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基于乡村经济振兴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研究

2019-12-02陈炳松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20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陈炳松

[摘 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乡村经济振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国家层面的多项创新创业支持政策提出,引起了一波乡村创业热潮,创新创业对助推乡村经济振兴意义重大。本文首先从地缘、生源及内部资源3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推动乡村创新创业融合的优势;其次从创业项目、人才、融资、环境及政策5个维度揭示乡村创新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次,分别从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及创业者个人4个方面展开乡村创新创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分析了建立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必要性;最后,针对乡村创新创业的现存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给出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改进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乡村经济振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20.100

[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20-0-03

0     引 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乡村经济振兴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日益突出。乡村经济振兴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范围内鼓励创新创业。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关于乡村经济振兴的政策措施,明确指出大学生应该主动拓展乡村创业途径。创业不仅能够减小就业压力,而且能够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1     高职院校推动乡村创新创业融合的优势

我国高职院校多是由地方政府办校,数量较多,多分布在乡村周边,决定了其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先天优势。

1.1   地缘优势

我国高职院校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基本实现一市(地级市)一校,高职院校大多属于地方办校,建校初衷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因此,从地缘方面来说,高职院校对于推动乡村创新创业具有3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距离近,高职院校能够高频次地对乡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利于其全面准确掌握乡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高职院校多是地方政府办校,和地方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可以了解到乡村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而且能够及时获取和正确理解地方政府的政策;三是高职院校在组织项目时,会优先考虑周边的乡村资源。

1.2   生源优势

以培养方式进行划分,高职院校主要包括两类生源: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绝大多数的全日制学生来自于乡村,他们不仅具有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而且长期生活在乡村,对乡村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状态有着深刻认知,更主要的是,他们热爱乡村,这些都有助于其成为兼具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乡村创新创业提供生力军;非全日制生源主要由当地乡村的工作人员构成,他们长期在乡村上班,不仅对乡村发展非常熟悉,而且有一些资金积累,通过高职院校的培养和引导,更容易转变为乡村创新创业人才。

1.3   内部资源优势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加快,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中国教育年检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研究生学历超过50%,这些教师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不仅理论水平高,而且掌握着先进的网络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更容易掌握乡村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为了自身价值得到認可,会主动通过地方课题项目实施等方式,提升实践能力,并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有效传授给学生,为乡村创新创业提供人才。另外,高职院校为了培养人才,会不断添置先进的技术设备,设置科学的实验场景,提高创新创业的技术。

2     乡村创新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我国乡村创新创业获得了一些进展,然而受起步晚等因素制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市场细分使创业机会涌现,在政府创业政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人回到乡村创业,但创业项目的规模普遍较小,小微企业占比高达89.16%;而且项目同质化比较严重,多是集中在行业门槛不高且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例如乡村电商、旅游等。随着创业人数增多,这些行业很容易出现过度竞争的局面,不仅加大了乡村创业人员的风险,而且也会导致乡村创新创业环境恶化。

2.2   缺乏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能否将创业升级到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农村统计年检显示,大专以上学历的创业者比例还不足10%,有70%以上的创业者都是返乡农民工,严重制约了创业向创新的转变。

2.3   融资难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金融发展滞后,金融机构较少,资金短缺,而且由于集体土地性质,使乡村企业的主要资产厂房等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乡村企业为了发展,被迫使用高息的民间借款,大幅提高了乡村创业者的财务费用,从而增大了金融风险。

2.4   创新创业环境较差

在较长的时期内,我国施行的是农业支持工业的战略。近年来,总体战略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但毕竟时间较短,较城市而言,在基础配套设施方面,乡村的医疗、教育及保险等方面的完善程度明显较低,显著降低了乡村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力,乡村创业氛围相对较弱。

2.5   政策滞后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政府政策决定了行业的发展方向,然而,我国乡村地区由于发展地位及传达机制的原因,政策总是相对滞后。例如,对于2015年3月发布的众创空间相关意见,科技部于年底就公布了服务于城市创新创业的众创空间名单,而对于乡村来说,于1年后的2016年11月才公布。

3     乡村创新创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3.1   政府对乡村创新创业认识不足

现阶段,我国乡村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创业系统,而且乡村的创业环境一直未得到优化。全球创业观察认为,由于我国政府没有足够关注乡村创新创业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我国乡村的创业环境始终较差,基础配套设施欠缺,使创业者无法得到基本的金融及政策支持。

3.2   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够

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主要取决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主要存在以下4个问题。一是教育观念陈旧,多数高职院校长期认为专业技能是决定创业结果的关键因素,没有认识到创新观念对于创业的重要性,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执行。二是不科学的课程配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课程体系不健全,缺少相应的规范细则,日常执行过程具有较强主观性;另一方面,仅对经营管理等可能创业的专业配置创新创业教育,而忽略了其他更大的学生群体,从而降低了创业的概率。三是缺乏专业的教师人员。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师主要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专业从事创新创业的教师数量很少。而且这些专职教师大都来自于刚毕业的学生,由于他们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虽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实践经验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水平。四是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创业孵化器,大多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但是这种合作方式比较简单,双方并没有在日常工作中相互沟通的需求,学生得到的实践机会较少且方式单一。

3.3   企业为创新创业培养提供较少的支持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先进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大部分企业通过招聘专业技术人才来提高产品质量,通过选拔优秀管理人才来提升管理水平,纷纷开出优厚的条件,这对于很多潜在的创业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群体,因此,很多创新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企业工作。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占比较大,这些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多是纵向发展,创新创业意识比较薄弱,创新创业能力也不强,很难对创新创业人才实施有效培训。

3.4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主动性较差

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来源于低于一般大专或者高中分数线的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较差。很多受到家长的意愿影响,他们认为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是毕业后找到稳定工作的关键,而对于创业,他们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存在偏见。传统思想认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会去创业,于是,他们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各种操作技术,积极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不去关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影响创业的主动性。

4     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作用

4.1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与政府政策、企业实务有机结合

对于政府政策来说,虽然在国家层面出台了较多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也对高职院校的创业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各地乡村经济发展状况各异,对创新创业的需求也是各种各样。高职院校多是由地方政府办校,针对乡村经济对创新创业提出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可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与政府沟通,获取更为精准的政策支持。对于企业来说,长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生存,不仅要掌握全面的市场信息,还要积累丰富的经营管理和产品生产经验,而学校教育多是理论层面的,为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企业管理人员或者生产人员可以参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

4.2   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借助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可以将各种分散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可以利用政府政策資源,掌握实时的发展指标,并对指标进行准确解读,以此来准确衡量乡村经济的发展状态;利用企业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前沿的市场信息和先进的工作经验,广泛开展创新创业的课外课堂,而且能够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5     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改进措施

现阶段,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人们的乡村创新创业积极性普遍较高,创新创业对乡村经济振兴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具有先天优势,能够通过建立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来有效推动乡村经济振兴。为了使服务平台发挥更大的效用,政府、高职院校及企业应有针对性地做出改进。

5.1   政府应转变观念,改善乡村创新创业环境

第一,较长时期内,政府不能准确定位自身市场经济角色,始终处于检查监督的地位,教条式地理解上级政策,执行也缺乏主动性,宁肯不犯错,流于表层工作。因此,政府应摒弃传统思想,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根据乡村实际情况,灵活理解政策精神,为乡村创新创业提供服务。第二,发挥好乡村创业的导向作用。长期以来,受乡村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创业压力大,收入不稳定,影响了创业的积极性。政府应积极传达中央关于鼓励乡村创业的相关政策,大力宣传乡村创业的主要作用,并通过树典型等方式来带动乡村创业的热潮,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农村创业的好处和必要性。第三,完善乡村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完善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乡村创新创业的认知度,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资金扶持。政府需要为乡村创新创业拓宽资金渠道,在丰富乡村金融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地方政府财政作用,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乡村金融机构为创新创业提供优惠金融服务。二是税费减免。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乡村创新创业活动,在创业用地、工商登记及税收等环节执行优惠政策,降低税费支出。三是保障机制。长期以来,我国乡村地区基础配套体系不健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缺乏吸引力,政府应发挥服务职能,逐步完善医疗、教育、保险及养老等配套服务,吸引更多的乡村创新创业人才,并稳定创业人才队伍。第四,构建完善的信息服务机制。完善的信息服务机制能够为乡村创新创业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地方政府应发挥自身优势,协调各方资源,收集乡村创业信息,搭建乡村创业项目数据库,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随时查阅,明确创业思路。政府也可以将企业家、会计人员和律师等相关人员组织起来,为乡村创业学生解答日常疑问。而且,政府能够增大财政投入,在乡村创设较多的创业实践基地,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创新创业活动。

5.2   高职院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通过归纳总结发现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障碍:观念老旧、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较弱、实践力度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5.2.1   转变观念

操作技术是创业的基础,但是实现创业向创新转变,意识是关键。高职院校应加大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分析国家政策的侧重点,引导学生全面认知现阶段的就业形势和创业环境,在充分比较衡量之后,坚定创业信念,主动创业。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兴趣,结合专业特点和家庭情况,一起讨论选择创新创业项目,帮助其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项目。还要注意,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创业过程中很可能经历各种挫折,高职院校日常教学中,要始终贯彻心理强化教育,结合挫折教育,不断提升学生抗压能力。坚持是創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分享高职毕业生创业成功经验和案例,增强学生创业的决心。

5.2.2   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科学配置

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有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基础条件。高职院校应可能多地收集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教材,并逐一甄别,选择内容重合较少的教材构建课程体系,在日常讲授方面,不要拘泥于课堂教学,也应关注课外实践的教学方式。一般而言,潜在的创业学生群体越大,实际创业的可能性就会越高。为了提高创业概率,高职院校应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将所有学生纳入教育范围中。为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在教育过程中,挑选出创业意愿比较强烈的学生,深入开展角色模拟等实验课程,提前帮助学生积累创新创业经验。

5.2.3   提升师资水平

师资力量是创新创业教育能否有效推进的一个重要条件,高职院校应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教研室及提高教师待遇等方式,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不仅能够借助日常的专业研讨,提升兼职教师的专业素质,而且能够吸引更多的专职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应该设置较高的创新创业教师准入制度,引入高水平专职教师的同时,督促兼职教师加强日常学习,从而提高创新创业的整体教学水平。

5.2.4   提高学生实践频率

创业是一种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应针对不同阶段,建立两种类型的实践基地。一是项目基地,针对不同的理论知识教学需求,设置特定的项目,从前期调研、项目选择、计划制订直至计划实施等环节,教师都要参与进来,结合项目一步步推进,更为准确地给学生教授专业知识。二是规范一种市场环境,鼓励学生创立虚拟公司,使学生在正常的市场规则下自主创业,独立经营管理,总结创业过程的得与失,提升兴趣,并积累创业经验。

5.2.5   重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企业掌握着实时的市场信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这些都是创业之前的必备条件。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争取地方成功企业参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工作,依据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更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生产流程和管理制度,结合工作岗位要求,定期沟通企业需求,改进实践方式,组织学生经常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主要参考文献

[1]何林智,陈华,邱中成.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农村创业路径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2]年猛.中国农村创新创业进展及政策建议[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8).

[3]肖卓霖.“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19).

[4]吕淑芳.“双创”与共赢:高职院校推动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9(3).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