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建筑病房空间细致化设计研究

2019-12-02祁俊英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9年9期

祁俊英

【摘要】通过对病床布局模式、卫生间布局模式、柱网尺寸模数等细致化研究,使得医院的建设高效经济,管理简洁高效;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指导设计,优化使用者的空间体验。

【关键词】病床布局模式;卫生间布局模式;柱网尺寸模数;细部设计

1、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国人对社会医疗保障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就医环境的关注度逐步提升。随着现代医疗理念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建筑空间设计理念正逐渐从基于疾病的治疗设备出发,转变至从使用者的体验出发,变得更加人性化、细致化。病房是医院建筑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患者停留时间最长的空间,如何在设计阶段做细致而周到的推敲,使医院在建设过程中更加高效、经济、合理,同时又能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创造良好的使用空间,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主题。

2、病床布局模式研究

从病床数量出发,病房分为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及多人间,不同病床数量的病房各有利弊。基于患者的使用来看,单人间享有家属陪护空间,隐私性最好;但一人长期居住的话,容易产生孤独情绪;对医护人员来说,过多的单人间将护理线程拉长,增加其护理强度。多人间一般指四人及以上的病房,较难保证个体的隐私性和安静的休息氛围,患者和家属较多,病房的卫生条件和空气质量相对降低;相对地,可以保证患者一定的社交可能性,适度驱散因疾病产生的心理压力,同时对医护人员来说,巡查一个病房就能够了解多个患者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效率。双人间和三人间介于两者之间,这种规模在经济性和舒适性之间有较好的平衡,对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效率亦有所兼顾。在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对医疗床位极大需求的现状下,综合医院较多采用的病房为双人间和三人间,辅以少数的单人间和多人间,以满足不同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的患者。

我国现行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平行的两张病床净距不应小于0.80m,靠墙病床床沿与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0m,单排病床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10m,双排病床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40m。且单排病床不宜超过3床,双排病床不宜超过6床。由此可推导出病房空间的最小净尺寸(图1)。

根据病房楼整体的形态设计,可使相对规律的病房空间有些许变化。例如,平面为弧线形的病房楼,每个病房靠外端部的面宽增加,从而使得病床至墙面处护理区更为舒适。病房楼的进深足够时,在靠窗处增设休闲区,可在窗边活动、喝茶、远眺等,或者加大每个床位的间距,给家属陪护和床边护理以充足的空间。

另外,單排布置病床的病房与结构柱网更加契合,通常一个柱跨可设置两间病房,适合连续布置;且单排布置的二人或三人间病房适应性较强,可以在长时间内满足患者的动态流动;单人病房可以根据功能转换为抢救室等;多人病房空间较大,可以根据需要转换为休息室、活动室等公共空间,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3、卫生间布局模式研究

现有医疗建筑的病房卫生间布局多采用分散式,即每个病房均设置独立卫生间,同时在护理单元的公共区域设置访客卫生间。这种卫生间的设置方式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行动距离,更加安全卫生。其布局模式又可细分为靠外窗设置和靠内墙设置两种形式(图2)。

卫生间靠外窗模式,可以保证卫生间的自然通风与采光,不会阻挡医护人员查房时的视线;但会较大阻碍病房的采光和视野,尤其是靠近卫生间的病床,患者几乎无法看到窗外,对使用者造成消极影响。笔者曾参与某乡镇卫生院的病房楼项目,出于管理方便的考虑,业主要求将卫生间靠外墙设置,设计时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了采光模拟计算,可见其对病房的采光和视野有较大的不利影响(图3)。

卫生间靠内墙模式,是现今大型综合医院较为普遍采纳的方式。这种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病房获得良好的视野、通风和采光效能;但此种设置会阻碍医疗人员对病房内的观察视线,这个不足可通过病房入口内凹或卫生间切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图4)。同时通过加强管理,保证卫生间在无自然通风的情况下干净卫生。

在基本平面为矩形(或以矩形为基础的变形)、卫生间靠内墙设置的二人以上病房中,当使用者出于隐私空间的需要,会将隔帘拉起。这种情况下,除了靠外窗的病床外,其余病床的采光和视野会受到隔帘的遮挡。在加拿大的格伦罗斯康复医院,通过创新的建筑设计,完美兼顾了患者隐私和空间使用。设计师将可隔成单人间的双人间、四人间和普通的单人间组成菱形平面,使得每张床的患者都能看到外窗,也可共享卫生间的通道。同时,卫生间亦能靠外墙布置,保证自然通风采光;出于患者的安全考虑,坐便器与墙面保留了一定的距离,让护理人员或者家属能从一侧帮助移动患者(图5)。此种平面布局兼容了二人间、单人间和四人间等多种病房形式,保证每一张床位都有外窗、接触自然和阳光,同时卫生间能够自然通风与采光。基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出全新的病房及卫生间的布局模式,以解决现有模式不足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不断地借鉴与学习。

4、病房空间的模数及柱网尺寸选取

在我国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的背景下,建筑设计与构配件批量生产及现场施工安装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模数协调可以有效减少配件尺寸种类,规范和优选空间的尺寸规模,可降低建设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与人力成本。以往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住宅的厨卫空间,近年来,公共建筑的装配化逐渐受到关注与重视。病房——作为标准化的重复空间——是医疗建筑中较适宜进行构配件批量生产的典型空间。

由综合医院设计规范可知,单边病床布置的病房最净尺寸为3100x5500mm(面宽x进深),双边病床布置的病房最小净尺寸为5400x5500mm(面宽x进深)。结合我国《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的规定,适宜病房空间的最小柱网模数为5700mm(适用于双边布置病床的病房)及6600mm(适用于单边布置病床的病房)。一般来说,较为安全、经济、提高平面布局灵活性的结构设计方案,柱跨一般选取在7200mm、7500mm、7800mm、8000mm、8100mm、8400mm等柱模数。结合与停车位宽度的关系,7800mm及以上的柱网对设计来说更为合理,一个柱跨间的宽度可停三辆小型车;同时增加病房的人均使用面积,卫生间也更为舒适宽敞。

结构柱的设置位置对病房的细致化设计亦有影响。由于病房进深的限制,一般有两种设柱方式:沿走廊两侧、同时在病房外侧设柱;以及在走廊一侧、病房中间及病房外侧设柱(图6)。前者的优势在于走廊处的梁跨度较小,可以更好地排布走廊吊顶中密集的管道和桥架,更好地控制净高;同时,病房处的四角设置结构柱,病房空间较为完整。后者柱跨均匀,配筋均布,对结构设计来说更为合理。虽然在病房中间设柱对空间有一定影响,但可以通过建筑或者内装设计,结构柱北侧为病房辅助空间(储藏柜、过道和卫生间等),南侧为病床空间,将结构柱对空间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简而言之,柱网的选择和布置方式,可根据建筑总体高度控制、层高、是否有停车空间以及其他楼层的功能不同等因素综合权衡选择。

5、基于患者需要的病房空间的细部设计

病房作为患者主要的使用空间,细部设计对使用体验来说至关重要。例如,在地坪上设置减震垫,降低访客的脚步噪声、减少振动,创造安静的病房氛围;在走廊处设置带有房间指向性功能的扶手,方便有视力障碍的患者使用;病房外窗選用飘窗、低窗台等形式,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患者即便卧病在床也可获得良好的视野,同时优化病房的采光和日照。以人为本的细致化设计,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和心情的放松具有潜在且极为有效的作用。

结语:

本文从几个角度,对病房空间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总结。从建设角度出发,探讨病房结构柱网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装配式建筑的可行性等,更好地缩短建设周期,为优化建设过程提供设计的支撑;从院方管理角度出发,病房卫生间的设置模式对医护人员视线遮挡等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且最为重要的是,所有设计的起点,均是从使用者出发。在医疗建筑中,病房相比其他部门(例如医技、急诊等)显得简单而重复,但却是最需要给予患者足够呵护和关心的疗愈空间。人本主义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追求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最佳使用体验。那些最打动人的,往往都藏匿于一个个看似不经意的细部之中。

参考文献:

[1] Isabel Henderson,Grace Maier & Susan Muirhead.帮助老龄人“就地养老”——体验格伦罗斯康复医院[J].住区,086(2018/04):22-45.

[2]Megan Strickfaden.护理中的设计:老龄痴呆症患者创新生活空间[J].住区,086(2018/04):46-71.

[3]邵郁,周露晴,郭海博.医院病房空间水平优选尺寸研究[J].建筑学报,CNKI:SUN:JZXB.0.2019-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