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PME-GC-MS法测定生、炒饮片三子养亲汤挥发性成分

2019-12-02隋利强黄婷婷曹冬英吴冬梅李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

隋利强 黄婷婷 曹冬英 吴冬梅 李丹

【摘 要】 目的:通过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SPME-GC-MS)探讨三子养亲汤方中分别以生、炒饮片组方后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生、炒饮片组方的三子养亲汤挥发性成分和方中单味药生、炒饮片的挥发性成分,运用GC-MS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从三子养亲汤生、炒饮片组方挥发性成分中分别鉴定出化合物29、46种。芥子、炒芥子、莱菔子、炒莱菔子、苏子、炒苏子挥发性成分中分别鉴定出化合物39、54、36、52、48、45种。三子养亲汤分别以生、制饮片组方的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尤其是异硫氰酸酯类成分变化明显,三子养亲汤分别以生、炒饮片组方的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为80.1% 和10.6%,生、炒芥子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分别为88.9% 和36.9%。莱菔子、紫苏子炮制前后的异硫氰酸酯类物质也存在同样的变化趋势。炒制饮片组方中的β-律草烯、2-丁基-2-辛烯醛、2,5-二甲基-3-乙基吡嗪、反-2-辛烯醛、2-庚烯醛等成分在单味药炒制品中未检测到,而炒芥子中的薄荷酮等成分在炒品饮片组方的三子养亲汤中也未检测到,推测三药合煎与分煎的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结论:三子养亲汤方中分别以生、炒饮片组方后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在临床使用时,应以炒制饮片组方后合煎使用。

【关键词】 三子养亲汤;挥发性成分; SPME-GC-MS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6-0040-07

Abstract:Objective Analyse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of Sanziyangqintang formulas of raw and processde herbal by SPME-GC-MS. Methods Extract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of Sanziyangqintang made up of raw and processed herbal, both he volatile components of the herbal, analyze the volatile constituents by GC-MS.Results Itidentified 29 and 46 compoundsfrom Sanziyangqintang made up of raw and processed herbal,39 and 54 compoundsfromraw and processed Sinapis Semen,36 and 52 compoundsfromraw and processed Raphani Semen, 48 and 45 compoundsfromraw and processed Perillae Fructus.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of Sanziyangqintang made up of raw and processed herbalis different, the content of allyl isothiocyanate is 80.1% and 10.6%.The content of allyl isothiocyanate in raw and processed Sinapis Semen is 88.9% and 36.9%.Raw and processed Sinapis Semenhad, raw processed Perillae Fructus had the same rule.β-cyclohexene in Sanziyangqintang made up of processed herbal is not detected in Sanziyangqintang made up of raw herbal.Menthone inprocessed Sinapis Semen is not detected in Sanziyangqintang made up of processed herbal.Itspeculatethat chemical components are different between single frying and combined decoction of the herbal in Sanziyangqintang. Conclusion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of Sanziyangqintang made up of raw and processed herbalis different,the herbal should be processed and combined decocted.

Keywords:Sanziyangqintang;Volatile Components;SPME-GC-MS

“三子養亲汤”出自明代《韩氏医通》,是临床常用方剂,该方由紫苏子、芥子、莱菔子组成,用于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细滑等症,常用于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肺炎等[1-5]。三子养亲汤原方用法为方中三药微炒、捣碎后入汤剂煎服,但实际使用过程中有用生饮片组方使用的情况。方中的白芥子生用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炒后能缓和辛散走窜之性,避免耗气伤阴,长于顺气豁痰。紫苏子生品多用于肠燥便秘,炒后辛散之性缓和,更宜于风寒喘咳。莱菔子生升熟降,生用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炒后缓和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突出了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作用。前期实验中观察到三子养亲汤分别以生、炒饮片组方后气味差异明显,推测该变化可能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有关,而三子养亲汤挥发性成分分析未见文献报道。研究通过比较三子养亲汤分别以生、炒饮片组方后煎煮过程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探讨三子养亲汤以炒制后的饮片入药的合理性。

挥发油的提取常用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萃取法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但上述方法提取时间长,药材用量也大。固相微萃取法适合于微量化合物的提取,且简便、快捷,既可以保证样品的重现性,又减少了样品的用量[6-9]。本实验尝试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样品挥发性成分,通过GC-MS分析,比较生、炒饮片组方的三子养亲汤和方中单味药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差异。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HZ-HS-502N型电子天平(福州衡之展电子有限公司)、DFY-C-500型万能高速分碎机(温岭市林大机械有限公司)、6890N型气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5973型质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SPME手动进样柄、萃取纤维头(65 μm PDMS/DVB)。

1.2 材料 莱菔子、芥子和紫苏子经福建中医药大学车苏容副教授鉴定,分别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成熟种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成熟种子。

2 方法与结果

2.1 炮制品的制备[10] 炒莱菔子:取净莱菔子,置炒制容器内,文火炒至鼓起,质酥脆,断面浅黄色,有香气逸出。炒芥子:取净芥子,置炒制容器内,文火炒至深黄色,有爆鸣声,断面浅黄色,有香辣气。炒紫苏子:取净紫苏子,置炒制容器内,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有爆鸣声,断面浅黄色,有气。

2.2 挥发性成分提取 分别精密称取生、制饮片组方的三子养亲汤药粉2.0g于100mL的顶空瓶中,加水20mL迅速密封,浸泡20min,将其放置在恒温水浴的装置中,将老化过的65μmPDMS/DVB的固相微萃取插入到密封的顶空瓶中,推出萃取头,90℃下顶空萃取40min。将固相微萃取的装置立即插入GC-MS的进样口,于250℃下脱附5min进行分析。萃取样品前,萃取头均应在250℃下老化10min[11]。另外分别精密称取生、炒莱菔子,生、炒芥子,生、炒紫苏子粉末各2.0g于100mL的顶空瓶中,萃取方法同上。

2.3 GC-MS分析

2.3.1 GC-MS條件 DB-5MS石英弹性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载气为He,进样口温度250℃,不采用分流进样,程序升温:50℃的温度保持1min,再以2.5℃/min的速率升温至210℃,保持5min;柱流量1mL/min,解析5min。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230℃;接口230℃;溶剂延迟时间为3.0min;质量扫描范围m/z30~550。

2.3.2 GC-MS分析 按2.2.1项下方法分析收集的样品的挥发性成分,通过GC-MS分析,各样品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图(如图1所示)。结合NIST Version1.7质谱数据库检索进行定性分析,将相似度在85%以上的化合物用峰面积的归一法计算得其相对百分含量(见表1)。

通过GC-MS分析,三子养亲汤及单味药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烷烃类、酯类、酮类等,其中异硫氰酸酯类成分为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在生芥子和生饮片组方中分别占到挥发性成分的88.9和80.1%。三子养亲汤分别以生、炒饮片组方后,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60种,生饮片组方独有的成分13种,炒制饮片组方独有成分30种,两者共有成分16种。生、炒莱菔子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73种,生莱菔子独有的成分20种,炒莱菔子独有成分35种,两者共有成分19种。生、炒芥子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69种,生芥子独有的成分13种,炒芥子独有成分29种,两者共有成分23种。生、炒紫苏子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67种,生紫苏子独有的成分22种,炒紫苏子独有成分21种,两者共有成分24种。

三子养亲汤以生、炒饮片组方后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尤其是异硫氰酸环丙酯、异硫氰酸烯丙酯等异硫氰酸酯类成分相对含量明显降低。如三子养亲汤生、炒饮片组方的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分别为80.1% 和10.6%,生、炒芥子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分别为88.9% 和36.9%。莱菔子、紫苏子炮制前后的异硫氰酸酯类物质也存在同样的变化趋势。异硫氰酸酯类物质系由硫代葡萄糖苷酶解产生的次生产物,具有抗癌、抑制微生物生长等药理活性,但过量对胃产生刺激或致呕作用,炒制可杀酶保苷,抑制硫代葡萄糖苷类成分酶解,部分地消除了对胃肠道刺激和致呕的副作用 [12]。

3 讨论

α-侧柏酮为炒制饮片组方的三子养亲汤特有成分,相对含量为24.6%,生饮片组方未检测到该成分。侧柏酮能增强脾细胞和胸腺细胞增殖、增强细胞因子(如白介素-2、干扰素-γ) 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抗肿瘤能力[13]。故推测三子养亲汤以炒制饮片组方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免疫能力,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三子养亲汤生、炒饮片组方所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与方中单味药生、炒饮片的挥发性成分大部分相同,但也有部分化合物存在差异。如炒制饮片组方合煎过程检测到的β-律草烯、2-丁基-2-辛烯醛、2,5-二甲基-3-乙基吡嗪、反-2-辛烯醛、2-庚烯醛等成分在三药单煎过程中未检测到,生饮片组方合煎过程检测到的异硫氰酸苯乙酯、二十四烷、4-仲丁基-2,6-二叔丁基苯酚等成分在三药单煎过程中未检测到。炒莱菔子中的4-仲丁基苯酚、4-甲基十三烷、反式-2-癸烯醛、正戊基2-呋喃酮、二十八烷等成分、炒芥子中的薄荷酮等成分,在炒品饮片组方的三子养亲汤中也未检测到,推测三子养亲汤单煎与合煎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

对三子养亲汤分别用生、炒饮片组方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生、炒饮片组方的三子养亲汤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方中药物单煎与合煎后挥发性成分也存在差异,但单煎与合煎的差异成分与药效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由于本次实验所用毛细管内部涂层和萃取纤维头的选择性,所测化合物数量和种类只能检测大部分三子养亲汤及单味药的挥发性成分,少数化合物在该萃取条件和检测条件下无法测得。该结果可为三子养亲汤的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单煎与合煎的差异分析提供参考。后期实验可结合LC-MS等方法对生、炒饮片组方的三子养亲汤中的成分变化做进一步相对全面的分析,另外,可结合药效学实验和药效成分分析结果对三子养亲汤单煎与合煎差异性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目前,临床中药配方颗粒应用较为广泛,配方颗粒有其自身优势,如携带、服用方便等,但是对于某些单煎与合煎存在差异的方剂如三子养亲汤则应该按传统用法合煎服用或制备复方的配方颗粒。

参考文献

[1]李冀,连建伟.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76.

[2]于立恒.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60例临床分析[J].光明中医,2015,30(9):1888-1890.

[3]杨劲松.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痰浊阻肺型喘证37例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6):1230-1240.

[4]王尊合.三子养亲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治疗肺炎喘嗽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8):1477-1478.

[5]欧阳培元.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寒饮停肺证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4,31 (4):147-149.

[6]董玉瑛,胡梦乔,邹学军,等.固相微萃取及相关联用技术应用进展[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8,20(1):1-7.

[7]李國德,李娜,辛士刚,等.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73-74.

[8]孙婕,张华,尹国友,等.固相微萃取技术在食品分析领域中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8):154-158.

[9]李佳钰,吴雨杭,李昊原,等.固相微萃取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6,45(1):43-45.

[10]龚千锋.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11]蔡君龙,卢金清,黎强,等.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白芥子挥发性化学成分[J].中国药业,2014,23(4):26-27.

[12]张欣,王爱武,吕文海,等.莱菔子生制品挥发性成GC-MS分析[J].中成药, 2008,30(1):96-98.

[13]李颖,董武,陈复兴,等.侧柏酮对人γδT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20(23):107-110.

(收稿日期:2019-05-21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挥发性成分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澳洲坚果幼叶的挥发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