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立法:回溯与前瞻

2019-12-04薛二勇周秀平

关键词:政策家庭家长

薛二勇,周秀平,李 健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 100875)

目前,我国通过七部教育领域的专门性法律,基本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基本制度,但已有的教育法律主要关注到了学校教育,尚未囊括家庭教育的法律,家庭教育立法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的育人功能,在2012年至2019年公开的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中提及“家庭”两字的频率为115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讲话指出:“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1)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6日,第2版。

如何构建家庭教育的制度体系,如何处理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如何有效实施家庭教育,是家庭教育立法始终面对的关键问题。从古至今,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家庭教育一直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学校教育成为专门活动的今天,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家庭,依然是教育的主要场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功与否、顺利与否、效果如何离不开家庭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之间的密切配合。本文基于政策变迁的历史过程、时代特点、标志性政策文件,把政策研究中的回溯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相结合,以此透析家庭教育立法的政策过程、关键问题、实施经验、未来趋势等。

一、家庭教育立法文献分析与进展

在中国知网,以“家庭教育政策”为关键词搜索发现,近十年以来,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章数量每年都保持在两位数,2016年、2017年形成两个高峰。排在前十位的高频关键词分别是义务教育、教育政策、农民工子女、社会教育、公办学校、公立学校、教育公平、财政管理、幼儿教育、随迁子女。以“家庭教育”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排在前三位的高频关键词分别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留守儿童,以前两项为主题的文献数量是其他主题的六倍。

顾明远、朱永新等提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形成合力(2)顾明远:《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宏观视野》,《教育研究》,2014年第6期,第4-9页。。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人的行为习惯、个性特点、认知风格等,都是在家庭中初步形成的。完善家庭教育立法,有利于激活家校合作,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新型合作伙伴关系(3)朱永新:《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2017年第11期,第75-80页。。劳凯声等认为,立法的目标应是促进家庭教育的能力提升,明确政府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家庭教育立法需要从专业角度(4)孙云晓:《家庭教育,专业化引擎在启动》,《人民政协报》,2017年12月27日,第11版。,以社会利益为本位、以适度干预为原则。同时,要重视家庭教育的私事性,明确立法干预的限度和边界(5)首都教育政策与法律前沿系列之“聚焦家庭教育立法”学术沙龙召开,http://jyxy.cnu.edu.cn/sylm/xw/161836.htm。。立法重点主要为强化家长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规范家庭教育行为;规范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任务(6)全国人大代表邓丽:将制定家庭教育法列入全国人大五年立法规划,http://bbs1.people.com.cn/post/129/1/2/166575734.html。。家庭教育立法应跳出传统子女教育的观念,侧重于增进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重点处理好家庭教育促进、指导、实施的关系(7)姚建龙:《从子女到家庭:再论家庭教育立法》,《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9期,第34-38页。。同时,应处理好政府与家庭、学校与家庭、社会与家庭的关系(8)熊少严:《关于家庭教育立法问题的若干思考》,《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4期,第46-49页。,借鉴不同地区的实务经验和有益做法(9)沈蓓绯:《台湾地区〈家庭教育法〉的内涵及实务推展模式》,《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23期,第57-61页。,针对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弱势家庭和不完整家庭等家庭类型差异化的教育需要等,制定兼顾当前与长远的政策举措(10)吕慧、缪建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的法制化进程》,《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第80-89页。。

已有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家庭教育及其与学校教育关系的认识,但始终将重点放在家长教育责任的履行上,缺乏对新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体制、关系、内容的深入、系统讨论。家庭教育在优质教育机会获取、教育成就获得中的影响被教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不同学科的多项研究所证实。教育“国计”与“民生”功能发挥的矛盾的本质在于公益性和私益性间的矛盾。教育改革不是批判、限制和清除学习者及其家庭的教育利益诉求,而是要将这种教育利益诉求公开化、合法化,通过制度安排使之与其他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协调发展。国家可以通过制定教育法律与政策,对学习者及其家庭的个性化、选择性教育诉求进行引导与规制(11)阮成武:《教育兼重“国计”与“民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4日,B-01版。。家庭资源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可以通过教育政策的调整实现。外依性家庭资源——包括家庭的社会阶层地位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社会资源——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因平等化的、公平性社会与教育政策的实施等而下降(12)刘精明:《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机会不平等及其变化》,《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第101-116页。,可见,家庭教育实施的保障政策及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调整一直隐藏于家庭教育政策变迁中。为此,需要聚焦家庭教育的政策经验及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家庭教育管理职能的部门分工,进一步深化家庭教育立法必要性的论证,形成法律条款的具体设计。

二、家庭教育立法的政策变迁历程

政策的回溯性研究发现,可将家庭教育立法的政策变迁划分为构建、形成和提升三个阶段,主要围绕家庭教育立法的必要性、目标与定位、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展开,有关典型性政策文件的制定和实施是政策变迁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

(一)构建阶段:家庭教育逐步进入政策视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从政策层面逐步关注家庭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教育的基本规范逐步确立。《关于两个会议情况及1981年妇联工作要点的报告》提出:“帮助家长加强和改进对子女的教育,关心和培养从事儿童和少年工作的人员”,明确把家庭教育作为全国妇联的重要工作内容。《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1992年)提及“家庭教育”8次,内容涉及育人机制、课程建设、工作队伍等方面,基本确立家庭教育的基本规范,集中体现为“两个机制、一个内容、一支队伍”。“两个机制”指家校合作机制,建立学校(托幼园所)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差别化的家长学校机制,在城市以社区为依托,举办新婚夫妇学校、孕妇学校和婴幼儿、小学生、中学生的家长学校,提供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在农村,通过广播父母学校与县、乡、村的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辅导站、辅导员相结合的方式,推广正确的保育、教育方法。“一个内容”指家庭教育课程,构建家庭教育内容,改善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一支队伍”指家庭教育工作队伍,通过层层培训,培养家庭教育的工作骨干。这是国家首次颁发有关家庭教育的指导性纲要,从政策层面开始指导家庭教育的开展。

表1 家庭教育主要相关政策文件(构建阶段)

四年之后,《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1996年)提及“家庭教育”89次、“家长”50次、“学校”33次,对家庭教育的地位、举措、组织等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部署。地位上,家庭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举措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结合是培育“四有”公民的有效途径;组织上,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为统筹协调机构,全国妇联、国家教委为实施负责部门,地方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体制机制。随后,《家长教育行为规范》(1997年)提及“家庭教育”5次,从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面临的现实情况,基于家庭教育组织、家长学校与妇联工作的协同,提出家长教育的开展路径,以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在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政策之外,两部法律也分别提到了家庭教育。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共计有三项条款规定了家庭教育的有关内容、责任主体、保障机制等。两部法律重在规范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实施主体与保障制度。

(二)形成阶段:家庭教育政策体系逐步形成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十五”计划之后,家庭教育的政策框架基本形成。《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2002年)提及“家庭教育”88次、“家长”31次、“学校”21次。与“九五”计划相比,该计划扩大了家庭教育指导对象的范围,由原来的14岁以下儿童家长扩大到0-18岁儿童家长,同时特别关注特殊儿童、流动儿童、0-3岁儿童等群体,家庭教育的关注面逐步增加。妇联、教育部门联动,开始推动家庭教育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社会化进程。五年之后,《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2007年)提及“家庭教育”114次、“家长”34次、“学校”25次。从“十一五”时期开始,家庭教育工作首次用“规划”替换“计划”,一方面表明家庭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另一方面体现家庭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逐步提升,多部门协同参与家庭教育政策体系的构建。

表2 家庭教育主要相关政策文件(形成阶段)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2001年)提及“家庭教育”5次、“学校”15次、“家长”8次。该纲要关于家庭教育的规定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办好各类家长学校,通过增加家长学校的数量、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保育、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与方法;二是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家校合作机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2010年)依据儿童的年龄阶段,针对普通儿童和家庭、特殊儿童和家庭及灾害背景下的家庭等,建立分类指导的家庭教育内容体系,从科学角度规范家庭教育的内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进一步强调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基本方法、协作机制等。

(三)提升阶段:家庭教育政策立法逐步明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发布之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家庭教育政策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政策内容之间的衔接性进一步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权利义务、基本内容、评估办法、保障制度、利益关系逐步清晰、精细,家庭教育的立法条件日渐成熟。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家庭”5处,从经费、税收优惠等方面为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降低家庭生活成本、补贴家庭教育开支、推进教育机会公平多方面入手,强化对家庭教育的政策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制定家庭教育法。通过家庭教育立法,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家长的主体责任,规范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利益关系、组织体制、实施机制等。

表3 家庭教育主要相关政策文件(提升阶段)

从社会需求、时代发展以及家庭教育本身的规律出发,家庭教育立法逐步明朗。目的上,家庭教育法主要调整对象是家庭政策和支持系统,关注政府、社会、学校等对家庭教育的支持、服务和帮助;功能上,基于家庭教育法,建立市场化与公益性并存的指导服务机构,建立由政策、经费和机构支撑的支持保障体系,规范指导机构、服务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行为;内容上,通过家庭教育法,明确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主要内容、基本原则、核心价值、体制机制、法律责任等(13)《关于将制定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纳入国务院法制办立法规划的建议》,《中国妇运》,2016年第3期,第29-30页。。

三、家庭教育立法的政策实施特征

分析家庭教育立法的实施过程,无论是体制变革、机制创新还是建章立制,我们发现,政府对家庭教育的规范管理、学校“引导”家庭教育的功能发挥、有关立法对家庭教育的推动,消减家庭教育对教育不平等的影响,是家庭教育立法的政策实施经验。

(一)体制变革:从群团工作逐步到政府工作

相比于其他教育制度,我国的家庭教育制度建设相对薄弱。体制上,我国的家庭教育工作由妇联、教育、关工委等部门分别开展,特别是妇联,充分发挥了联系妇女、联系家庭、联系社区的组织特点和优势,致力于家庭教育工作,将家庭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家庭教育制度建设速度加快,逐渐纳入到政府工作范畴中,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家庭教育政策网络。《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之后,家庭教育政策从价值定位、框架体系、主要内容、工作队伍等方面逐渐形成体系。进入21世纪之后,家庭教育政策文件的发布频次逐步减少,但政策效力显著增强,政策内容显著扩大,家庭教育政策的设计更加全面、科学、合理。

家庭教育政策的确立,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作为精神文明重要载体的家庭教育在国家整体的教育政策体系中崭露头角,逐渐获得了专门地位。这既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多个国家依据国际趋势和本国情况改革教育体系,均将家庭教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扩大教育投入、增加入学机会、优化资源配置等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但政策削减的只是受公共资源影响的教育差距,对家庭教育造成的教育差距影响甚小。为此,我国逐步将家庭教育纳入政策体系,制定专门的家庭教育政策,不仅符合家庭教育的国内外发展趋势,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提升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在家庭教育政策的变迁中,我国家庭教育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一是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推进家庭教育的山东潍坊模式;二是政府拨款、妇联牵头推进家庭教育的广东中山模式;三是关工委牵头、推进家庭教育的江苏淮安模式,这表明家庭教育的实践方式逐步多元化。我国家庭教育由全国妇联、国家教委/教育部为主实施,逐渐转向多部门协同推进,最后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等进行顶层设计与全面推动。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14)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6日,第2版。。

(二)机制创新:从家长教育逐步到家校合作

与妇联工作密切相关的“家庭”、与教育工作密切相关的“学校”间的合作,居于家庭教育政策的主体位置。家庭教育有关政策文件的内容演变清晰呈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地位。《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指出,家校协调配合,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举办家长学校。《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指出,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加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队伍与教材等基础建设。《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1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http://www.gov.cn/xinwen/2017-09/24/content_5227267.htm。指出,完善家庭教育长效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规定了家校合作的基本路径,即妇联组织负责协调推动社会各方面举办家长学校,参与指导社区及其他家长学校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的具体指导;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学校在家庭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家庭、学校、社区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要担负主体责任,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庭负责。家长要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尊敬老师创造发挥,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学习教育,同时要培育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16)霍小光、张晓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http://news.Xin huanet.com/politics/2016-09/09/c_1119542262.htm。家长学校作为连接家庭和学校的两个基本单元,其数量的增长证实了二者联系的紧密程度。截至2016年,全国依托幼儿园、中小学等建立的家长学校接近34万所(17)傅国亮:《家校合作亟待三个转变》,《中国教育报》,2018年2月4日,第3版。。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健全家校合作的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多种家校沟通渠道,强化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加大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力度。家庭教育纳入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内容,学校安排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计入教师的工作量。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妇联、关工委等部门,从队伍、场所、教学计划、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协助,共同办好家长学校。依托中小学和幼儿园,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整合社会资源,探索有效的家庭教育模式。

(三)建章立制:从规章制度逐步到立法推动

围绕家庭教育主体职责界定、目标设置、内容编排,以及家长、教育部门、妇联、其他机构的责任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妇联、教育等部门发布了家庭教育的系列政策文件,内容涉及倡导性、强制性、禁止性规定,积累了丰厚的家庭教育立法经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制定家庭教育等法律,随后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部关于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家庭教育工作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对家庭教育的权责分工、落实路径和政策保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一是提升家庭教育地位,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孩子,还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成长;家庭教育不仅仅是配合学校做好工作,还是家庭的自身建设,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形成无缝渠道。二是建立部门协同的体制机制,加强政策保障,将人、财、物的配置纳入制度安排。明确政府有关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分工,明确家长履行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政府、学校、社会对家庭教育具有支持责任。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不履职和不当履职进行处罚。三是建立专业化的家庭教育队伍,发挥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社会部门等组织的作用,开展家庭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体系。规范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对各类指导服务机构特别是市场化指导服务机构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四是明确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品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等,转变家长的教育意识、增强教育能力、提供科学的方法等。

四、家庭教育立法内容与实施路径

(一)精准施策,家庭教育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18)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6日,第2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重视家庭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如何实施家庭教育这三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和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家庭教育政策的完善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基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新时代,我国家庭教育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类型家庭间的家庭教育观念、方法和效果间存在明显差距。

我国集中连片困难地区的4000万儿童,家庭教育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并放大了教育不公平,为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提出了新的挑战。家庭教育缺失、方法不当、理念不科学的情况依然存在,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是一个问题家庭。部分家长对孩子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无方。截至2017年8月,全国无人监护的农村留守儿童有35.7万人,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有41.2万人;部分家长教而不当,“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养轻教”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过于关注学习,缺乏对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劳动、运动等能力的培养(20)《全国人大代表邓丽建议:将制定家庭教育法列入全国人大五年立法规划》,http://www.women.org.cn/art/2018/3/6/art_19_154587.html。。与大规模的城乡人口流动伴生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多处于实际的“不完整家庭”环境中。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组合家庭、特殊家庭、问题家庭等不同类型家庭的广泛存在及其特殊化的家庭教育需求,亟需政府引导、政策干预和支持。为此,要精准施策,加强家庭建设,教育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强化父母和其他监护人的监护责任并提高其监护能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外出务工家长以各种方式关心留守儿童,鼓励父母取得居住证的适龄儿童随父母在工作地就近入学,外出务工父母要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受委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引导他们及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发挥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作用,督促外出务工家长履行监护责任。建立系统的家庭支持和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适合家庭教育缺位儿童发展特点和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关爱帮扶。依法追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责任。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通过家庭教育的言传身教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的格局。

(二)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习近平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2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第1版。。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家庭,也离不开学校。现实中,三成以上的四、八年级班主任报告超过一半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全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约二至三成的四、八年级班主任报告超过一半的家长不能做到“配合学校和班级工作”(22)靳晓燕:《〈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发布——合格父母是怎样炼成的》,《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1日,第8版。。综合施策,统筹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育人合力。家长切实担负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学校发挥好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是保障家庭履行好教育的有效路径。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23)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31日,第2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家校合作开展教育的核心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推进家庭美德建设(2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创建绿色家庭。要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记住要求,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熟背,让它们融化在心灵里、铭刻在脑子中。心有榜样,就是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从小做起,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接受帮助,就是要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在知错就改、越改越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25)⑨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31日,第2版。。明确家庭教育责任,强化家长教育,普及家庭教育常识,引导父母做好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促进青少年人格养成、心理健康成长(26)《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168473.htm。。

家庭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27)习近平:《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新华社,2016年12月12日,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6-12/12/c_1120103506.htm。“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28)⑥⑧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6日,第2版。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⑥把思想道德这个“魂”与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体”贯通起来,融入国民教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之中,融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之中(29)《习近平对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批示》,《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4日,第1版。。“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⑧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恶丑。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随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要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端正的育儿观、成才观、成人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家庭教育的科学开展,离不开学校的重要支持。学校要以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指导家庭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让同学们都得到倾心关爱和真诚帮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⑨。学校要与家庭合作,通过完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平台,指导家长树立科学、有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家长要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尊敬老师创造发挥,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学习教育,同时要培育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要尊重、理解和配合,通过家风引导、巩固学校教育效果,家校协同开展教育。“学校要担负主体责任,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庭负责。”(30)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人民日报》,2016年9月10日,第1版。学校要注重有教无类,让全体人民、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比较好的教育,加强学生的家庭美德教育。“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增强体魄创造条件,让他们像小树那样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31)习近平:《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生态条件》,《人民日报》,2013年4月3日,第1版。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

(三)注重家风,家庭教育与家庭建设相结合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32)《习近平谈家风:关系到家庭、社会和下一代》,央视网,2016年10月9日,http://news.cctv.com/ 2016/ 10/09/ARTIH21QEakXdEWAAPBPS0Yy161009.shtml。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33)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2月18日,第2版。。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34)习近平:《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发挥我国妇女伟大作用》,《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日,第1版。。要引导广大父母自觉担负起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把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中华传统家庭美德的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35)⑦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6日,第2版。

调查显示:四、八年级学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排名第一位的均为“有温暖的家”(39.3%、49.4%),人数比例远高于“有钱”(1.2%、1.3%)、“有社会地位”(0.6%、0.9%)、“有权力”(0.6%、0.6%)。这表明无论是四年级还是八年级,孩子都将家庭作为他们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反映了他们对家庭的重视和对温暖家庭的期望(36)⑨ 靳晓燕:《〈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发布——合格父母是怎样炼成的》,《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1日,第8版。。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⑦。家庭教育要充分学习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优秀革命传统精神。领导干部带头做好家风的表率,做家庭教育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从自身做起,做家风建设的典范。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他表达了自己希望从父亲那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一是学父亲做人,二是学父亲做事,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37)习近平给父亲习仲勋八十八岁生日的贺信,原载《习仲勋革命生涯》,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668-669页。

(四)科学施教,家庭教育与言传身教相结合

家庭的日常行为、生活方式、社会观念、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对孩子影响深远。家庭教育要科学,要重言传、重身教。不仅要教知识,更要培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父母”居四、八年级学生最崇敬榜样的第一位。调查显示,四年级学生最崇敬的榜样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父母”“老师”和“科学家”,人数比例依次为25.8%、22.5%和14.2%;八年级学生最崇敬的榜样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父母”“影视歌星或体育明星”和“历史名人或文化名人”,人数比例依次为29.1%、14.6%和12.1%。无论是四年级还是八年级,学生都视“父母”为自己最崇敬的榜样,说明他们对父母持“认可”的积极态度,能够发现父母身上的优秀品质⑨。

第一,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发挥家庭教育在价值引领、道德教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改善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锻炼和休息时间。第二,家庭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学前儿童重在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培养孩子健康体魄、良好生活习惯和品德行为,让孩子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中小学阶段,重在督促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增长自我保护、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劳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诚实为人、诚实做事。培养积极学业态度,与学校配合减轻孩子过重学业负担,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切实消除不合理的校外培训负担。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理性看待参加校外培训的作用,不盲目攀比,切实减轻子女校外培训负担。第三,家庭教育应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38)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31日,第2版。。第四,家庭教育要反对包括家庭暴力在内的一切社会歧视和社会性别偏见,尊重妇女、尊重母亲,为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中国会采取措施确保所有女童上得起学和安全上学,发展面向妇女的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帮助她们适应社会和就业市场变化。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创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国际环境(39)习近平:《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共建共享美好世界——在全球妇女峰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9月28日,第3版。。

猜你喜欢

政策家庭家长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