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水分流智能调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2019-12-03陈永金韦军尤陆志坚
陈永金 唐 军 韦军尤 陆志坚 徐 东
铁水调度是协调高炉和转炉生产组织的核心内容,合理高效地对厂区内铁水分流至各炉座,是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1]。柳钢炼钢一区铁水供应现采用的是一罐制,受不同高炉来铁成分和温度波动的影响,每罐铁水成分和温度存在一定差异性。将不同成分和温度的铁水合理分配至冶炼不同钢种的转炉,同时使转炉的主要原材料供应更加稳定,是铁水工序的主要职责。
柳钢炼钢一区原铁水分流模式是人工根据铁水硅数、温度和钢种进行铁水分配。2017年4月开始,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实施了低铁水消耗生产模式。此时,仍按原有的人工经验模式进行分配铁水走向,遇到了以下三个问题:1)受铁水岗位人员技能高低、铁水质量波动、品种排产要求等影响,容易出现铁水分流不合理的问题,大大增加了转炉冶炼难度,导致转炉动态冷料异常炉次多,造成转炉终点不稳、氧化性高、铁损大、转炉耐材侵蚀加剧以及合金损耗变大等问题;2)靠人工经验分流铁水的模式,由于缺少信息化数据支撑,对铁水工序的工作量化和评价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3)随着智能炼钢模型在一区的使用,如能根据炼钢模型中的冷料计算进行铁水分流,将会大幅优化铁水分流的合理性,最终以此计算值做基础,做到全自动分流铁水。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车间技术人员通过对一区铁水分流调度管理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开发了一套适用于生产现场的铁水分流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了铁水分流更加科学合理,为炉前吹炼稳定顺行创造了条件。
1.分流系统的设计
目前,柳钢转炉炼钢厂一区生产系统的主要装备有:KR脱硫站3座、150吨顶底复吹转炉3座、150吨LF精炼炉2座、150吨RH精炼炉1座、7机7流全弧形连铸机2台、8机8流全弧形连铸机1台、板坯直弧形连铸机2台。常炼的品种有螺纹钢、冷轧基板、普板、碳板、60#/70#硬线、82B、模具钢、管线钢、低合金钢等(见图1)。
总体设计思路:从铁水二级采数程序获取铁水成分、重量、温度等信息,以废钢、铁水、留渣量、装入制度、入炉及终点标准等作为热源计算的基础,基于智能炼钢模型热平衡计算技术为核心,将厂内铁水按钢种、炉座工况等参数进行铁水预分配。该系统采用Viusal Studio 语言及ORACLE数据库提供数据存储服务。在铁水分流模块设计方面,考虑以下三点:
图1 铁水分流智能调度系统流程图
(1)在生产计划下达后,人工选择对应炉座,调用该炉座的模型参数,对现有库存铁水进行初步计算;
(2)利用智能炼钢模型中热平衡模块得出初始结果,依据结果中的冷料计算量,按程序中已建立好的铁水分流规则,自动计算出每包铁水分流的优先顺序;
(3)选定某包次铁水信息后,自动比对入炉标准和装入制度,在符合条件的铁水包次中则优先使用热量最少的。如果计算出的热量基本相同,则以铁水进厂先后顺序依次使用。如现场无符合使用规则的铁水,则第一时间采取分级调整废钢装入量。如调整后,仍不满足现场使用要求,则执行纯铁水预案。
2.主要实现功能
考虑到现场实际需求,即实现信息一目了然、响应速度快、分流规划操作方便,相关技术人员对该分流程序设计的界面进行布局,程序主要模块及可实现的功能:
(1)生产情况。便于铁水工了解、掌握转炉工序生产的实时状态。
(2)下炉计划。自动更新生产调度指令,方便铁水工及时做出铁水分流调整方案。
(3)废钢信息。实时显示最新废钢配比及称量状态信息。遇临时需要调整废钢装入量时,可及时查看相关物流、时间流信息,掌握临时调整的时间节点是否能满足生产顺行的要求。
(4)入炉标准。选定炉座和钢种后,系统自动比对分钢种入炉标准,确保入炉铁水条件与钢种需求标准一致。
(5)铁水分流参考。可实现厂房内所有铁水实时库存量查询、铁水质量信息实时更新以及每包铁水分流去向建议。针对异常铁水如进厂时间超长、铁水成分异常等信息,及时在界面内进行提醒、警示。另对转炉已用铁水未及时绑定对应的炉批号时,程序会及时对此条铁水使用信息进行变色提示。
(6)分流操作区。库存铁水不符合使用规则时,系统自动提示减废钢操作,铁水工可以在分流操作区内进行废钢装入量调整。对于异常铁水信息,如铁水成份异常、铁水超装等,程序会及时弹出字幕提醒。该模块也可以对每包铁水与行车号实行匹配,便于后期数据管控。
3.应用效果分析
该程序自2018年投入使用至今,运行稳定,实现了通过利用计算机实时了解铁水、废钢和转炉各工序的生产状况,为持续、有序地组织铁水提供了必要的生产信息,从而较好地满足了不同铁耗模式下的铁水分流需求,大大降低了铁水分流的工作难度,有效提高了加料跨物流运转效率,大幅度减少了转炉工序等待铁水、更换铁水的频次。在间接经济效益方面,由于铁水分流的合理性,为转炉吹炼稳定顺行、降低喷溅冒渣频次以及转炉炼钢模式化、标准化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系统钢铁料耗和除尘环保问题控制,且随着转炉冶炼过程的稳定,系统能效也得以提高,转炉辅助时间也比该程序投入前缩短了1.5分钟。
4.结语
该系统的成功应用,增强了铁水分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了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最佳分工,为岗位员工对现场的铁水分流提供了指导方向,使铁水分流工作更加简便、易上手,也为转炉高效实施低铁水耗吹炼工艺提供了保障,为车间降本增效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计划将此模型嵌入到一区生产调度系统中,实现“高炉—转炉—连铸”系统内铁水调度的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