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应用

2019-12-02陈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8期
关键词:视频现代教育技术音频

陈洁

〔摘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化、多元化的重要体现。在综合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网络、应用软件等信息技术资源,能够对烘托课堂气氛、创设问题情境、呈现案例材料、实施心理测验、延伸心理课堂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对学生在心理课堂中的体验和感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现代教育技术;音频;视频;网络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8-0036-04

随着教育教学环境的不断优化,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来自多个学科的教学实践研究也表明,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帮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注意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体验的前提。而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容易地将图、文、声、动画、视频等信息呈现给学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于以活动和体验为主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来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创设课堂活动的情境,加深学生对心理主题的内心体验,有利于课堂互动、分享与感悟。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心理健康教育课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存在不恰当、不合理的情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呈现信息的方式不合理。例如,文本大段呈现,忽略了字体大小的调整,导致学生接收文本信息的效率不高。又如,案例资料仅使用文本形式来呈现,呈现信息的形式过于单一。(2)资料选用不恰当。例如,所选用的图片、音乐与当堂心理课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甚至不相符,反而给学生的认知和体验造成一种负荷;课堂使用的音频、视频资料仅仅局限于网络下载,很少原创,难以真正做到从学生当下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3)在课堂上过于依赖现代教育技术。例如,有的课堂呈现了过多的视频或音频资料,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少主动参与。

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不仅没有给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锦上添花,反而对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造成重重困难,的确需要得到重视与改进。为了实现促进学生体验和感悟的教学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需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出发点,结合课堂主题特点,合理使用多媒体与网络等资源,以便用对、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本文将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使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网络、应用软件等信息技术资源进行深入而详细的探讨。

一、文本的使用

在心理课堂中,文本大多被用来呈现活动规则、介绍案例、講解心理学相关理论,这往往需要大量的文字。然而,对投影在屏幕上数量巨大的文字进行加工很容易让人感到吃力,这使得文本阅读基本处于低效状态。为了让学生更高效地获取呈现在屏幕上的文本信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将呈现在屏幕上的文本行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量避免在屏幕上呈现数量巨大的文字。例如,一页PPT,一般将文本控制在7行左右比较合适。

2. 用呈现关键词代替整篇文本。例如,在介绍案例时,以老师的叙述为主,屏幕上配合呈现案例中的关键词。这种方式要比直接向学生呈现完整的案例文本,更容易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快速理解。

3. 在确实需要大量文字同时呈现时,可将文本内容模块化。例如,心理课堂中一些复杂的游戏规则和活动要求,可以用带颜色的文本边框将所要呈现的文本内容分块列出,并跟随老师的讲解相继呈现。需要注意的是模块应在一页PPT内,也不宜过多。

4. 选用字体、字号及颜色要协调,一般不要频繁变换。文字的颜色根据PPT背景颜色来确定,背景为深色文字选用浅色,背景为浅色文字则选用深色,尽量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

二、图片的使用

在多媒体课件中穿插图片,或者用相应的图画作PPT背景可以起到视觉美化的效果。部分主题的心理课中,采用合适的图片,的确更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例如,在制作“缓解考试压力”的多媒体课件中,用一些或温馨或有趣的背景图片和插图,更容易让学生心情放松、精神愉悦,从而对缓解压力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但是我们也常常发现,有些心理课件中的图片并没有起到这种支持性的作用。尤其是一些与课堂主题相关不大、仅仅只是起装饰性作用的图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与体验产生干扰。有研究发现,装饰性的图片会干扰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记忆与理解。由此可见,图片并非越多越好,也并非所有的情况都适合使用图片,应当根据课堂的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图片加入课件中。

具体来说,适合呈现图片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 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理论。中学的心理课堂一般以体验为主,心理学理论的讲授特别少。但在需要简单普及并介绍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情况下,用图代替文字可以更直观地呈现要讲解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给高中生讲情绪调节,往往都会提到情绪的ABC理论。其实,对于高中生来说,并不需要对该理论有多么深入的理解,只需要理解大概内容,会运用这种方法反思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能通过调节认知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就足够了。此时,把ABC理论用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更加易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

2. 用图片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培养创造力的课堂中,要激发学生创造创新的兴趣,可以首先给他们呈现一些创新的好例子。在一节公开课中,授课教师一开始并未提及本课主题,只是给学生展示了几组创意广告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图片是在为哪种商品做广告。学生们一下子被这些图片吸引,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仅体会到创新、创造带来的独特感受,也有了创新的兴趣和动力。

3. 用图片产生共鸣、触发思考。例如,给高一学生上生涯探索主题的心理课,首页PPT上呈现了一个站在三岔路口的3D小人。结合这节课的主题,这张背景图让正处于选科迷茫期的高一学生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和代入感,进而触发他们对有关选择、未来等生涯问题的思考。

4. 用图片促进学生的自我觉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特别注重自我觉察与反省的课堂,有些时候我们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增加对自己的认识,而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在一些任务中觉察自我、了解自我。比如,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性格进行觉察,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呈现了一张图片——一个被拆开的闹钟,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了什么。活动结束后发现,不同的学生会有非常不一样的描述方式和风格,而这种不一样正好可以同个人的职业性格特点联系起来。

三、音频的使用

(一)音乐的使用

音乐治疗作为表达性艺术治疗的一种,将富于治疗内容的音乐介入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让个体内心的冲突更好地呈现、让被压抑的情绪尽情地宣泄。结合音乐治疗的相关理论,心理课也可以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境下加入合适的音乐成分,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和表达自己的内心。

1. 在热身游戏中使用背景音乐

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烘托气氛。心理课中经常在课堂导入部分设置与主题有关的热身游戏。为了营造愉悦放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游戏场景的趣味性,可以为游戏添加欢快愉悦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游戏情景,增加这一过程中的个人体验。

2.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使用背景音乐

有一个问题往往会困扰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师,即心理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自由的氛围,容易让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难以控制。这常常导致在需要安静思考或者独自书写的教学环节中,学生们不是交头接耳就是久久难以静心。这个时候,一段音量适中的背景音乐,会让学生们很自然地平静下来,进而沉浸在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中。当然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对于转化不同的课堂氛围、触发不同的情绪情感至关重要,一段舒缓悠扬的纯音乐有助于学生回忆过去、反思当下,而一段激扬振奋的现代歌曲能更好地触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想象。

3. 在心理辅导实施过程中使用背景音乐

音乐不仅可以是心理课堂教学过程的点缀,也可以成为使用心理辅导技术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心理学的应用领域,音乐被广泛地用于改善学习效果、缓解失眠症状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中。有研究表明,巴洛克音乐可以改善记忆力,这类音乐每分钟约60拍,与人类的脉搏与呼吸频率大致相同,使得脉搏和呼吸在这一节拍上趋于中和与稳定,可以诱发α脑电波以改善记忆力。在讲授学习心理方面的内容时,可以将这一研究结果运用于课堂,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来感受这类音乐对学习效果的帮助。另外,做考前心理辅导,在对学生进行催眠放松训练的过程中,给催眠指导语加入合适的背景音乐,也有利于让学生进入催眠放松的状态。

(二)录音资料的制作与使用

案例分析和讨论是心理课经常采用的一种上课形式,案例可以帮助学生自我反思,因此也备受心理教师的青睐。然而,如何呈现案例,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案例大多是以文本的形式来呈现,但这种呈现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首先,呈现案例一般需要的文字数量较大,学生阅读起来比较费力,难以照顾到教室后排或者视力不好的学生。其次,不同学生在文字阅读的速度上可能不同,这就让文本呈现的时间难以协调和统一,可能会对课堂进度造成影响。为了解决用文本呈现案例的困难,将案例用录音的形式展示就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用录音的形式呈现案例,拥有文本呈现无法具备的优势。首先,用录音的方式呈现案例,可以通过语速、语调、语气等非言语信息传达案例中主人翁的情绪感受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所反映的心理困惑与问题。其次,将案例制作成录音资料来播放,可以照顾到视力不好的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在呈现时间上也能更好地控制,能更好地實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四、视频资料的使用

(一)用已有视频资料加深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

中学的心理课也承担着普及心理学知识的任务。比如在介绍心理学知识的同时,也会向学生介绍异常心理的一些症状和表现。这一方面是为了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异常心理的辨别能力。然而,有些异常心理通常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症状也难以用文字或语言来描述。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真实的视频资料或者影视作品的节选片段来呈现,就显得更为生动而直观。例如,通过《美丽心灵》的电影片段来了解什么是精神分裂症,通过一段有关虐待动物的电视新闻报道来了解什么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

(二)用学生拍摄的视频资料呈现案例

心理课堂的案例除了通过文字或录音的形式呈现,还可以采用学生自己拍摄的形式来呈现。一方面,学生们对这种由身边同学参与拍摄、以他们熟悉的方式和语言来呈现案例的形式可能会更加有兴趣;另一方面,在视频拍摄过程中,也能让参与的学生加深对案例的理解,这也是促进学生参与互动的绝好机会。除此之外,通过视频,学生们还可以从表演者的表情、神态、动作和行为中获得更多关于案例的信息。关于视频资料的制作,可以在课堂之外借助学生社团的力量,如心理社、话剧社、摄影社等。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成熟剧本来导演、拍摄、剪辑,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剧本并演绎,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掘身边真实的素材,以新闻采访的形式制作视频资料。比如,期中考试前在本年级发起“路边采访”,作为考前心理辅导的课堂视频资料。

五、网络的使用

网络在人们学习和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网络走进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高效地运用课堂内外的时间。对于中学的心理课堂来说,心理测试的网络平台极大地改善了传统的纸笔心理测试的局限。传统的纸笔测验不仅难以及时呈现详细的测试结果和解释,也让测试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信息,比如在每道测试题上停留的时间等无法得到记录。而心理测试的网络平台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例如,在生涯探索的心理课中,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完成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量,网络不仅及时提供了测验报告,还记录了学生在每一题上停留的时间。一些用时过长的题目可能恰好反映了学生在某些方面的不确定与犹豫,这其实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觉察的新视角。

网络平台的运用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还可以是课前和课后。比如在课前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学生对某一主题内容的看法,调查学生近段时间以来的心理状态与困惑。网络可以实现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及时化和高效化,这将有利于教师在课前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更好地进行备课工作。而在课后,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课堂的延伸。例如,关于生涯探索主题,仅仅利用心理课堂内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针对性地开设生涯探索公众号、面向学生开放校内的生涯测试平台等,就能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积极主动地进行生涯探索。

六、应用软件的使用

心理课堂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地去发现并运用能够实现高效心理课堂的各种工具。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应用软件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对于心理课堂来说,一些工具类的应用软件可以改进甚至取代传统课堂的一些实物类工具。比如,心理课堂上要进行抽签,此时用一个随机抽签的小软件来代替传统的抽签方式,可以让这个过程变得既公平又有趣。再比如,一款带计时与提醒的小软件,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和学生在热身游戏、课堂活动等环节,把握并控制好时间。

应用软件不仅可以成为心理课堂的辅助工具,还能为课堂提供贴合主题的活动,帮助学生增加体验和感悟。例如,在一节以“生涯决策”为主题的心理公开课上,一位老师用到了网络上备受关注的“围猫游戏”。该游戏要求用最少的鼠标点击次数围住游戏中的一只虚拟小猫。实际上,这款电脑游戏是一款考察游戏者决策能力的小测试,从中能看出不同人的决策风格。课堂上,老师先后邀请了几位学生来完成这一游戏,并将整个过程投影在大屏幕上。游戏结束后,无论是游戏参与者还是台下的观察者都在这一过程中感慨万千,并产生了一系列有关“决策风格”的分享与讨论。对于新时代的老师来说,善于发现并使用这些新兴的应用软件,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素质需求。

不可否认,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设计。但如果能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网络、应用软件的使用,来更好地烘托气氛、創设情境、呈现材料、实施测验、延伸课堂,必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枝茂.现代教育技术蕴含的伦理要求及其实践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8(03):52-54.

[2]张浩.信息技术在心理健康课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2(04):61-62.

[3]张彤,赵翠霞,郑锡宁.基于认知理论的多媒体教学界面设计研究[J].心理科学,2004(06):1502-1505.

[4]龚少英,段婷,王福兴,周宗奎,卢春晓.装饰图片影响多媒体学习的眼动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30(04):403-410.

[5]龚德英,刘电芝,张大均.概述和音乐对认知负荷和多媒体学习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01):83-87.

[6]李洁,安博,崔玮,等.α脑电波音乐对中学生记忆的改善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04):283-286.

[7]李玉荣.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八大注意”[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03):26-28.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珠海,519075)

编辑/刘永胜 终校/刘 芳

猜你喜欢

视频现代教育技术音频
车载电子系统中多路音频控制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IPv6组播技术校园网络视频服务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摇一摇”你摇对了吗?
使用EDIUS 5 iZotope VST插件去除录音噪音
创维超级芯片VCT 3803彩色电视机电路分析(6)音频信号处理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