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丝根根爱染成
2019-12-02叶加南
叶加南
作者(右)与父亲1984年摄于北京
1
父亲叶橘泉一生悬壶济世,致力于中医药研究、教学和临床工作。2019年10月10日,江苏省中医院第二届橘泉院士论坛在南京隆重开幕,它已成为江苏中医药学术届的一桩盛事。这个论坛的名字以父亲的名字命名,表达了江苏省中医院对父亲的敬意与怀念之情。念此,我们真是感慨万千。
父亲年轻时随名医张克明学医,之后一边在家乡开业行医,一边参加中医函授学校的学习。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父亲打下了一定的医学基础。
1921年,父亲被聘为故乡双林镇救济院的医生,每周两次去该院为贫苦患者诊治。有的患者所带的钱不够,有的甚至身无分文,父亲总是说:“去排队吧,给你治。”直到晩年,他一直实践着自己“存心济世”的初衷。
一次父亲出诊时路过一个村庄,一位中年妇人突然过来向他道谢。愕然间,那妇人说:“吃了先生的中药,我的病现在完全好了。”父亲才想起半年前的一件事。当时诊所里抬来一位女患者,脸呈青褐色,瘦得几失人形。为了治病,已是家徒四壁。父亲诊断其为胆石所致,并免费为她诊治。数月后,她长达两年之久的黄疸病得以痊愈。
上世纪40年代末,为了缓解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父亲在苏州着力培训乡村医生,普及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他撰写出版了《麻疹》《肺炎》《钩虫病》等七册深入浅出的普及读物,同时还创办了农村医学函授社,招收了五百多名学员。
2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的事业有了更好的发展。1954年,他受命筹建江苏省中医院,并担任该院第一任院长,之后又历任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所长等职。
1956年,父亲在北京参加全国科学规划会议。在此期间,周恩来总理接见了到会的新中国第一批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当周总理走到父亲面前时,相关负责人正介绍说:“这位是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委员……”周总理接过话说:“我知道,您是叶橘泉先生,是很有名的中医吧!”几天后,周总理特地召见了父亲。当父亲向周总理汇报中医中药治疗常见病、疑难病的疗效,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吸虫病取得初步成果时,周总理高兴地说:“中医中药很有希望,你们要好好研究。”周总理对中医药事业的关怀,使父亲倍受鼔舞,更加奋发地工作。
为了让普通民众都能吃上中药,父亲组织江苏省中医研究所开发出两百多种不太知名,但疗效显著、且价格低廉的中草药,作为名贵中药的代用品。例如,选用鲜鱼腥草治疗心绞痛,选用梧桐树叶治疗风湿筋骨痛,選用鲜芭蕉根治疗肾炎浮肿,选用草棉子治疗妇女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等,为中药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有益贡献。
1973年底,77岁的父亲被任命为南京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前身)副院长、一级教授,同时担任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此后父亲的工作更加繁忙,但他依然抽时间给患者看病,参加各种会诊和疑难病例的讨论。在他身上,似乎有一股永远使不完的劲。
父亲一生致力于中医的发展和创新,共出版发表44册医学著作和500多篇学术文章。1963年以后,父亲把多册著作的大部分稿酬捐给了省卫生部门。
3
时光飞逝,当年我们这些绕行于父亲膝前的小童,也都已近古稀之年,父亲对我们的影响却是深远且隽永的。文革中,我们兄弟姐妹几人都去过农村或农场插队劳动,以后又进大学和出国留学获博士学位。无论是在身处劣境的艰苦岁月,还是学业事业有成时的欣慰日子,我们都会想起父亲行医的那些故事,以及父亲生前常说的话:“人不能与草木同腐”“要用小跑步走完人生”“生命有限,而知识无涯”……父亲对中医的热情、对患者的体恤、对中国医学发展的无私奉献,深深影响着我们。
叶橘泉1984年摄于南京
此刻,望着父亲书赠我们的扇面,内心充满对父亲的思念。扇面上的字是父亲一生的写照:科学实验、温故知新、热爱专业、服务人民、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保健预防、解除疾苦。这些谆谆教诲的字句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学术上不断地努力前行。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