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2019-12-02靳大帅

祖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知识体系德育教育

靳大帅

摘要:语文教学是语言教育的基础学科,也是素质教育大力发展、深化改革的主要阵地。当前阶段,受原有学科教育理念的影响,语文课堂的沉默现象严重、教师采用的授课方式趋同、课堂任务繁重、对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有所忽视等问题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现阶段核心素质教学改革面临的难点出发,对优化语文课程素质教育改革成效的有效方法进行系统的探析。

关键词:知识体系   德育教育   分层目标

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属于高考必考科目之一,是学生高中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现阶段,培养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文学审美、道德品质与思维认识,对教师创新教育模式、优化语文教学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当前阶段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推进核心素质教育改革的难点

(一)语文教学理念存在滞后性

目前,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学改革的指导理念,是高中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的重要原则。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应试教育理念作为主导教师课程规划、教学任务、授课重点的决定性要素,对教师开展实践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阶段,仍旧存在部分教师采用知识灌输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更注重学生知识系统的完善。这种想法一方面使得基础知识的内容占据课程较大的比例,学生的语言基础运用能力有所提升;但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化语文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道德理念、逻辑认识、自主学习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将课程内容与学科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准,不仅限制了学生个人潜力的开发,同时,对语文学科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也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需要语文教师予以重视。

(二)教学形式同质化

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教师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通常沿用过去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形式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严重。机械化、单一的教学形式不仅会诱发学生的倦怠感,学生差异化的学习、成长需求也被忽视,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被大幅度消磨。高中阶段,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体系基本成型,对不同的文章内容有着个人的理解,教师过度强调观点与理解的标准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对事物发展认识的观念被约束,不利于个体综合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学校过于强调教学进度、教学评价、教育模式的统一,课程质量评价系统的单一化形式,也是制约教师现代教学创新理念发展的重要因素,导致同质化教学现象严重。

(三)忽视了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的差异化表现

现阶段,语文教学阶段性规划将学生整体发展诉求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部分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整体认识停留在知识的运用方面,对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与文学基础的积累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由于繁重的学习压力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知识内涵、文化价值的探究欲望。教师在讲解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更注重背誦记忆,忽视了学生理解认识的学习需求,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内容分析、写作过程中,没有形成多角度分析的观念,解题答案与思路趋近“标准化”,个体的差异化发展需求不被重视。

二、在高中语文教程中优化核心素质教育模式的具体对策

(一)转变语文思维培养理念

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指导,通过科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语文思维观念,是现阶段教师创新语文课程实践形式、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结合不同个体的差异化发展需求,转变教育指导理念,引导学生的学习观念由“学会”逐步向着“会学”过渡,让学生掌握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方法,拓展学生接收语文知识的渠道,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学科的内在教育价值。

如,在学习人教版《老人与海》课程时,学生通过阅读很容易体会老人桑迪亚哥与大马林鱼搏斗的坚韧、拼搏精神,但对于后期鲨鱼与老人的搏斗中,失败背后的意义却很难把握。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背景补充、设问、人物分析等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的认知观念,让学生深入了解失败并不代表一无所获,从浅层思维上升到自主思考的层面上,形成差异化的认知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不用过于强调标准化的答案。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可以通过宝黛初见的表现、作者对王熙凤的描写等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对学生合理的观点进行认可,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完善基础语文知识体系

良好的语言基础使学生认识、理解语文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作为语言技巧的基础应用方向,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创新素养等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具体来讲,在进行语文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练习、应用、思考四个阶段,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如,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翻转课堂、微视频等形式,将四个阶段串联起来,拓展学生接收知识的渠道,利用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课程教育的质量。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养成自主积累语文素材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指明方向。在推介课外阅读书目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目标,以及不同群体学生的阅读实际,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家》《雷雨》《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哈姆雷特》《复活》等,每个人只要选择其中三部书展开阅读就算完成阅读任务。

(三)融合德育教学

素质教育改革中,语文教学要想实现深化,必须融合德育教育。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体现语文知识魅力、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方法之一。语文教科书中有非常多的优秀作品,可以在德育方面发挥作用。教师可挖掘并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形成深邃的思想。因此,在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时,教师需要继续关注德育素材的融入与应用,让学生学会以己度人,让学生成为社会大环境中的正能量来源。

(四)设置课程分层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应该是有节奏、有层次的,急功近利只会适得其反。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往往会在学习压力下不自觉地急功近利,出现这种问题倒也有情可原。但是,如果将高考视为最高目标,就背离了语文教育的初衷。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将学生的“学”从小目标提升为大目标,把会学能力转变为创新能力。语文课程的整体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由浅至深的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奠定基础。

第一层次是基础语言技能的应用技巧,注重学生语言文字使用技巧的培养。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字、词、句、修辞、语法等技巧方面的知识。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技能,才能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文学情感与核心素养,体会语言文字的艺术价值,这一阶段也是语文教学的初级阶段;第二层次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内涵。语文教材的内容是通过精挑细选的经典文章、片段、诗词等,具备较高的教育价值,也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情感内涵的重要素材。为此,教师在解读文章内容时,应结合高中阶段学生实际生活环境,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感、思想的认识程度;第三层次是思维认知体系的形成阶段。在充分认识文章内涵的基础上,学生会对文章的內容、人物特点、故事情节等产生独特的认识,从而形成自身的语文思维体系。

三、结语

核心素养作为现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文学素养的提升、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指导原则,合理规划阶段性教学目标,既是尊重学生差异化表现、提升学生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度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现代素质教育发展观念在高中学科教育中的实践体现,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利娜.试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08).

[2]李煜晖.问题处置与思维发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改进研究[J].新课程评论,2016,(01).

[3]孔杏格.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背景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8,(09).

[4]赖厚利.体验·评鉴·创造——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解读及其实践路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4).

(作者单位: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知识体系德育教育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飞机结构与系统》课程教学问题与改进措施
基于史观体系的中学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