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稿加工中避免常识性差错的几个方法

2019-12-02董一波

读天下 2019年32期

摘 要:本文以实例分析的形式,介绍了遇到数值停一停、算一算、想一想,留意不合常规的字词,从已知知识进行推导,无十足依据不修改作者原文和对照上下文等六个书稿加工中避免常识性差错的方法。

关键词:书稿加工;常识性差错;图书编校

常识性差错是书稿加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若有疏忽遗漏却会严重影响图书编校质量。如何避免書稿中存在常识性差错?抛开认真仔细、提升知识储备等根本方式不谈,推荐以下几个笔者自己总结的方法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 只要遇到数值,就停一停、想一想、算一算

数值错误是极为常见的常识性差错。审读过程中发现的数值错误,多数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也就是说与正确数值相去甚远,不需要经过太多思考就能发现谬误所在,但在书稿中却经常被忽略,原因就在于编辑们对数值的忽视。其实,只要遇到数值,就停一停、想一想、算一算,即可非常容易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以常见的年份数字为例。某通识类考试指导书中,介绍李白时表述为“李白(101~762)”,相信任何人只要在此稍微停顿一会儿,不用计算、不用太多思考就能发现年份数值肯定有误,再稍加查证就可知正确表述应为“李白(701~762)”。另外一本类似书稿中介绍道:“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1711~1858)”,这个年份数值看上去似乎没有问题,但若简单算一算,会发现寿命为147岁,明显有违常规,定会有所怀疑,然后再去查证资料,最后可知正确数值应为“欧文(1771~1858)”。从以上例子还可以看出,“7”和“1”两个数字经常搞混,遇见时要格外留神。

经管类书稿中经常存在经济数据的问题,是数值错误的“重灾区”。如某书稿中表述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参与国人口占全世界半数以上,约占世界贸易的40%,GDP总和为170亿美元”,看到数字“40%”“170亿美元”,停下来想一想,便会发现贸易占了世界的40%的份额,GDP怎么可能只有170亿美元呢?这类例子不胜枚举,相关编辑应引起重视。

二、 留意不合常规的字词

不少常识性差错在表述时,常常存在一些不合常规的字词。只要留意这些不合常规的字词,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查证,往往就能发现问题所在。

例如,某书稿中介绍我国的优秀散文时,提到了“楼适夷的《庸悼傅雪》”。笔者一开始并不知道楼适夷是何人,有何代表性著作,只是觉得“庸悼”这个词不太符合常规表述,于是就查证资料。经查证才大吃一惊,原来正确的表述应为“《痛悼傅雷》”,错了两个字。对比一下,“痛悼”“傅雷”这就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词语和人物了,才是符合常规表述的字词。

再如,某书稿中介绍道:“谢胱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即使你不熟悉永明体诗,不熟悉谢朓,此处只要看看“谢胱”这个有违常规的名字——对于“胱”字,相信多数人跟笔者一样只能组一个词,就是“膀胱”了。一位诗人起如此名字明显不太可能。有了疑惑就去查证,一查便知正确表述应为“谢朓”。又如某书稿中出现了“杜甫,号少陵野花”“齐国国都临溜”等表述。稍加推荐便可知,“少陵野花”明显不太适合杜甫这样古板拘谨的诗人(应为“少陵野老”),“临溜”也明显不像个地名(应为“临淄”)。

又如,某书稿中介绍一寺庙时描写为“寺殿祟厂”。笔者不知“祟厂”是何意,只知“祟”字一般作贬义,如“鬼鬼祟祟”“作祟”,用于寺殿之类神圣场所有违常理,便查证资料。经查证才知正确表述应为“崇广”,形容寺庙高大宽广。此例子与常识性差错无关,笔者列在此处是为了说明,留意不合常规的字词不仅能发现常识性差错,也有助于发现编校问题,值得大家在工作中使用。

三、 从已知知识进行推导

很多常识性差错,乍一看似乎是自己未知的,但其实从自身知识储备出发进行推导,是能够发现其中错误的。

例如,某书稿中介绍长城时表述道:“秦长城是西起临洮(今甘肃),东迄岷县辽东的古代世界伟大工程。”笔者审阅时,疑惑的焦点在于“岷县”。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岷县”,但相信都熟知毛主席的诗词“更喜岷山千里雪”,岷山、岷江都位于西部,书稿中“岷县”却成了辽东,便产生了疑问。再去查证便可知,正确表述应为“秦长城是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迄辽东的古代世界伟大工程”。

又如,某书稿中引用《论语》时表述为“《论语·魏灵公》”。笔者对《论语》并不是非常熟悉,但笔者印象中“魏”走向历史的前台应在“三家分晋”之后的战国时代。《论语》是主要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时代上有误差。稍加查证就知应为《论语·卫灵公》。

四、 无十足依据不修改作者原文

作者原文表述正确,编辑却在加工时改错,这类“好心办坏事”产生的常识性差错屡见不鲜。

某旅游类书稿中,作者原文为“公元前27年,雄才大略的屋大维击败政敌,被尊为奥古斯都,开启了罗马的帝国时期”,并无任何问题。编辑却修改为“公元前27年,雄才大略的屋大维击败政敌,罗马自此被尊为奥古斯都,开启了帝国时代”。“奥古斯都”一般用来特指屋大维本人,也是罗马帝国皇帝常用的尊号,并非是指罗马帝国,编辑此处的修改导致了知识性错误的出现。

该书稿的另一部分介绍尼泊尔景点时,作者原文为“在发掘中,又发现了不少孔雀王朝、贵霜王朝、笈多王朝时期的遗物”,编辑将“笈多王朝”改为“都铎王朝”。都铎王朝是1485年至1603年统治英国的一个王朝,而印度笈多王朝是约公元320年至730年统治印度的一个王朝,二者相去甚远,如此随意地修改实在令人费解。

编辑在修改作者书稿时,尤其是改动定义、概念、观点、知识点等重要内容时,务必要有十足的依据。把握不牢的要全面查证资料,宁可不改也不可想当然地胡乱改动。

五、 对照上下文

很多常识性表述,尤其是人名、地名等多次出现时,经常前后表述不一致。例如某书稿在介绍著名教育家时,标题为“杜戚”,正文表述却为“杜威”;书稿中时而表述为“拓跋焘”,时而却为“拓拔焘”。无须知晓正确表述,只需通过对照上下文发现存在矛盾,就能够断定存在问题,再通过查证资料即可确认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

总结上文所述的方法,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触发我们产生疑惑,启发我们的思维活动,促动我们查证资料,最终推动问题的解决。甚至我们对某领域知识并不是十分了解,也可以通过适当方法来实现这个目的。在此,笔者真诚地希望各位同仁在工作实际中能够尝试应用上述方法,相信你定能有所收获。

作者简介:

董一波,北京市,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