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耕巢湖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

2019-12-02孙业春

中国德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巢湖民歌戏曲

传统文化对学生品行养成、人文素养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是促进孩子们正能量形成的重要推手。作為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有著名谋士范增,近有“三将军”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优质、丰富的人文环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巢湖人,如何让区域优质文化和培育社会正能量紧密结合是我校深入思考的问题。对此,我校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让孩子们浸润在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氛围里,与正能量朝夕相伴,逐步学会立身做人。

一、重温历史,宣扬正能量

巢湖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新时代教育的必备功能。学校将巢湖区域的传统文化分为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历史人物与文物古迹、巢湖民歌与巢湖诗词、巢湖传统节日与地域风俗四大类,组织骨干教师对此进行分析研究,编写成校本教材,带领孩子们深入阅读。对于发生在巢湖境内的一些重大革命事件,比如“温家套惨案”“银屏山抗日烽火”等,学校利用宣传橱窗,开辟专栏,图文并茂地介绍发生在巢湖的英勇抗日故事。

通过阅读和学习,孩子们对忠于职守的范增、贤德高尚的许由、一身正气的冯玉祥将军、智勇爱国的李克农将军等当地名人的事迹了然于胸,这些人物的人格魅力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了孩子们价值观的形成。在这些人物的身上,孩子们学到了爱国、勤俭、诚信、奉献等优良品德。

另外,巢湖地区的特产和传统节日文化也被挖掘,如驰名中外的巢湖“三珍”:白虾、螃蟹、银鱼,有关它们的传说也非常神奇美丽,充满了爱与力量,这些故事被制作成动漫在全国热播。校园电视台利用阴雨天大课间时间段播放,孩子们喜闻乐见。夏至、送灶节等传统节气和节日,作为巢湖农耕时期文化的一个缩影,盛行于明朝初期,一直沿袭至今,是中华文明中尊重苍生万物、敬畏自然的典型民俗。这些节日中所包含的一些正能量,学校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等文化宣传阵地,全方位呈现给孩子们,以此培养他们从小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意识和习惯。

二、传习书法,积聚正能量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表现文字美的艺术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能力,培养孩子们认真细致的作风、刻苦顽强的意志和高雅的情趣。巢湖近现代出现了不少书法家,亦有不少名人的题字。郭沫若先生1964年5月来巢湖,在卧牛山临湖宾馆休息时登观景台远眺巢湖,创作了《咏巢湖》,诗是他亲自书写的,也是郭体书法的代表性作品。学校把这部作品的影印件放在走廊里,供孩子们欣赏,激发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

近些年,学校还开设了书法课,认真挑选了几位加入省市书法协会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把书法教学与巢湖传统文化紧密连起来,写方正的中国字,抒浓郁的巢湖情。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浓重热烈的书法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今年的书法比赛现场,古色古香的书法教室里弥漫着墨香,东西校区两百多名孩子屏息凝视,手握毛笔,认真书写比赛规定的内容。此次比赛书写内容为唐代诗人罗隐的诗作《登巢湖圣姥庙》,全诗表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和美好的想象,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篇润泽心灵的好文章。孩子们的作品,有的笔画分明、大小相称,有的笔力刚劲、结构严密,有的字形秀丽、柔和美观,充分显现了近年来人民路小学书法教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走进人民路小学,在每个走廊里、每个橱窗里都可以欣赏到孩子们的书法作品。书法作品以传统的巢湖诗词、巢湖古代名人的家风家训和巢湖民歌为内容,孩子们经常伫立其前,吟诵或者思考。

三、诵读诗文,品味正能量

学校的校本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一至六册,编撰内容以国学经典美文为基础,以巢湖本地古代名人诗词歌赋、民间故事为要点,颂扬正直、善良、诚实、友善的故事或人物。如:“陷巢州”这则民间故事告诉孩子们要互敬互爱、团结一心才能战胜灾难;《巢湖美》这首民歌,赞美了风景秀丽的八百里巢湖,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建设大湖名城的决心和信心;清代诗人孙芝芳写的《登卧牛山》,让孩子们认识到作者胸怀天下、大济苍生的豪情与抱负。

校本教材还收录了唐代诗人杜荀鹤、宋代诗人黄绍躅等诗人赞美巢湖的诗歌,对于出生在巢湖流域的诗人也有相关介绍,如著名诗人张籍、张孝祥、杜默、杨杰等。

学校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列入学校课程,各班每周两节,与其他科目一起,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作为安徽省经典导读课程试点学校,学校多次参加合肥市比赛,选送的经典诵读节目均获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学校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读书节,每届读书节都要进行巢湖古代经典诗词诵读比赛、“话说巢湖”读书卡片制作比赛和读书手抄报评比等系列活动。孩子们在诵读经典中感受到巢湖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正能量“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其间。

四、吹拉弹唱,演绎正能量

美育和德育是永远分不开的!巢湖民歌和地方戏曲是本地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深刻的历史背景及民族文化自信,渐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学校充分利用这一文化资源,成立民乐队、民歌合唱团、戏曲社团传唱巢湖民歌、戏曲,在丰富孩子们课余生活的同时,培养孩子们对家乡的认同感,提升孩子们的艺术素养。

巢湖民歌作品多半由当地劳动人民集体创作而成,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了劳动人民自然纯朴的生活和情感,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朴素自然、优美感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巢湖好》《巢湖灯歌》《十里长冲好风光》《大湖之美》《巢湖美》…… 已成为孩子们最为熟悉的歌谣,尤其是《巢湖十星级文明之歌》的传唱,把文明新风灌输到每个孩子的心田,进而影响到每一位家长和每一个家庭,争做文明巢湖人的意识蔚然成风。

巢湖流域另一个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庐剧,唱腔优美,故事多来自群众生活,深受老百姓喜爱。学校以庐剧为基础,建设校园戏曲文化发展体系,完善戏曲文化知识教学,每学期为每个班级安排10节戏曲课,组织戏曲社每周集体活动一次。《秦雪梅》《包公赶驴》《小乔自叹》《程红梅》《妈妈》等戏剧的传唱,在与现代教育对撞后,产生了无比绚烂的火花,照亮了孩子们的少年时光。孩子们在戏曲欣赏或角色扮演中思考历史与文化、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和问题,丰富了孩子们的道德实践体验,对孩子们的审美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价值观等的健康发展有着特有的教育作用。

在学校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中,表现巢湖传统文化、彰显社会正能量的民乐队、民歌合唱团、戏曲社团均有不俗的表现,纷纷获奖。指导老师谢王岩、朱芳芳带领孩子们参加巢湖民歌大赛,获得一等奖,辅导的戏曲节目《梨园飞歌》获得了巢湖市小学生文艺汇演二等奖。2017年“湖之韵”戏曲社被评为“合肥市优秀学生戏曲社团”。

烟波浩渺的巢湖是孩子们生长的家园,丰富、灵秀的巢湖传统文化养育了一代代巢湖人。学校深入发掘、整理这些优秀的地域文化资源,将其有机整合到学校的课程之中,让孩子们从小就能了解、熟悉这些近在身边的杰出人物和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正能量和人生智慧,培育乡土情怀、家国意识,为其日后成为有根、有魂、有德、有力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孙业春,安徽省巢湖市人民路小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陈静文

读者热线:010-62003451

猜你喜欢

巢湖民歌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巢湖 外一首
传统戏曲
巢湖,我的母亲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快速城镇化地区人地关系研究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