关联课程作为整体安排教学内容,将学生组织为团队协同完成具有一定复杂度和规模的软件项目,并进行全过程考核。《软件工程核心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以及案例教学实践》提出了软件工程核心课程案例库建设的方案,设计了基于知识点的软件度量案例以及基于项目的众包平台工人能力分析案例。

2.4 典型课程教改研究

计算机类专业有诸多核心课程,针对具体课程的教学改革相关工作较多。本次会议录用了4篇有关计算机类典型课程的教改研究结果。《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计算机安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针对该课程实践能力要求高、技术更新快等特点,提出了基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学评估云平台的课程教改思路,借助企业资源探索了产教融合实践。《基于内核调试与抽象精化的操作系统实验设计》提出了操作系统课程中内核实验设计思路,所设计实验聚焦几条内核执行路径,通过调试观察该路径在不同抽象程度的表现,并随着教学深入而逐步加入更多观察细节,最终完成复杂的底层状态。《新工科背景下的软件需求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从课程培养方式、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改革问题。《学科方法论教育及其在数字逻辑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介绍了计算学科方法论教育在数字逻辑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以及学科方法在实践中“悟”、在课堂上“教”的过程。

2.5 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近期广受关注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次会议有4篇有关该教学法的讨论与尝试。《云际云+大数据2.0背景下的第二代翻转课堂教学框架》提出了基于云际云平台与大数据环境,构建了第二代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结合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进行了教学实践。《基于教育云平台的数据科学导论翻转课堂设计》提出了基于教育云平台的数据科学导论翻转课堂设计方案,阐述了实施细节。《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探究性小班讨论课的探讨与实践》设计了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探究性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翻转课堂实践探索与应对》提出翻转后的课堂教学侧重点是创新以及计算思维内化的思路。

2.6 机制体制研究

教育机制体制属于顶层设计,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走向。这类论文相对偏少,但本次会议有4篇论文进行了这个方面的探讨。《澳大利亚本科荣誉学位制度与国内优等生制度比较研究》对比了澳大利亚本科荣誉学位制度和国内高校培优生制度,分析表明澳大利亚本科荣誉学位不仅具有学术阶梯作用,而且能够肯定学位获得者个人综合素质与职业潜力,具有借鉴意义。《以项目为核心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危机问题,提出以项目为核心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给出了完整的培养方案和操作思路。《基于数字化学习空间拓展智慧课堂的设计模型》结合数字化学习空间的框架结构,提出拓展智慧课堂的设计模型。《基于自微课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策略》提出自微课教育模式,探讨大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多元化,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录制微课等方式参与教学,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3 总结与展望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基于计算机科学不断出现,这些都对计算机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IWCSE为国内外计算机领域的同行提供了交流和探讨的平台,未来将持续致力于促进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升我国计算机科学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准,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模式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