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9-12-03唐小毛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培训效果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

摘 要 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不仅是解决“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的问题,更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环节。基于此,结合2018年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调查数据,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和培训效果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3.063

广西灌阳县从2014年开始实施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截至2018年底,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 200名,其中农民资格认定1 500名。目前,全县已基本建立了“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培养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雖然灌阳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1]。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分析

灌阳县农业农村局科学技术教育站通过对当地农户采取问卷调查,对农户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发放问卷总数为380份,回收了36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347分,有效率为91.2%。问卷内容见表1、表2,包括了农民特征、农户特征、培训供给状况、培训意愿、培训需求等。

通过表1内容可知,被调查农民当中,男性占比较高,为53.6%,大部分农民年龄集中在31~60岁,中壮年担负家庭重任,所以更应该提高自身的职业农民能力,从而提高家庭总收入。调查样本中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以中小学文化为主,多数家庭成员为4人,以经营粮食作物为主,表明现在的农民生产经营方式较为单一[2]。

从表2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农民都渴望参与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工作,表明大部分农民都已经提高了职业农民的意识,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身能力和家庭收入。通过进一步深度调查发现,农民最想从培训中得到的技能主要为种养技术、农产品营销。这是由于学会这两个技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收入[3]。很多农民表示,相比在课堂学习,更希望有专业人员到现场回到培训,时间为1周,并且不愿意付出费用或较多费用,希望政府给予支持。表明想要提高农民培训积极性还需要提高政策支持,多举办惠民活动。

2 对职业农民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培训职业农民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培训方法、教师水平、教材适用性、培训组织形式、培训实践等。从调查分析来看,培训内容的影响最大。对这些问卷调查农民进一步访问可知,有57.9%的农民认为培训内容对自己影响最大,而培训时间为14.0%、教学方法为8.8%、培训设施为6.7%、选组织管理为4.6%、培训教师为4.1%、教材选用为3.9%[4]。

2.1 培训内容

结合农民文化程度、知识接受能力,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因地制宜,并配合适当的培训方法,满足培训需求是核心内容。所以在设计培训内容中,必须要保证实际、实效。

2.2 师资

师资水平也会直接影响职业农民培训质量,有73.2%农户希望县乡技术人员担任培训教师,其次是20.1%农户希望是培训机构专业教师、外聘专家。从师资结构层面上分析,县乡技术人员依然是培训主体。但是受到经费限制,农技人员无法及时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影响了培训效果。

2.3 培训组织

有49.8%的农民回答是农业农村局组织展开培训,其次是农技推广站、第三方培训机构。大部分农户经历过正规培训,其次是以会代训、田间示范。

2.4 培训教材

教材作为培训支出,在培训职业农民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中,有绝大部分(95%)培训中有教材,少部分偶尔提供材料、极少部分没有材料,表明绝大部分培训有提供教材。有33%农户认为教材内容不够实用,所以在教材实用性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5]。

2.5 其他因素

此外,在时间安排、设施安排、组织管理等层面也要注重实效性、科学性。

3 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的措施

3.1 优化法制与政策环境

消除社会和企业对农民的歧视态度,全面提高对农民工管理的重视程度,列入到城市管理、政绩考核体系中,让农民可以正常地参与到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当中,保障合法权益。政府要制定加强职业农民培训的专门法律,明确职业农民培训的权责、责任主体、服务职能,以法律进行监管,保证各个法律之间可以有效衔接。此外,还需要制定积极的鼓励制度,对参与农民培训的给予奖励或补贴,提高其积极性。培训机构、企业等采取激励制度,给予师资、设施、办学经费补助,还可以对参与的涉农企业一定政策优惠,如减免税收等,对培训机构定期展开考核和农民对其满意度调查,最终结果与政策补贴直接挂钩。

3.2 加强多方联合,提高培训效能

多方联合要以政府为主导,明确政府各级责任,统筹各方力量。动员涉农企业、培训机构、行会组织等积极参与到职业农民培训当中,构建稳定的投入机制,明确各个主体的权责,鼓励社会、市场力量融入其中,形成多元化合作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全面构建农业、劳保、教育、技术、财政等各部门联合会议,重点解决培训中遇到的难题,编制培训计划、落实相关政策。还需要积极利用信息服务,调查劳动市场供求状况,对不同职业、不同等级职业农民供求与工资调查,并将最终统筹结构向外公开。配合培训效果评价制度,树立高质量就业目标,确定评价标准、专业设置培训机构、完善培训内容、统筹课程安排,做好统计并向外公布。各教育机构、中介组织需要全方位做好职业农民培训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到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建设中,构建职业农民的人才信息库,为农民就业提供信息服务。政府要做好职业农民培训监督管理工作,督促尽快落实培训计划,保障经费及时落实

到位。

3.3 创新培训内容与模式,保证实效性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核心内容就是职业能力训练。切勿盲目地灌输知识,而应以适用、实用为主,切实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保证培训效果。构建多元化、灵活性的办学方案,针对农民文化水平、年龄结构、技术能力、农业特性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如短期速成班、夜校、函授班、现场授课等多种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灵活安排授课地点、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还要进行文化、道德、法律、权益等方面培训,提高農民的综合能力。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培训机制,保证最终的培训质量。

3.4 构建职业农民培训的质量管理体系

3.4.1 确定培训目标

职业农民培训目标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农业就业能力等方面,要求培训内容更具通俗性、普及性、稳定性。这也是质量体系构建的出发点。

3.4.2 确定培训课程框架和标准

培训课程框架和标准是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依据。结合培训目标、定位确定培训大纲内容,全面分析城乡发展差距和差异,整合树立农民工就业、生活所需知识、农业生产技能等内容,让职业农民指导更加清晰、更有条理。以培训大纲基本内容确定课程标准,对整合的知识进行量化、细化。

3.4.3 全面加强课程、教材、课件建设

为职业农民培训提供一套免费共享的课程资源、教材,让农民可以“想学就学”。对这些培训资源公开征集、分级评选,推荐给培训机构使用。

3.4.4 加强教师选聘和培训

农民的文化素养差距较大,并且普遍偏低,这也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培训组织开展工作难度大。所以,需要对师资进行选聘、培训安排。所有教师必须要具备资格证明,还要有丰富的教学或实际工作经验,掌握农民的心理特点。教育培训部门要重点以教学方法和经验传授为主,以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4 结语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农民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并且差距较大;以中壮年农民群体为培训主体;农民渴望展开专业培训提高自身能力。因此,要结合影响职业农民培训因素,如培训内容、师资队伍、培训组织、教材等方面,针对性强化职业农民培训对策,通过完善法制政策环境、加强多方联合、创新培训内容、构建质量体系等措施,从多个方面保障职业农民培训效益。

参考文献:

[1] 傅雪梅,庄天慧.成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及其效果影响因素[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1):171-176.

[2] 周杉,代良志,雷迪.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西部四个试点县(市)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7(4):121-127.

[3] 武惊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7):276-277.

[4] 李家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62-66.

[5] 赵海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8(11):45-46.

(责任编辑:刘昀)

收稿日期:2019-07-15

作者简介:唐小毛(1966—),男,广西桂林人,大专,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民教育培训。E-mail: anmy136@163.com。

猜你喜欢

培训效果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论高度保持与党的一致性努力加强基层党校培训工作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医学继续教育模式探索
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培训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