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转向与发展路径

2019-12-02张晓婷

祖国 2019年20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大数据技术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教育业带来了较大的改变,以思想政治的教学为例,大数据的出现使教育资源更为丰富,但同时也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一定的冲突。文本首先针对大数据的基本特点做简要的探讨,结合社会发展及学生个体的需求,探析在当前大数据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   高校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完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学生收集信息与数据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同时,多元的文化价值观也为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新的挑战。在教学资源、信息收集与处理上,大数据技术在运算速度及精确度上具备更多的优势,但网络中信息及数据的庞杂,也为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冲击。在这一情势下,高校思政教师应结合大数据的特征及优势,对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作出重新的规划。

一、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

(一)思政教育主体发生转向

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单纯的理论讲解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划出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过于依赖教师的传授,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中占据着客体的地位。在当前大数据视阈下,互联网技术与手机、电脑等设备的创新发展,使知识的收集与传播更具便捷性,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学生接受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逐渐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教师在教育理念与模式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信息科技与设备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逐渐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1]。

(二)信息收集发生转向

大数据视角下,教育信息与教学资源的收集由以往分散的、结构化的特征转变为非结构化。以往思政教育用以教学研究的数据库的更新更多采用抽样调查与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在范围、数量及结构上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过于结构化。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的收集渠道更加多元化,数量和种类更加丰富。同时,在大数据视角下,大部分的信息、资源是共享的,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教师收集数据这一过程的工作量,转而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对数据和教学资源更进一步的做精确的筛选与加工处理,使其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和趋势,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升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三)思政教育重点发生转向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重点方向与内容主要聚焦与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思想,而在教学实践上主要以培养学生对国际、社会重点、热点问题的分析、把握及危机应对。而面对网络的高效性与即时性,传统思政教育的重点与目标逐渐发生的改变,大数据视阈下,海量的数据背后体现的是不同的价值,因此,数据分析将变得十分重要。以大数据作为支撑,通过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将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在此基础上实施学生的思政教学[2]。

(四)思政教育视角发生转向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主要视角为“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一方式在高效发展与变化的社会显得过于被动,教师开展思政教育主要以以往的经验为主,在问题的分析上通常采用点到点、面对面的方式,整体的教学过程中缺少实践性。而大数据的发展,促使思政教育的视角发生了转变,将思想政治的研究立足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是数据的科学性、精准性得到很大的提高,由实践出发,通过分析、总结得出精准的成果。同时,以数据分析作为基础展开的研究转变了传统思政教学中“一己之能”的教育研究现状,使研究过程中分工更加明确、系统。

二、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大学生思政个人化与网格化

传统思政课堂教学的开展,主要以教师作为主体,限制了大学生自主意识及能动性的发展,是学生的思政思维成长受到了阻碍。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这一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弊端。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普及性及共享性特征,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及思维的发展,突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个体特征,加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强化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对学生的思政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加以总结,进而构建出当前高校教育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网格化结构,进而充分掌握大学生的成长需求[3]。

(二)重构与思政教育主体的关系

大数据技术的普及促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导位置发生了转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体现,即呈现出多主体的特征。在这一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加强教育共同体的构建,使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能够休戚与共,互相协助和配合,共同进行思政教学的探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社会的发展方向,改变自身在教学中能够发挥的作用,将学生视为思政研究的平等个体,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的思政思维和意识能够发展,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动性得以发挥。

(三)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单单依靠理论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在思政实践活动中以理论作为活动的指导,通过实际行动对理论加以验证,促使高校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思政理论的价值进行更深入的挖掘。而当前素质教育对于新时代人才的培养,不但要求其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需要注意将大数据的时代特征与教学实践充分结合[4]。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话题,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与话题相关的新闻数据,并将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并通过分析找出社会对于这一热点事件的舆情走向。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掌握大数据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四)思政教育三维一体化联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与思政教学中,对教学资源、汇总的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并将其分析的成果导入到思政课堂教学中,以真实的数据作为支撑,使思政理论的阐述变得“有的放矢”,更具说服性,同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对数据、理论内容加以验证,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得以体现。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即时性、资源共享性等特征,构建网络教育平台,通过当前学生广泛使用的信息、媒体平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活动行程三位一体化的联动教学。将课堂的理论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而利用网络中的教学资源作为课堂与实践教学的补充,使高校思政教学更具系统性[5]。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需要充分结合大数据技术在资源数据处理上的优势及特点,使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并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进行实践探索,实现高校思政教学的网络思政教育、课堂教育与实践教学三维一体化的联动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共同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冼春妮.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转向与发展路径[J].传播力研究,2019,(06):164.

[2]康永贵.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转向与发展路径[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1):12.

[3]董长贵.大数据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转向与发展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6):76.

[4]陈育义.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J].品牌研究,2018,(03):119-120.

[5]周迪.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转向与发展路径[J].知识经济,2017,(11):144-145.

(作者简介:张晓婷,硕士研究生,讲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大数据技术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