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小食心虫简化防治技术

2019-12-04焦六十二

北方果树 2019年4期
关键词:食心虫果胶喷药

焦六十二

(甘肃省武山县果业局,甘肃 武山 741300)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属鳞翅目(Lepidoptera)蛀果蛾科(Carposinidae),又称桃蛀果蛾,简称“桃小”,是我国北方果树生产中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食心虫类害虫[1]。 当地属天水“花牛”苹果产区,苹果生产在当地占主要地位,桃小食心虫防治是果园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如果防治不当虫果率可达75%以上[2]。本文以果园实际生产管理的经验为基础,结合相关报道,并通过对桃小食心虫常规防治技术的分析,探索有效、简便、易行的防治技术。

1 目前我国苹果园桃小食心虫常规防治方法的弊病

目前, 我国苹果园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指导思想与防治技术,是在测报工作的基础上,地面施药结合树上喷药,各种防治措施相互配合,开展综合防治。 着重抓好树下防治,进行地面施药,消灭越冬出土幼虫;配合性诱剂诱杀成虫, 结合树上喷杀虫剂杀灭产于果面上的卵及孵化后而未蛀入果内的幼虫[2~5]。 这种常规方法的弊病如下。

1.1 地面防治因条件限制难以奏效

地面防治要求的条件是耙平树盘,无杂草。 清耕模式的果园、高度协调统一管理的果园、周边没有其他寄主的果园,实施地面防治有取得理想效果的可能;而地面覆盖、果园间作及生草的果园,冬茧多分布在树冠外围土中,山地果园越冬幼虫分布十分分散,地埂地堰均有分布[6],果园地面的物理因素及生态因素较为复杂,桃小食心虫越冬范围不规律, 除树盘越冬外, 畦埂地边、覆盖物下、果园附近存在桃小食心虫其他寄主植物的均有分布,地面防治实际操作的难度大,难免有漏防漏治问题,很难达到防治目的。

1.2 不同果园在防治上很难协调一致

交配后的桃小食心虫雌蛾飞行能力很强, 容易侵入性迷向防治的果园[7]。 利用染色剂标记及性诱剂诱捕技术发现,最远诱到的桃小食心虫成虫距离为225 m[8]。在许多不同果农经营的、 不同管理水平的果园集中连片的园区内,未能超出桃小食心虫雌虫的飞行范围;在防治上不能协调一致的果园之间, 即使防治做得很到位的果园也难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3 扩大农药污染的范围

常规防治的核心是地面施药结合树上喷药, 事实上也是地面施药防治后还得进行树上喷药, 从园内地面、间作植物到树冠,都受到农药污染,与地面施药或树上喷药的单一方式相比, 常规防治延长了园内农药污染的时间,扩大了园内农药污染的空间。

1.4 对生物防治不利

园内地面及草本植物是天敌的重要生存、活动、繁衍场所,是开展生物防治的基础。 桃小食心虫的地面防治时期通常也是园内天敌的重要繁衍季节, 园内天敌大量分布于地面及草本植物上而不在树冠上[9],传统防治的全面农药污染的直接后果,就是杀灭了天敌生物,影响生物防治, 且与生产无公害安全果品相矛盾。

2 当地桃小食心虫发生的特点

该虫在华北地区1 年发生1 代, 甘肃天水1 年发生1 代[10],个别区域1 年发生一二代。 以老熟幼虫于8中下旬脱果结茧越冬,多在树冠下或堆果场周围土中。次年5 月开始出土,6 月是幼虫出土盛期。 幼虫出土受环境尤其是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很大, 条件适合,5 月中旬开始出土;此期干旱将延迟出土,出土期可长达60 d,从而造成桃小食心虫树下防治的难度。 一般年份5月下旬至6 月上旬成虫开始出现,成虫无明显的趋光性,雄蛾对性信息素趋性强。 经过多年(1995—2015 年)观察(通过果胶滴观察,见下文),当地产卵至蛀果盛期在6月中旬—7 月上旬,是树上喷药防治的关键时期。 在果内为害约25~40 d 后(即8 中下旬)脱果。为害较早的可以继续发生第2 代, 为害晚的幼虫脱果后即入土结茧越冬。

3 苹果园桃小食心虫简易防治技术

3.1 不提倡地面施药,只抓好树上喷药

桃小食心虫卵主要产在果面及少部分叶片背面,孵化后爬行数分钟即蛀果,一旦蛀入果内,便无法进行药剂防治。 因此,要抓住防治关键期树上喷药防治,即第1 代幼虫钻蛀前进行化学防治[2]。 在桃小食心虫一年发生一二代地区的苹果园, 桃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发生量最大,发生时间比较集中[11],从越冬代成虫在果面上开始产卵到孵化、幼虫蛀果,时间短而相对集中,虫态较整齐,此时树上喷药容易达到防治效果。 不进行树下防治,只在卵期进行喷药防治,并在不增加打药次数的前提下, 可使桃小由前一年虫果率猖獗为害的80%下降到3%以下[12]。 近年来,当地就是在产卵至蛀果盛期(6 月中旬—7 月上旬)的30 d 内,树上喷2 次农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地面施药已失去意义。

3.2 只观察蛀果现象,省去常规测报工作

桃小食心虫世代周期长,繁殖力强,隐蔽性强,难以准确预报, 因而寻找桃小食心虫生活史薄弱环节仍然是最关键的手段[6]。 搞好树上喷药防治的前提是准确确定“成虫开始产卵到初孵幼虫蛀果前”这一防治关键时期[13,14]。

桃小食心虫越冬蛹羽化后, 成虫经1~3 d 产卵,绝大多数卵产在果实绒毛较多的萼洼处; 初孵幼虫先在果面上爬行数十分钟到数小时,选择适当的部位,咬破果皮蛀入果中, 数天内从蛀果孔溢出半透明的泪珠状果胶汁液(下称果胶滴)[15]。该症状是该虫早期为害的识别特征[8]。果胶滴直径2~4 mm,在溢出后的1~3 d 内,果胶滴晶莹透明、闪闪发光,肉眼很容易观察到。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通过肉眼观察发现果胶滴而确定防治关键期的简易方法,避免了复杂繁顼、费工费时的常规测报工作和难以准确预报的问题[6]。

3.3 蛀果现象的具体观察方法

该方法就是在参考历年当地桃小食心虫物候期的基础上,根据当年五六月的气温及降雨情况[13,16],在预先估计开始蛀果的时间段内,注意观察果胶滴出现(由被害果的蛀果孔溢出)的最早时间。

具体的观察方法是遵循光学原理,选择1 d 之中最易于肉眼观察的时间、 方位和角度, 在园内边走边观察。 通常是在每天太阳刚出的清晨(正午或接近正午,由于太阳光度角大或近垂直照射, 果胶滴反射到树下或视野中的反射光微弱, 下午或接近傍晚由于园内整体昏暗而反射光不明显) 在果园中随机巡回观察一次或数次,一般自西向东观察,由于树冠光线相对灰暗而与果胶滴的反射光对比强烈(而向西、向北、向南三面观察其反射光不明显),便于发现,只要有果胶滴,肉眼就可立即观察到。

当最早发现果胶滴, 就证明该时期桃小食心虫已经开始蛀果,此时低于防治指标或接近防治指标,之后逐渐进入蛀果高峰。 所以,发现果胶滴就应树上喷药,喷药次数按选用药剂种类、 周边环境及当年五六月降水情况确定。 在桃小食心虫发生一、二代的苹果产区,防治效果理想。

3.4 注重‘金冠’等易受害品种的观察

由于‘金冠’苹果着卵早而多,蛀果早,发生二代的比例也高(在发生二代的果产区),属于易感品种[6](单雌总产卵量、总成活率及内禀增长率最高的是‘金冠’种群[2]);同时,由于‘金冠’苹果在幼果发育期的果个明显大于其他品种,通常是果大果胶滴也大,相对其他品种易于观察发现。 因而,在观察过程中可专注于‘金冠’品种,建园时要有意栽植或保留一些‘金冠’植株,并保证蛀果之前一段时间(参考历年经验及当年温度降雨情况)内无农药残留(即产卵期前后不喷药)。

猜你喜欢

食心虫果胶喷药
微波法协同提取石榴皮果胶的工艺研究
改性果胶的研究及应用
盐酸法和磷酸氢二钠法提取甘薯渣果胶效果的比较
果树喷药巧时期
从五种天然色素提取废渣中分离果胶的初步研究
一种可上下移动的多喷头智慧喷药机设计*
甘肃河西一带果园食心虫种类调查初报
苹果免套袋栽培桃小食心虫的绿色防控技术
北方大豆食心虫病防治措施分析
乡村无人机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