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设计专业本科设计课程改革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9-12-02肖景方田瑶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

肖景方 田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方式正处在一个转变及不稳定的环境中,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甚至要走到前列。我们试图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提升本专业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将这种教学模式大力推广下去。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

1、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已有问题

环境设计专业的知识街头体系随着时代发展正不断的扩张和复杂,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授知识量有限,已经无法满足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了。

我们对现行的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内容如下:第一,环境设计专业现行的教学模式是以传统书本及板书式的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有自身一定的普遍讲授的优势,但针对性不强,且教学对象的接受程度不理想。第二,现行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教育背景较杂,每个老师自己都是根据个人的特长进行讲授,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资源的整合。第三,教学对象对互聯网软件的依赖,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忽视的环节。

2、“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应用现状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将传统课堂师生面对面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相结合的教与学的新方式,混合式教学既能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监控等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传统的面授课堂教学与现代网络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首先要建立较为完整的数据库。第二,要组建人员充沛、教育背景丰富的教学团队。第三,要有新型的教学互动模式和教学手段。第四,要有完善的课后跟踪学习体系。

3、建设适应环境设计专业设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有着不断扩展的知识体系、不断细化的专业方向、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理念和新技术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我们在设计课程教授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模式,走向转变型的发展之路。另外我校在人力、政策及财力方面也进行大力支持,推出一系列的改革课程名单,环境设计专业中的一些专业课程就是名单中的一份子。

3.1构建前期具有专业特色数据库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构建数据库,我院系通过“大数据”技术Oracle-sun软件对有限的设计课程题目罗列出一些关键词汇,并借用网络平台收集学习资料,最后利用“大数据”技术Oracle-sun软件筛选出有用的资料形成有主题的数据资料库。这项工作是复杂且庞大的,我院系通过广大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常达一年的努力数据库的构建已经形成框架,并在一些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初见成效。

3.2建设“一人对一组式”的教学模式

现代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包括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三种内容。我们通过将学生进行若干个分组,每个学习小组由制定的一名教师负责,其他教学团队成员则成为讲解人员。由于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不同,每组学习进度由负责教师进行掌控实践教学环节。网络教学环节在课前统一时间进行,保证教学进度的统一,但是要控制统一网络教学的时间在20分钟之内,这个时间段内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还不产生厌倦感。

另外我院系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利用网络教学突出数字化信息的课程为依托,增加数字化信息学习的体验感。我院系以数字媒介系列基础课程为改革课程进行网络教学数字化的改革,以此为依托贯串设计课程,达到了预想的目标。此系列课的改革已申请成为学校级的教学改革课程,无论人力及财力都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

3.3 通过课后数据跟踪调整教学内容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最后一部分是课后跟踪。我院系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及手机APP软件在课堂上及课后通过多种形式收集了大量关于学生学习状态、课后作业完成度和知识点掌握度的数据,利用软件分析器分析出学生对哪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感兴趣,课后作业中哪些知识点的掌握度不好,哪段时间注意力不集中。

这些数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增加或删减部分教学内容,改变授课模式。同样也是我们进行课程系列改革的重要支撑数据,这个方法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加强知识接受度都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4、环境设计专业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点

为了更好的完善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教育,我们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环境设计专业系列课程的改革有了一定的创新点和特色,具体如下:

4.1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通过整合和建立数据库及不同阶段调研问卷可以将环境设计专业多样化的教师专业背景化为优势,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分解,综合分配教学资源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大的知识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兴趣点做到支撑。

4.2 增强师生交流时间,增加知识接受度

我院系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不断的实验建立起一条课前、课中、课后完整的全方位的学习模式,增加了师生的交流时间。通过课后跟踪调研可以有效的掌握学生知识点的接受情况,并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互动环节。周而复始的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模式,就能大大的提高学生知识的接受度。

结语:

现代社会快速的发展与社会压力的增加都赋予环境设计师的肩上要负有责任与任务。高校作为培养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基地更应该不断的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具有扎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面的特点。希望通我们的努力使得环境设计专业的改革能有所成效,使的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甘容辉,何高大.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

[2]吴广.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制改革思路与方法[J].艺术科技,2017(12).

此论文用于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H170445):《“大数据”背景下地方建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结题。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环境设计专业竞赛的辅导模式与运行机制
环境设计专业技术科学类课程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混合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浅议“混合式”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物联网中MAC协议的研究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