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活”在参与
2019-12-02黄国苍
黄国苍
摘 要:宋代著名理学家先贤朱熹有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富有哲理性阐述了源头的重要性。引用到教学上,物理课堂的教学要“活”,就要有“源头”。那么物理课堂教学的“源头”在哪呢?带着问题去解读分析高考综合改革的要求。高考综合改革的浪潮风大浪高,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进一步提升。要求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参与,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体验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由此发现物理课堂教学的“源头”在于学生的“参与”。让课堂“活”在参与,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物理的知识结构,通过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掌握规律。“活”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种生存方式,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种兴趣所在,更应该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种常规体验,一种参与的快乐,一种内心深处收获的喜悦。
关键词:物理课堂;分析参与;体验参与;实验参与
1 “活”在分析参与中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对于物理规律的教学,教师努力地把物理学最本源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记忆规律和公式,通过题目去激活学生记忆中的碎片。学生虽然记住了规律的内容和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但在知识迁移中很难体会到物理思想和方法,更别说是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果高中物理教学能通过分析现象、分析过程、探究原因得出规律,让分析成为教学的主导环节,那么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培养到位,以达到通过内容载体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下面以学生参与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分析导出动能定理为例:
学生在参与分析过程中,把力学、功能关系、牛顿第二定律等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加深对力学、功能关系、牛顿第二定律等知识的理解。对于以后的知识迁移运用就比较自然过渡。
如2018年全国卷Ⅰ第14题: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所以B选项正确。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果忽略分析过程,直接给出规律,学生对规律的来源并不清楚,在解决直观问题时,学生可以套用规律得出结论,但在涉及迁移性题目时,往往不会。学生对于学习物理信心就慢慢失去,尤其是高考题型知识迁移性比较强。如果课堂上能让学生通过理论分析过程参与,即把物理概念的传播转化为对物理概念的内化,那么对学生的理解知识点、掌握规律大有裨益。
让学生参与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悟出物理规律的变化过程,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更加透彻而且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提高,让课堂“活”在参与中。
2 “活”在体验参与中
物理课堂教学的“活”法很多,但如果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考虑让学生体验用小实验来助力物理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讲解超失重知识的时候,我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究,结果整个课堂“活”在惊叫声中。
在超失重教学前,我布置一份家庭体验作业:学生拿出家里的电子体重器,把电子体重器放在电梯里,让学生站在电子体重器上,然后电梯从1楼升到8楼,再从8楼降到1楼。用ipad录下电子体重器上数据变化的视频。课堂上随机展示几位学生所录的视频,學生看到视频中电子体重器上显示出的数字变大变小等情况,教室里充满了各种笑声,有说胖子,有说苗条的……达到我们想要的教学气氛。
于是我就抓住契机,在课堂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参与:让学生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上下蹲的动作,记录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力(单位为牛顿),横坐标为时间(单位为秒)。
于是学生就会结合亲身体验得出以下结论:
下蹲过程:静止——向下加速——向下减速——静止。
起立过程:静止——向上加速——向上减速——静止。
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力——时间图线,学生就可以得到运动情况对应的超失重。学生通过体验参与,掌握超失重规律,在解决迁移性题目时就再无阻力可言。
再如:在讲授磁生电这节课时,我先给学生布置一份家庭体验参与作业。让有骑自行车的同学放学回家路上认真观察自行车上的车灯亮的情况。
以问题导入:观察到自行车车灯亮的情况?什么情况下自行车车灯会亮?
学生就开始议论了:有坐公交车但没有骑过自行车的同学、有骑自行车但车上没有灯的同学说不知道,然后就想知道情况。有骑自行车的车上有灯的同学就很自豪地说:当用力蹬车,车行驶时,车灯就亮了,当车速快车灯就更亮,车速慢车灯就暗些,当停止行驶时车灯就慢慢灭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于是我就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电源灯会亮?灯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了探究这些问题,课堂上,让学生体验参与做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及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和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再布置学生回家独立完成摆秋千小实验。
学生通过体验参与以上多个实验,能够熟炼掌握磁生电的原理,掌握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学生在实际解题时就得心应手。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体验探究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领悟知识发现的过程,摆脱“填鸭式”课堂的思维朿缚,改进物理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教师实验演示等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探究性的体验参与,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方法的掌握及知识的迁移就更加透彻,课堂也更加活跃。
3 “活”在实验参与中
学生电学部分的电路分析相对于其他物理知识点,明显是短板,学生们享受不到由擅长带来的掌控感。电学部份的电路结构、串、并联电路特点、电表的功能、量程的选择、误差分析、滑动变阻器限流作用、滑动变阻器限压作用、电流表的内外接法等对学生都比较生疏,学生没有厘清知识网格,对于电学部分题意分析不到位,解题思路不清晰,甚至会无从下手。如果学生屡屡得不到正反馈,将导致学生对物理学兴致寥寥,要想把学生从这个恶性循环中拽出来,只能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实验覆盖基础知识,增加综合性、应用性,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贴近学生,让学生联系实际。所以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电学部分加深了了解,慢慢产生兴趣,缩短与畏惧的距离,相当于把百米赛跑前的两百米助跑行为作为一种兴奋剂,助力于高考的百米赛跑。
以设计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创新实验为背景,让学生动手实验,参与实验分析,从实验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训练学生实验能力,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单刀双抛开关的特点,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和交流。
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就是测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根据实验的目的让学生探讨,学生会根据电动势E和内阻r两个变量,应该要应用两元一次方程来解,教師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分析探讨,接着教师提供器材:电源开关,单刀双抛开关,变阻箱,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源,导线若干,让学生按以下步骤操作和探讨。
步骤1:如图1,让学生按要求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学生连接好了之后,开始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2)电阻器的作用;(3)为什么要用单刀双抛开关。
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开始互相探讨,教师可以适当性的引导学生探讨,让学生回答各自的探讨结果,同时教师在学生探讨的结果上归纳总结滑动变阻器(表格1)的两种接法的比较和选择,这种参与性的课堂让学生很容易接受。
步骤2 将R2的滑片滑至最右端、R1的阻值调到最大,再将开关S1接D,开关S2断开。调节R2使电流表满偏。
学生按以上步骤操作完成后引导学生探讨:(1)实验开始时电阻的滑片滑至最右端的目的;(2)电流表满偏的目的。
步骤4 该同学将开关S1接C,开关S2断开,测量并记录了多组电流表示数I和电阻箱读数R的对应值,根据所测数据即可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使用电阻箱和电流表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时,应使S1接C,S2断开,由欧姆定律有E=I(R+rA+r),通过多组测量值得到实验目的。
一个成熟多元的价值体系下,学科核心素养必然促使课堂教学承载的要求得到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要想有所改变必然需要时时努力,让课堂教学成为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一步;让参与走进课堂;让课堂教学活在参与成为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选择;更是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妥贴认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探究、分析、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让物理课堂教学活在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体验自我,体验自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问题的分析等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让课堂活了起来,让课堂轻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