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进路

2019-12-03林宏彬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生态环境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从民生关注到社会发展、国家战略及全球合作的逻辑进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个人层面看,蕴含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观;从社会层面看,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绿色发展观;从国家层面看,包含着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现代化强国观;从国际层面看,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合作观。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逻辑进路;生态环境;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X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917(2019)04005405一、引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创新。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生态学”这一概念,但其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展望共产主义社会美好未来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生态危机的特征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径,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性。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恩格斯关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会遭受自然界报复的思想,来说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会伤害人自身,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1]10-11习近平总书记还谈到了马克思关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问题的研究,指出这是人类的惨痛经历,必须要认真吸取教训,不能让此类事件在我们手中重演![1]13-1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蘊含的生态智慧。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等经典诗句,体现着质朴睿智的自然观。[1]6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的讲话中,在谈到生态环境重要性时,引用了孔子、荀子的话以及《吕氏春秋》中的经典名句,说明古人对自然界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对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具有指导意义。[1]11-1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生态思想。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和战略措施,如“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经济速度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科学发展观”,等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已有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此外,西方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现代化等理论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我国的社会发展实践为根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大气、水和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排放和垃圾处置等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着力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2]51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环境问题视为重大民生问题,多次强调要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总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国传统的自然生态观为理论基础,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生态思想,借鉴了西方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并以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为现实基础,进而形成了从民生关注到社会发展、国家战略及全球合作的逻辑进路。

二、从个人层面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观

近年来,环境污染已成为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视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1]4,将生态环境与人民的切身利益相结合,表达了对民众的关怀,蕴含着浓厚的民生思想。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转变,人们不仅追求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对民主、公平、环境等各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2]11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发展举世瞩目,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得以改变,但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生态环境恶化、环境保护不利等局面得以根本扭转,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生态惠民、利民、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生存发展与根本利益。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情怀。

(二)环境即民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将保护生态环境比作保护眼睛和对待生命[1]8,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体现着绿水青山的民生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21这深刻诠释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一方面,保护了生态良好的“绿水青山”也就是保护了象征着生产力的“金山银山”,因为保护环境必将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同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其实也是在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当发展经济的“金山银山”和生态良好的“绿水青山”相冲突时,“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可以看出党中央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以增进民生福祉,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底线的决心。

(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群策群力,实现全民绿色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形成节约、绿色、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进而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4]396公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是生态文明的主要参与者、践行者、推动者和监督者。2015年,环保部出台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有力地保障了公众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总之,要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和全社会文明水平,使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进而形成公民保护环境的行动自觉,使每个人都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和监督者。

三、从社会层面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含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绿色发展观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水平和进度,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构建政府为主导的环境治理体系的同时,要充分调动环保社会组织的力量,积极参与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一)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而生态环境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4]390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1]8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得如何,能否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预期指标,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道远,不仅要统筹推进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大建设,尤其是要打好包括污染防治在内的三大攻坚战[2]27-28。党中央已经把生态文明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如何运用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使人民群众喝上健康水,吃上放心食物,呼吸上新鲜空气,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态环境效益,是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2]23人與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从对自然的征服掠夺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有效地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即从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转变为对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的全面统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绿色发展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5]绿色发展理念既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即发展生产力,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统一。因而,必须要推动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三)激发环保社会组织力量,保护生态环境

环保社会团体、环保基金会和环保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6]中国现有环保组织3 500多家[7],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生态环境类社会团体6 000个,生态环境类各类基金会501个。[8] 近年来,我国的环保社会组织不仅在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公众参与环保、开展环境维权与法律援助等方面成绩显著,而且为参与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监督企业环境行为和促进国际环境保护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目前,环保社会组织仍存在管理不规范、质量参差不齐、作用发挥有待提高等问题,与我国绿色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6]未来,一方面要从做好环保社会组织登记审查,完善环保社会组织扶持政策,加强环保社会组织规范管理,推进环保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四个方面加强环保社会组织工作;另一方面要从建立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规范服务管理、提升工作水平,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抓好组织实施,从而促进环保组织健康有序发展。[6]

四、从国家层面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含着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现代化强国观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寓意良好生态环境的“美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并将其写入党章。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党的十九大确定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生态文明是其中的重要指标。在“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中,就生态文明而言,2035年的战略目标是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2050年的战略目标是我国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常态,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针对这样的发展目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从绿色发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和加强生态保护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而且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设计的高度指明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从而指出了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路径。[2]50-52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而且是中华民族持续不断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可谓中华民族生命之根、中华文明发展之源。[9]5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52这是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判断。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人类文明才能生生不息。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人民要“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4]397。坚持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路,“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1]144总之,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我国正探索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之路。

(三)依靠制度和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1]99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5但是目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扭转这一局面,最根本的措施在于实行严格的制度与法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性文件,内容涵盖污染防治、耕地保护、环境监察、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追责和生态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各个方面。2015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2015年9月,被称为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发布实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2]24。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环保制度框架,短期内出台如此密集、全面而细化的制度性文件和法律法规前所未有,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极大地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五、从国际层面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合作观

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容之一。当今,环境危机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只有世界各国通力合作,才能共建绿色地球家园。

(一)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1.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參与者

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但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中国向全世界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努力尽快实现。 [1]142中国政府一直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坚持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将气候变化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中国承诺将继续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并履行应该承担的全部义务。[1]144

2.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贡献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着眼于美丽中国建设,而且关注全球生态发展。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巴黎协定》,中国倡议G20发表了第一份关于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并率先签署了《巴黎协定》。[1]1392018年,中国代表团积极参与关于《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会议的成功召开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10]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推动多边谈判进程,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涉及实施细则中的诸多重点和难点问题。[10]

3.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

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张一经提出,就立即引起了世界关注。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将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写入决议案。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被认为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积极探索和实践。[11]在我国国内仍面临着污染防治、脱贫攻坚等诸多挑战的情况下,中国仍坚定地与世界各国一道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各方达成落实《巴黎协定》,发挥了引领作用,令世界赞叹。此外,作为2016年G20主席国,中国推动制定《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且率先发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12]

(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的生态合作观

1.呼吁全球合作,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呼吁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美好家园。[13]2122015年,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时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4]525。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再次呼吁,共建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4]544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谋求世界各国共建生态文明之路,充满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

2.通过南南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如果没有发展中国家的节能减排,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达到最终温度控制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近年来,中国政府和企业在通过南南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从2011年到2016年,除了对外援助外,中国政府安排了总投资72亿元开展南南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在这六年里,中国政府签订了25份物资赠送谅解备忘录。中国还举办了40多期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研修班,培训了覆盖五大洲的数千名官员和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与支持。[14]

3.建设“一带一路”,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将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多边合作机制,互助合作,共同改善环境,面对全球性生态挑战,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应有贡献。[1]138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演讲时指出,建设“一带一路”,要着眼于深化环保合作,实践绿色发展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 “绿色丝绸之路”[1]138。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并愿意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中国将建立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倡导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4]515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责任与担当。

综上所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为民生关怀,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方略,以建设美丽中国为强国目标,以构建清洁美丽世界为大国责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有民生情怀,又有大国担当;不仅指导着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而且为国际生态合作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3]人民网:《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520/c1001-30001404.html。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2/05/content_5143290.htm。

[6]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官网:《关于加强对环保社会组织引导发展和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 http://www.mee.gov.cn/gkml/hbb/bwj/201703/t20170324_408754.htm。

[7]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官网:《环保公益资助计划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506万支持12个组织环保行动》,http://www.mee.gov.cn/xxgk/hjyw/201701/t20170118_394971.shtml。

[8]中華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官网:《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201808/20180800010446.shtml。

[9]本书编写组编著:《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年版。

[10]人民网:《联合国气候变化卡托维兹大会顺利闭幕 全面开启巴黎协定实施新征程》,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8/1216/c1002-30469659.html。

[11]邢宇皓:《生态兴则文明兴——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述评》,光明网,http://news.gmw.cn/2017-06/16/content_24802003.htm。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中方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http://www.gov.cn/xinwen/2016-10/13/content_5118514.htm。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14]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网:《中国通过南南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http://www.thjj.org/sf_D77CAA5B46084C5A813FE3F6CED7CA5A_227_bjmmgj.html。

Logical Approach of Xi Jinpings Thought abou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LIN Hongbin

(College of Marxism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Xi Jin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has been gradually formed, from peoples livelihood concern to social development, national strategy and global cooperation. Individually, it implies the view on peoples livelihood,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llbeing. From the social perspective, it embodies the green development view of the completion of building a society of both prosperity and harmony from all aspects. From the national perspective, it is the concept of building a modern, strong country, to reach the goal of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 From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it shows the ecological cooperation view of “creat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Key words:Xi Jinp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logical progres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reen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孙俊青) 2019年10月第17卷第4期总66期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Oct. 2019Vol.17 No.4 Sum No.66

[收稿日期]2019-04-22

[基金项目]2019年北京联合大学人才强校优选计划(项目编号:BPHR2019CS07);2018年北京联合大学人才强校优选计划(项目编号:BPHR2018ES02);2018年北京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项目“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促进党内监督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8zzwm022)。

[作者简介]林宏彬(1975—),女,河北平泉人,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