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话式语文课堂的构建
2019-12-02张莉
张莉
对话式教学不仅要求对话的有效性,也要求学生的参与性。伴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话式语文课堂的构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如何实现高效的对话教学呢?
一、重在民主
对话式语文课堂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没有民主的课堂是无法实现有效的对话式教学的。对话式课堂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发言。我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视民主、平等氛围的创设,在意见出现了分歧之后,并不会强制要求学生听从我的建议或者是正确一方的建议,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争论、去分辨对与错。
对《项链》中人物马蒂尔德的形象分析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区,在课堂讨论中,有的学生明确认为马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也有的学生明确认为玛蒂尔德是一个坚强、直面人生的人。全班学生大体持有这两种不同的观点,看到学生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后,我并没有给学生直接出示标准答案,而是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用论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就会再一次去认真阅读课文,并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寻找支持观点的依据。认为玛蒂尔德是虚荣的人的学生找到了“年轻时沉迷于荣华富贵的梦乡”“经常性的回忆舞会”等内容,这些内容的确可以作为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认为玛蒂尔德是一个坚强、直面人生的人的学生找到了“为舞会精心打扮”“还项链时的忐忑”“毅然过起了艰难的生活”等,其他学生从这些论据中确实认识到了玛蒂尔德是一个坚强、直面人生的人。给学生一次平等民主的对话,让学生自己去挖掘所谓的观点正确与否,学生之间的对话多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加自然了,便实现了良好的对话教学效果。
二、重在导向
不少教师和学生对对话式课堂存在一定的误区,尤其是教师对对话课堂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对话式语文课堂的发展方向。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对话就是让学生大胆说话,教师和学生之间或者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经常讨论交流,便形成了对话式语文课堂,这样的观点是不完整的。其实,有效的对话课堂重在教师的导向,教师如同一位领路者控制着对话教学的大局。
《声声慢》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一首李清照的词,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非常值得高中生去学习和探究。在教学中通过导向作用完成整堂课的对话教学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开始,我会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李清照生平的信息和《声声慢》创作背景的信息,以此掌握对话教学的主导方向。在课堂上,先以一曲《二泉映月》营造悲凉的情境氛围,并问学生:“阿炳的这首《二泉映月》非常有名,你们能从他的音乐中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呢?”“悲凉,凄苦、哀伤”等这类词语让学生数了一遍,我接着引导:“阿炳,可以用音乐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绪,与阿炳的生平有着众多相似之处的李清照则是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的,这首《声声慢》正是李清照表达内心情绪最直白的一首诗词。”学生开始朗读,然后开始对话,我问:“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做了基本的了解,李清照一生的诗词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呢?这首词又是在哪一阶段创作的呢?”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回答出来:“李清照的诗词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主要描写闺中生活和大自然景色,后期主要为南渡后经历了战争的悲郁心情。”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伴随着悲悯的《二泉映月》,新一轮的对话过程也得以展开。
三、重在参与
对话式语文课堂重在学生的全体参与,而不是部分学生的部分對话。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进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对话课堂上收获多多。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不仅文字唯美,也充满了向善的力量。我们在执教本篇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语文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深刻的文学内涵。为此,在课堂上我着重采取了对话式教学模式,有意无意地邀请部分学生表达自己对具体内容的观点和看法,但我觉得这还远远不够。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里,只允许部分学生参与到对话学习中来,仍有未涉及到的学生,他们成为了课堂上的旁观者。于是我将课堂上的对话教学延伸到了课堂外的对话教学。
针对这样一部文字优美、意境深远的优秀作品,我以“什么是爱”为话题,让学生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谈自己的观点,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篇文章,由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外的对话教学中来。在收上来的作业中,不难发现学生闪闪发光的思维。“什么是爱?翠翠与傩送之间互相倾慕的情谊就是爱。”“什么是爱?翠翠与爷爷之间的相依为命就是爱。”“什么是爱?翠翠在高崖上等待傩送的归来就是爱。”对于学生的每一个观点,我都给予了最大的肯定,这种在课后实现了一对一的对话教学,既保证了全员的参与性,也确保了对话教学的质量。
可见,对话教学是语文课堂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重视对话教学并为之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让学生在对话教学中灵性飞扬。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中学(22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