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工具的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2019-12-02秦雯巩晓雁钟永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虚像玻璃板平面镜

秦雯 巩晓雁 钟永江

● 开启智慧平台,播种智慧种子

2016年9月济南市天桥区智慧教育云平台正式启用。三年来,天桥教师一直在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结合,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止过。2017年,天桥区教育局组织了各学科的100名教师到东北师范大学了解智慧教育的理念,并初步尝试进行信息技术手段支撑下的智慧课堂构建。2018年,天桥区教育局对100名种子教师开展了智慧教育种子教师跟岗培训,通过入校听课交流、观摩智慧教育基地校课堂教学实践,学习智慧教育理念下的智慧课堂设计、构建途径及实践经验,借助线上案例学习活动,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路与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专家到校指导,促进教师对智慧课堂设计与构建的实践及学科工具的深化应用,优化课堂。作为智慧种子,笔者有幸在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变革大潮中扎根发芽、成长开花。

● 尝试智慧平台,思考问题所在

随着对智慧课堂的不断学习和深入了解,笔者发现很多原来解决不了的难题可以迎刃而解。例如,《平面镜成像》一节从教材编排上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个探究是学生学习物理之后遇到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这个探究在整个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起示范作用,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也适合于后面凸透镜成像的研究和学习。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并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是虚像概念的理解和理解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研究方法。在备课时,笔者发现利用常规教学手段对突破重难点有一定局限性,主要困难有以下几点: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设计方案的清晰展示,笔者尝试过让学生上黑板展示设计方案,或由学生口述方案,或教师给学生演示实验等,但黑板是平面的,实验过程的演示呆板抽象,而如果由教师给学生演示,则又无法促使学生自主思考。②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亲身体验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往都是口述展示实验结论,由于实验器材较小,这种方式不能使所有学生都清晰明了地感受大小关系,也不易立体地看到替代法的应用。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实质的理解难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对这一知识点只能死记硬背。

● 借助备课助手,优化课堂教学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借助智慧教育平台中的备课助手,找到了有效的方法突破难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①在实验探究中的设计实验环节,智慧教育平台的备课助手中设置了“同步实验”,其中的探究实验有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操作,它可以三维立体地展示实验方案,学生可以将实物设计和虚拟展示相结合。例如,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分享自己的设计,展示结束后,其他组补充点评并提出疑问。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理解和突破利用替代法比较物与像大小关系这一难点。

②在实验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环节,智慧教育平台的备课助手中设置了“三维工具”,其中的光学部分有平面镜成像的三维实验室。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和虚像问题,学生只是通过观察确定,并不知其原理,针对这个难点,可以让学生先讨论思考,成果展示则让学生利用虚拟实验室展示作图过程,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虚像不是由实际光会聚形成的这一结论,并总结虚像定义,真正突破虚像这一难点。

案例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1.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学习目标

①能总结出平面镜的概念;②能在实验探究中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③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做出总结;④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与问题。

3.评价方案

通过活动一,能认真观看视频,能认真观察平面镜,善于发现问题,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能用准确的语言总结归纳平面镜的概念。检测目标①的达成。

通过活动二,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能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善于探求和分析物理结论,表达能力强。能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检测目标②③的达成。

通过活动三,能认真观察,积极与同伴合作,主动参与交流和实验探究过程,合作意识强。善于观察分析物理事实,发现问题能积极主动思考,探求物理结论,能通过观察发现平面镜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检测目标④的达成。

4.教学过程

(1)视频引入

以加菲猫照镜子的视频引入本节课题,视频中,加菲猫很容易就发现另一只小猫不是镜子里的自己,而是在模仿自己,是因为它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设计意图:借助智慧教育平台备课助手中的链接微视频功能,通过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快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引入本节课题。

(2)新课讲授

活动一:“探”平面镜的概念。

活动任务:用自带的小镜子观察镜子里的自己,然后总结什么是平面镜,并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做好展示准备。

设计意图:明确课堂模式,体现主体教学理念,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观察能力,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提出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开启探究学习的大门。

(3)明确特点

活动二:“探”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问题:①观察平面镜里,你看到的脸跟你真实的脸一样大吗?②当你远离平面镜时,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变化?远离还是靠近?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根据导学案及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假设:学生观察平面镜中的成像,猜想平面镜的成像跟物之间有何关系,通过观察活动,提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猜想,如①像和物的大小可能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③镜中的像是正立的或是倒立的;④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发生变化,像的大小也发生变化;⑤像與物体左右相反……

有些猜想和假设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而有些仅仅是猜想,要科学地确定这些观点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验证。设计实验部分分为动手设计和展示设计两个环节。

动手设计环节:在做实验之前,要制订实验计划,包括实验需要什么器材、如何进行、观察什么、记录什么。每组学生选择使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器材,制订出一个完整的计划。

①学生自选器材:A.平面镜、玻璃板;B.刻度尺、量角器;C.蜡烛(等大或不等大)、棋子、手电筒、夹子、白纸、方格纸。

②学生设计实验:a.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b.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拿光屏在镜子后面来回移动,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c.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在玻璃板前面观察,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板前面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过程,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d.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两支蜡烛的位置连接与镜面的关系。e.学生设计表格(如下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进行探究设计,让学生学习围绕探究目的选择仪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带着任务去讨论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设计的同时,也在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与制订计划的能力。

展示设计环节:实验设计结束后,引导学生分享实验设计。为了让学生更清晰直观展示,借助备课助手中“同步实验”的探究实验功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别组的方案,学生利用“同步实验”展示用没点燃的蜡烛替代像,提出“替代法”这一探究方法(如右图)。

设计意图:平面镜成像是本课重点,又是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的,一个好的设计方案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学生借助备课助手中同步实验的“探究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理解并掌握实验的方法,而且在备课助手的一次次演示中,发挥学科工具的优势,弥补设计与想象的不足,突破替代法比较物和像的大小关系这一难点。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数据,并到讲台前展示实验过程,呈现数据,归纳结论。师生共同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同时,教师提出问题:①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②实验中为什么要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③如果通过玻璃板看到了两个像,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这个现象?

设计意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体会获得知识的成功感,提高学生质疑、分析、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提出问题:烛焰发出的光遇见平面镜会怎样?我们为什么能看到周围的物体?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讨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虚像,教师利用备课助手中的“三维工具”,呈现正确的作图过程,让学生深入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会聚而成的,用光屏承接不到。

设计意图:利用三维工具作图,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反向延长线,真正突破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这一难点。在三维实验的直观感受下将学生的思考推向深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为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特点也做好铺垫。

(4)深入探究

活動三:“探”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①用平面镜观察眼睛不能看到的物体,如自己的面容、姿势、口腔内牙齿等,结合这些谈谈平面镜的作用。②根据潜望镜的光路,说出其中两个平行的平面镜的作用。③在你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因为使用平面镜而造成的光污染?它属于什么反射?你的防治建议是什么?

设计意图:知道平面镜的应用,把学习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责任。

(5)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略)

智慧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感到轻松、愉悦,笔者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效融合,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但本节课也存在几点不足:一是由于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在施行新型教学方式时有部分学生感到有一定难度,在展示环节还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环节仍由教师抛出问题,学生自主提问、猜想、探究能力有待加强。三是本节课属于实验探究课型,中间还穿插难点的突破,时间安排方面有点紧张,一节课的时间没有完整地完成整节课的教学。

应用信息技术上好物理课,并不是简单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用到计算机、多媒体,也不是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叠加,而是把信息技术与物理学习进行有效融合,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智慧教育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都是智慧的,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拥有智慧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智慧地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参与学习过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分析、评价等教学方式正符合智慧教育的理念。科技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将是无限的,有限的是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控程度。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要争取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合到物理教学中,让物理课堂成为智慧课堂,将学生培养成为智慧型学生,也让自己成长为智慧型教师。

猜你喜欢

虚像玻璃板平面镜
为什么猫眼从里面看外面很清楚而从外面看里面却很模糊?
浅谈“影”和“像”
空杯提重物
平面镜夹角成像探究
计算转换法测定动摩擦因数
“光现象”易错题练习
“平面镜成像”练习
活学活用平面镜成像规律
“透镜及其应用”易错题练习
制造美丽的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