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转型展望
2019-12-03仇成民彭英
仇成民 彭英
2019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创新流通发展、培育消费热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财税金融支持、优化市场流通环境等五大方面提出了20条具体措施,进一步稳定了消费预期,提振了消费信心。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政府对消费的重视及消费对稳经济的重要作用。
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渐凸显
当前,我国出口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出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渐降低;固定投资也逐步从量的投入向质的方向转变,投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在降低。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积极扩大内需的效果正在呈现,消费无论是占GDP的比重还是对GDP的贡献率日渐提升,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内需成为了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定盘星”,金融机构则为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提供了“加速器”。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主体,受益于消费的快速增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现状
自2009年原銀监会颁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以来,消费金融公司已走过十年光阴。十年间,消费金融公司不断增多,已从最初的4家增加到如今的近30家;服务场景不断丰富,已从单一的消费信贷增加到商品分期、信用贷款等场景;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如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在经历开业之初的阵痛之后,2016年迅速实现了盈利,且净利润不断增加。消费金融公司的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长尾客户的金融需求。但经过前期“跑马圈地”式的快速发展后,消费金融公司也逐步放慢了扩张步伐,进入到了一个新常态。
一是普遍放缓了扩张步伐。2018年,随着《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等监管政策的出台,过去野蛮生长的消费金融业务逐步规范化。截至2019年6月末,15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有6家总资产超过百亿,其中总资产最大的为招联消费金融公司,资产总额达766.35亿元。但从增速看,消费金融公司的扩张速度有所放缓,如招联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总资产同比增长26.10%,较2018年底增速降低33.01个百分点。
二是经营业绩出现了分化。随着消费金融业务竞争的加剧,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分化日趋明显,头部公司的优势进一步巩固。一些消费金融公司既有丰富的场景,又有丰富的产品体系,实现了较好发展。如招联消费金融,其股东联通提供场景端的支持,招行给予资金端的助力,加上自身丰富的产品体系,2019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1亿元。个别消费金融公司如华融消费金融受股东中国华融事件影响,业绩出现较大波动,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34亿元。
三是资本补充需求日渐加大。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3亿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随着消费金融规模的快速增长及监管的加强,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补充需求不断加大。年内已至少有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增加注册资本,如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增资6亿元、兴业消费金融增资7亿元,哈银消费金融等其他3家公司增资额度在3—6亿元不等。随着新股东的入局,进一步增强了消费金融公司在场景、获客方面的能力。如哈银消费金融通过引入度小满,将为其在获客场景、大数据应用、风险控制、服务运营等多方面注入新的动能。
四是不良风险开始出现。近年来,随着现金贷、互联网消费贷、P2P等市场放贷主体的增多,“共债”风险不断集聚。同时叠加个别消费金融公司自身业务定位不清等问题,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良率也在提升。如捷信消费金融公司过度依赖现金贷业务(现金贷业务占比达七成),造成捷信中国不良率持续攀升,近三年的不良率分别为4.3%、7.2%和9.7%。
消费金融公司转型展望
当前,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既要紧跟政策,积极做好转型,也要做好场景的拓展和风险的控制。
首先,要紧跟政策走势,做好业务转型。近年来,国务院及相关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消费的政策意见,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此次《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对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等绿色智能产品提供信贷支持。从政策看,关于消费金融的政策利好不断加码,消费金融公司也要紧跟政策方向,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做好业务的转型。
其次,要加大外部合作,拓展消费场景。过去几年,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依托股东的场景优势实现了较好的发展,如招联消费金融、马山消费金融公司等。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公司也开始加大与外部机构的合作或者积极引入拥有场景的股东,来进一步拓展自身的场景,如哈银消费金融公司引入苏州同城软件有限公司作为股东,拓展自身场景。此外,未来一些绿色智能产品及广大的农村市场等新兴场景也将成为消费金融公司拓展的重要方向。
最后,要善用金融科技,强化风险控制。科技不仅可以提升消费金融的覆盖面和便利度,还可以在构建反欺诈模型、建立知识图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消费金融公司一方面要加大与股东的联系,获取足够的数据,另一方面也要加大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合作,共同开发风控模型,加强资产质量的把控。尤其是在消费金融风险日渐暴露的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更要做好消费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守住风险底线。
此外,监管部门仍要继续加强对消费金融的监管,避免假借消费金融之名将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民间借贷等风险领域,做好风险的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