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我们一直在行动
2019-12-02姜际龙张黎明
姜际龙 张黎明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对基层德育工作者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起到了导正航向的作用。
目前,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仍是短板。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多措并举,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和劳动精神,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制度保障劳动教育行稳致远
学校党组织及校领导,把劳动教育列入学校日常工作机制,确保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在校内行政会中,对学校教职工进行动员,把劳动教育贯彻、融入到教职工的日常生活中去。学校各个党支部要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劳动教育摆在重要位置,让劳动教育真正入耳入心。共青团少先队充分发挥组织育人的优势,在校内成立共青团劳动队,在学子中树立起鲜明的旗帜。班主任、任课教师在履行主体责任的同时,积极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学生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安全教育,激励学生增强劳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劳动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三个年级级部在广播会及班主任会上进行二次动员,围绕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精心设计、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月系列活动。针对班级的不同情况,充分利用宣传海报、公益广告、主题标语、宣传橱窗、黑板报、文化墙等手段,多层次、多方面鼓励班级、同学进行活动评比,优中选优。组织三个年级开展劳动教育手工班会课,将优秀的作品由班级推荐至级部,在校内统一展览。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及劳技展演,确保每一位师生都能充分接受劳动教育的洗礼,让劳动教育随处能见,随时可学。
学校还以班级为主体,实施班内小组量化考核,从基础班级卫生劳动抓起,针对于三个年级不同情况,进行同学互评,班级互评,年级互评。最后,每个年级评选出2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学校通过校园广播、网络及移动新媒体等平台,把评比后的结果进行公布,对热爱劳动的同学进行表彰,再把每一个班级在深化劳动教育中的特色做法总结提炼,以点带面,大力宣传每个班级劳动教育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劳动环境。
二、课程支撑劳动教育深化落实
2015年8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表述“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时,第一条就强调要“落实相关课程。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普通高中阶段严格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课时可视情况相对集中。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
对此,我校积极挖掘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加强劳动课程设置,分类、分阶段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学讲义、读本,加强学生了解和掌握生产技术知识,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从中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精神,获得正确劳动观念;丰富现行劳动课内容、方式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转变学生把劳动理解为单纯的体力劳动这种错误的劳动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劳动教育的丰富多彩与实践创新,增强劳动育人的效果;开展劳动技术课和社会实践课,在课程中探索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激发学生劳动创造的强烈意识和浓厚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会思考、能创造。
在课程的引领下,学校还组织三个年级的学生参与校园保洁、绿化和美化工作,普及校园种植的益处。在校园空闲地带开辟了一片土地,专门种植了花草树木和农作物,让学生认领绿植,让班级承包“责任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情感。
三、资源利用助力劳动教育平台搭建
我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协助下,建立、完善了校内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技能的渠道。通过我在操场值日、学雷锋爱劳动等校内劳动方式,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走出教室,走入生活,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积累劳动的经验,在劳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从而陶冶心性和广开智慧。在学生能打扫好教室卫生、班级卫生和责任区卫生,搞好寝室内务整理的基础上,抓好志愿者服务,分别在校图书馆、校艺术楼、校体育馆等场馆设立30余个志愿者服务劳动岗位,鼓励大家积极踊跃参与志愿活动,从中锻炼自己。目前,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人数已达一百余人。学校给劳动意识突出的同学颁发聘书及奖状,以此激励广大学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在校领导及各级部主任、班主任的带领下,学生们走出校门,以学校所在的社区为单位,进行适度、适量、适合、适切的校外义务劳动活动,进一步促进广大学子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劳动教育活动月中,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20多名志愿者,走进地铁站进行义务劳动。同学们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后的幸福感和充实感。为进一步丰富学生劳动内容,学校创新思路,结合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地缘特点,借用外部资源,把目光转到农村去,筹划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分批分次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的培养;与农场、工厂、社区等开展合作,大力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建立校内外社会实践资源的协同共享机制,拓展劳动教育的途径。
经过一系列资源整合,学校为学生搭建起良好的校内外劳动体验平台。校园劳动、志愿服务、学工学农等实践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劳动锻炼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劳动奉献精神,让学生在劳动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四、家校携手让劳动教育双向互通
学校劳动教育和家庭劳动教育密不可分。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鼓励孩子自觉参加劳动,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增强自我生存能力。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让劳动回归日常、回到经常。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劳”的重要性。
基于此,学校着力创建家校合作的双向工作机制,建立家校双方的互动平台。利用家长学校开设劳动教育方面的宣讲培训,更新家长观念,树立五育共同发展的家庭教育新理念,不把分数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不把做家务视为完成作业或是作秀。要为孩子创设劳动实践的环境,把日常生活中劳动锻炼的机会还给孩子,把家务劳动竞赛等劳动教育形式常态化、规范化。
制定合肥十中家校联系手册,内含学生在校表現、自主学习计划表、假期劳动表、总体计划表等内容。各班级建立家校联系QQ群、微信群,给家长布置孩子假期的劳动任务。通过同学们的周记,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已经成为父母的好帮手。他们能够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愿意主动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同学们说:“劳动不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累,反而充满了趣味。在劳动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我们和父母之间的交流,更收获了新技能。”
劳动对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加强劳动教育,要积极鼓励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劳动工作者专注执着、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创新创造的宝贵精神;帮助学生认识劳动才是财富的源泉,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源;促进学生自觉将日常生活与理想追求紧密结合,在劳动创造中实现远大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绽放出最灿烂的青春光芒。
【姜际龙,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副校长;张黎明,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政教处主任】
责任编辑︱陈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