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成长导师制下艺术班管理研究

2019-12-02邓宇琳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导师制管理

邓宇琳

[摘   要]南宁市第二十九中学践行“人人成功,各展其长”的办学理念,以《学生成长导师制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为引领,对艺术生以导为主,以管为辅,放低教育起点,拓宽艺术教育渠道,有针对性地对艺术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专业辅导,形成管理艺术生的有效机制,以实现低进高出的办学目标。

[关键词]导师制;艺术班;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7-0084-02

南宁市第二十九中学是一所公办普通高中,学生大多是周边务工人员、商贩的孩子,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综合素质不高。学校在“人人成功,各展其长”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大力发展艺术特色教育,2016年学校被批准立项成为艺术特色高中。笔者长期承担艺术班级的管理工作,在《学生成长导师制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立项后在班级中贯彻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实行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学校艺术生基本情况

学校艺术生大多是以B、C+的成绩进入学校的,和其他文化生相比较,他们具有以下特点: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但没有深度;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相对淡薄,比较自由散漫;文化基础薄弱,为了考上大学才转学艺术专业,学习不够专心;实践活动能力较强,但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二、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变革

1.细节化的情感教育。导师制弥补了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不足,实施导师制,采用师生结对的形式,引起特殊学生的重视和家长的关心,导师从单一的口头教育,到利用电话、网络、书信等多种形式,对艺术生进行人文关怀。导师指导的艺术生少,因此有时间和精力了解学生差异,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找到学生闪光点,开发学生潜能,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教育计划。如艺术生在各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些迷茫,导师通过与艺术生谈心,了解和熟悉每一个艺术生的心理动态,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加大情感投入,让艺术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走进艺术生心灵,亲近、了解、宽容,尊重艺术生,当艺术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时,他们自己也会加深对教师的信任。笔者让自己负责的艺术生在高一时,将高中三年的规划打印出来,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交流。刚开始,这些艺术生很胆怯,可在笔者的督促、关心和叮嘱下,最终都能大胆地进行交流。笔者经常让艺术生用写周记的方式将心里话说出来,进而及时了解艺术生的思想动态,通过适合的沟通渠道,耐心理性地与艺术生共同面对学习当中的问题。在此后的跟踪教育中,笔者不会给他们自暴自弃的时间,让艺术生呈现迎头赶上的趋势。高中三年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导师的正确引导,对艺术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自主性的管理方法。导师要以学生为本,变管理为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导师要言传身教,教艺术生讲文明礼仪,讲廉耻,学会自律,促进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在高中艺术班,要引导艺术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要调动艺术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艺术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学会”转变为“会学”。除此之外,导师还要纠正艺术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这对导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求导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激发艺术生的学习兴趣。在笔者的语文课中,笔者引导艺术生明白语文成绩的提高靠的是积累,因此要多阅读多背诵。在拓展阅读课中,笔者会让艺术生大声朗读课文,进而从一篇篇优秀文章中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针对艺术生懒散的特点,笔者给他们规划了每日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每天积累一些知识。导师要起到激发艺术生自主发展、自觉发展的作用。

3.有差异的个性化管理。艺术生的个性张扬,因而导师要尊重他们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根据他们的特长和爱好加以引导,促使他们和谐完美的发展。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活动形式,让每一个艺术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展示和发展。导师可指导艺术生积极加入适合自己的实践活动团队,如合唱團、舞蹈队、微电影剧组等。笔者负责的一位艺术生,在高一入学时成绩较差,个性独特,但他对科技创作很感兴趣,经常和笔者交流,笔者便协助他成立了科技创新实验室,并且鼓励他带领社团成员参加各种科技活动。随着他获得的奖项越来越多,他对科技活动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他为了树立社长的威信,也决心要把学习赶上,今年高考,他如愿考上了大学。

4.成效显著的家校沟通。导师的存在,使得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沟通变得更有效,因为导师比其他教师更了解关注所教的学生。艺术生的心理具有较大波动性,他们面临着学习上,家庭上的各种压力,有时难以调节心理和情绪,和父母有较大距离感,难以交流,而导师在学生和其父母之间,就起了桥梁的作用。有些艺术生由于缺乏父母的管理,他们会比较自由散漫,有时甚至会夜不归宿,任凭家长怎么训斥也不会改变。而在学校,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艺术生感受到了导师的理解和关爱,且在导师的开导下,艺术生也越来越理解父母的用心,心态变得开放和平和,慢慢走向成熟,这样便使家校沟通更富有成效。

此外,在学校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机制保障下,导师会给每位艺术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他们的成长轨迹,进行谈心辅导、个案分析,并定期举行例会。

三、导师制实践中的困惑与不足

1.导师自身发展的问题。导师只有自觉自愿承担工作,才会主动开展学生工作。导师要以艺术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要有足够的学科功底和教育智慧,而这就需要导师储备足够的教育资源,不断提升修养,保持积极、乐观、耐心的心态,因此,导师要从观念和行为上做出调整,不断优化教育行为。平时导师事务繁忙,既要进行德育工作,又要进行教学工作,艺术生问题也多,有些导师还担任班主任,有时力不从心,忽略了学生的变化。导师要有大爱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积极性,克服种种困难,若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可以找其他有经验的导师帮忙,合力践行导师制,防止导师制形式化。

2.导师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导师在工作中会遇到极个别来自特殊家庭的学生,这些学生性格怪异,导师很难走进他们心里,有时还会遇到家长不配合的情况,有的家长口头上答应配合,实际却相反,导师就会很无奈,难以完成任务。这就要求导师执着地围绕学生进行工作,以心待人,让家长真正成为教育合作者。

在艺术班的教育与管理中,实施导师制是十分必要的。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后,师生的互动交流更加丰富、融洽,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较快,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显著。而导师应引导能力不一的学生做出不一样的选择,以实现“人人成功”的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朱玉林,沈轶群.中小学德育导师制的内涵、特点与价值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3(8):9-10.

[2]  徐怡敏.课堂外的精彩:中学导师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导师制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高职英语教育与导师制教学方法融合探讨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