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明中秋

2019-12-02毛怡然

做人与处世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中秋佳节望明月明人

毛怡然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早在春秋时期,明月以其皎洁的月光和只可远观的清洁,被帝王所推奉、祭拜。魏晋时,则有“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到了盛唐,赏月、玩月颇为盛行,中秋节也在近1000年的对月赏思之中,悄然诞生。月,更是成为文人吟诗作赋的挚友。

不必说“今夜月明人尽望”的怅惘,也不必说“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浩大,单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足可见月对于所有华夏儿女都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戀与向往。说起李白,余光中在诗中写“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人皆谓太白为“剑仙”“酒仙”,而他,又何尝不是“月仙”?“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月与他,相互成就。

情至北宋,虽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但月仍风华绝代。是否有极尽的清冷与高傲,在每个夜晚中一言不发,才惹得苏子低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又或是有无穷的智慧,如洞悉万物的哲人,在苏子怅惘之时,投去一瞥,似是告诫,似是提醒,才有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叹。更或者,那月,真就如知心好友,善解人意,在每个不曾起舞的夜晚,注视着苏子,否则,何来“对酒卷帘邀明月,风路透窗纱”?想了很久终于肯定,那月一定是伴着苏子的,无论何时何地。在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澎涌而出时,在他“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的归去时,在他与好友“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谈心时,那月一直在他身边,从来都是他的。

月,成就了无数人,也被无数人成就。月早已沉淀在中华文明之中,如同一壶老酒,愈发醇香。而这其中,最称得上是琼浆玉露的,怕还是那个名为“中秋”的节日。

中秋之夜,与家人团坐在桌前,窗外,即是明月。月光放下拘束和矜持,流入窗口,泄在地上,静静地注视着一家人的欢乐。也许这是我们所见过无数次的,但总是克制不住地想在每一次的八月十五,所带给我们的喜悦。这月,也是所有人见过无数次的,但恐怕在这时,每个人也都会驻足欣赏,它的皎洁,它的温柔,以及这月光相伴的中秋佳节。欢聚一堂,自然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远在他乡,也就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与中秋早就成为一体,而华夏与中秋明月也早已没有任何区别,这是早就深藏于每个华夏儿女心中的,无须多言。

今夜,明月依旧高挂,正如华夏文明,在繁星闪耀的夜空中,永远是最明亮、最动人的月。探索华夏文明的长河,照亮征途的是月,而月,也就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为割舍不下的情感——家国情怀。这情怀,就在中秋佳节的明月之中,是中华文化之缩影。

指导老师:郭莉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中秋佳节望明月明人
敦煌壁画中的中秋节
举头望明月
中秋佳节话月饼
《永乐大典》所见明人佚集二种
静夜思
“兼剂”与“正变”——明人论诗体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