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9-12-02唐智锋
摘 要:“共情”即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其因为对别人的理解因素而成为自身人格修养与社交能力提升的必备要素。同时,其亦作为深入感知与理解文学作品内在思想情感、从而把握文章主旨的核心條件而存在。本文便将就“共情”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做出分列作者生平与文本创作背景的详细介绍、文本阅读与置身作者立场的文字体验、角色转换与置身作者语境的文本诵读三方面的阐述,以促学生逐步理解文本、提升共情能力与以对人之生存意义与价值的关怀为中心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共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即作者情感作为文章创作的直接动力而存在,所以,情感则亦由此而成为文章中心。因此,“共情”则是学生获得文本重点要义的必备学习环节与能力。在此指导下,我们则可结合文本解读一般顺序与共情所需的前提条件等,将此“共情”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话题划分为作者生平与文本创作背景的详细介绍、文本阅读与置身作者立场的文字体验、角色转换与置身作者语境的文本诵读三个环节来进行探究。
一、 作者生平与文本创作背景的详细介绍
“辞以情发”,而情则以物迁。作者发出于某种思想情感的文本创作定以客观环境或自身经历为依据,对此的明晰则为共情的产生奠定坚实的语境基础。而由于时代的间隔与年龄的差距,此种环境与经历对于作者情感生成与文本促成的作用过程可能很难被小学生理解,因此,教师应调动一切在现代条件下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如影视、图像等,以此生动立体化的呈现方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情感感知。
例如:在《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的教学之前,在文本初读之后,我让同学们思考此篇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所阐明的文本“回忆”“怀念”的属性。在此之后,则又向同学们介绍了其所属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属性与小说所叙述的内容梗概及作者大约30年前的在童年北京城南的生活经历。同时,为促进其对此环境和语境的深入理解,以为之后的共情发生奠定基础,我则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播放了由此小说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中与此文本相对应的“骆驼队”片段,以促进同学们在对切实的环境、人物、时代风貌等的了解想象基础上对作者怀念情感的感知。
二、 文本阅读与置身作者立场的文字体验
在通过上述对作者经历与文本创作背景的介绍及形象化影视资源的辅助理解,以确定基本的文本语境之后,便应是置身作者立场,通过文本细读与字斟句酌的文字体验以切实、深刻解读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此过程伴随着对学生语言文字感知、运用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的教学中,在经过上述的文本语境介绍之后,我则引导同学们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置身作者立场进行对文本语句内容的细致分析,以逐步进入共情状态。如我让同学们去把自己想象成六七岁的作者,进入到“冬阳·童年·骆驼队”的语境里,用当时作者的眼光再去阅读“爸爸和他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一段,并边读边想象其所描述的画面:“我”看骆驼的画面、“骆驼咀嚼的画面”“人在卸煤的画面”。体会“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的语言描绘细致性、生动性,与在此细致的环境营建与事物刻画中所表现出的现今已到中年的作者对此充满烟火气的、温馨的却逝去已久的童年时光的无限热爱与怀恋,同时体会儿童视角的好奇心与观察细致性。如此,这便是一个文字解读与情感共鸣——共情相结合的过程。
三、 角色转换与置身作者语境的文本诵读
在经过上述细致的文本语境介绍与文字解读之后,便是通过文本整体诵读以整合性感知文本情感属性与基调及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而在此,亦需要角色转换以置身作者语境的参与,才可在最大限度上增加学生共情深度。
例如:在《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的教学中,在上述置身作者立场的细致的文本语言解析以使学生逐步进入共情状态之后,我便让同学们站在人到中年的作者的立场,通读全文,想象自己在经历诸如举家迁移、多年教育、婚姻等一系列生活事件,在各方面皆有所成熟之后,再回头去看自己童年伴随着冬阳与骆驼队的日子,去看童年的“我”对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好奇心。从而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落实在文本诵读之上。如我先给同学们以此方式进行了范读,以让其更为明确地体验连续性诵读所带来的整体性的情感基调。在同学们的完整文本诵读之后,我则就其“你从此篇文章中得出的对林海音和背景城南的印象是什么样的”等几个话题对同学们提出了疑问,以从此整体性的视角深化其共情与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思想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共情”便是解读此作品灵魂的关键。而对此能力的培育则应遵循文本解读的一般步骤,即文本背景的介绍、文本语言的解读与文本整体诵读。
参考文献:
[1]张莉虹.共情式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小学教学参考,2010(19):42-43.
[2]胡丽贞.优化“共情”策略 创生“共情”效应[J].学周刊,2015(15):117.
作者简介:
唐智锋,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惠水县摆金镇关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