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生命化教育课堂的有效途径探究
2019-12-02陈家仁
摘要:黄克剑教授曾说过:“生命化教育是以心灵之觉为它的韵致所在的,因此,它的主导途径便不在于逻辑思辨或道理上的条分缕析,而在于通过范本的直观达到心智的开悟。”本文就小学数学生命化教育课堂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命化教育;有效途径
范本教育强调直面生活,直面经典。所谓直面生活,是用他自己最情愿的方式把亲历亲记的生活感受说出来。所谓直面经典,就是直接去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读这些作品就是跟一个又一个范本照面,跟提供这些范本的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灵魂照面,照面是无言的,却是神交的,神交的过程就是接受范本教育的过程。这种直面生活,直面经典的教育是受教育者的生命始终在场的教育,换句话说,是生命化的教育。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生命化教育课堂呢?
一、 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要做到三个了解,即:了解学生个性,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最爱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
二、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一名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调动一切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渴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问题,收获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使其养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进而迸发探究的火花。华罗庚教授年轻从教时,总是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设计疑问,让学生有需求感、好奇心,激发思维。要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善于对新知识作巧妙的铺垫,让学生发现新问题,引导其进一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发现的机会。
三、 善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的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想要较为全面的实现教学目标,课堂应出现互助互动、协同合作、师生共融的场景,方可极大地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学习过程的感受、体会与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是思维合作,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不能满足于形式的同座讨论、小组交流。小组合作必须为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调动思维创造条件。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广思、吸纳、善问、表达等多种能力,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学习处于主动积极、乐观向上的发展状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 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衡量学生以“听话”“分数”为标准,建立科学公正的课堂评价机制势在必行。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多用激励、富有感召力的语言评价学生,让学生沐浴在老师激励的话语,和蔼的表情下,充满自信,体会到平等与尊重,能一次又一次勇敢地站起来参与课堂教学表述自己的观点。其次,教师应从学生的知、情、意、行和主体参与意识出发,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看到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看到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还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名学生,善于发现每名学生的闪光点。
五、 总结
生命化教育是人的心灵觉悟的教育,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觉悟,最重要的就是人生意义的觉悟。人从混沌未开、浑然未觉的状态里逐渐地看到人生的方向,看到人生的可能性,看到追寻的目标之所在。第二层是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价值在哪里,我们也仍然需要有这样的一种觉醒。另外一层更重要的就是在人生旅途上我们努力把自己真正地成就为一个独特的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我们身为学生和老师,我们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不断地去充实自己——更少的私欲和羁绊,使自己的工作不断成为心灵之需和幸福的源泉。也正因为如此,在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中,我们重点不在于给教师作具体的教学指导,而主要是理念的传播,鼓励教师的实验与自我反思,用完整的生命观来看待课堂,看待每一个学生,不断在生命的相遇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与境界。
参考文献:
[1]罗弟荣.浅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7(1).
[2]蒋云飞.以“学生学”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4).
[3]王长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打造创新课堂——浅析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2).
[4]费萍.如何打造以学生為主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2).
作者简介:
陈家仁,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那彭镇那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