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课堂的整合性教学的探索
2019-12-02张丽威
张丽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1-0188-01
1问题的背景
在高三化学的第二轮复习教学中,担负着温故与知识整合,知新与能力提升两大教学目标,着眼于知识的理解和实际的应用,整合提升学生所学的知识,满足高三学生的发展需求,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目标。
如何通过“温故”与“知新”兼得,通过“知识整合”,将知识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实现“能力提升”,更好地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有效性,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以“平衡常數”复习课为例,谈谈整合性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2教学设计
环节1、【平衡常数表达式的系统梳理】
【课前任务】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1)对于可逆反应:aA(g)+bB(g)cC(g)+d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这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N2(g)+3H2(g)2NH3(g) K1 2NH3(g)N2(g)+ 3H2(g) K2 1/2N2(g) +3/2H2(g) NH3(g) K3
(3)2NH3(g)+CO2(g)CO(NH2)2(l)+H2O(l)
(4)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
(记作KP),则反应C(s)+H2O(g)CO(g)+H2(g)的KP=___;
(5)Kw 的数学表达式是Kw。
(6)写出碳酸两级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7)写出碳酸氢钠溶液中碳酸氢跟离子的水解方程式以及其平衡常数表达式。
【设计意图】借助各种不同类别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整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层次性与完整性,明白各种不同平衡常数表达式Ka、Kb、Kw、Kh、Kp实质都是在化学平衡常数K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注意将固体、纯液体的浓度视为1不列入表达式;且Ka1*Kh=Kw。
环节2、【平衡常数是“相对”常量】
例题1、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B(g)2C(g)。
(1)
若Ⅰ、Ⅱ、Ⅲ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则三者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H_____0.
(2)若起始时甲容器中充入0.5molA、1.5molB,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3)若丙容器起始时充入A、B、C各2mol,此时反应向着_________方向进行(填“正反应”“逆反应”“不移动”)。
【设计意图】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Ⅰ、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增大;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减小。Ⅱ、升高温度,Ka、Kb、Kw、Kh均增大。Ⅲ、浓度商Qc与K的关系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方向。
例题2、部分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25℃)如表所示:
(1)CH3COOH、H2CO3、HClO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2)相同浓度的四种溶液①CH3COONa②Na2CO3③NaHCO3④NaClO的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3)写出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方程式
(4)25℃时,将amol·L-1的醋酸与bmol·L-1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恰好显中性,用a、b表示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______。
【设计意图】平衡常数K的大小能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K越大,表明反应进行得越完全(一般认为K>105,反应进行得较完全);Ka、Kb越大,弱酸(碱)的酸(碱)性越强,利用Ka的相对大小可用以强酸制弱酸(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Kh=Kw/Ka1越弱越水解。
环节3、【巩固应用】
(1)在一定条件下,CH3COONa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H3COO— (aq) +H2O(l) CH3COOH(aq) +OH—(aq)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稀释溶液,C(CH3COO-)C(H+)C(CH3COOH)增大
B.加入NaOH固体,C(CH3COOH)C(CH3COO-)减小
C.升高温度,C(CH3COOH)C(OH-)增大
D.通入CO2,溶液pH减小
(2)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生成无污染的气体E和F。现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NO和活性炭(无杂质),当温度分别在T1和T2时,测得各物质平衡时物质的量如下表:
①请结合上表数据,写出NO与活性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②上述反应T1℃时的平衡常数为K1,T2℃时的平衡常数为K2。
Ⅰ.计算平衡常数的值,K2=。
Ⅱ.根据上述信息判断,温度T1和T2的关系是(填序号)_________。
a.T1>T2 b.T1 【设计意图】外界条件影响平衡移动原理,提升学生知识构建能力。 3教学体会 课堂教学的设计都应该是基于对文本、对学生研究。一方面,我们要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知识内容的课程意图,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跳出教材、超越教材。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要达成目标的主体,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了解,是备课的出发点,不仅要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还要学生能运用其内在规律和联系,抓住问题的关键,灵活地解决问题;能轻车熟路地驾驭化学问题,因此无论是“温故与知新”还是“知识整合与能力提升”,都是让学生面对问题要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而教师要通过穿针引线,激发学生的思维,扩充他们的思维容量,让复习具有梯度性、新颖性,使每一节复习课都精彩、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