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巧用自然生活资源促进小学美术手工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9-12-02张狄青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巧用手工课有效性

张狄青

摘 要:手工制作是一门综合艺术,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推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潜在优势,是孩子们喜欢的艺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具准备的困难,往往被美术老师所忽略。通过巧用自然生活资源,将之变成学生取之不尽的学具。通过合理利用乡土材料,以身作则收集生活材料,呈现教师设计制作的范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用自然生活资源,提高欣赏性、运用自然生活资源,再现审美性、妙用自然生活资源,提高创造力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创造出精彩的美术作品。努力丰富学生的学具,挖掘孩子们设计制作的潜能,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活动得到丰富,知识得到积累,技巧得到提高,審美意识得到提升,创造能力得到锻炼,学生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由被动变为主动创造出精彩无限的作品。

关键词:巧用 自然生活资源 手工课 有效性

对于儿童来说,美术活动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小学美术课上的手工制作课更是孩子喜爱的活动。但是手工制作课常被美术老师不重视,因为怕麻烦。上手工制作课需要准备充足的教具、学具,既要带材料,又要带工具,老师不好好上课,慢慢也导致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不重视。随着核心素养能力研究的深入,美术课越来越讲究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手工制作是美术课程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训练他们的综合能力的极好方式。

美术学具是小学美术手工必备的学习材料,是上好一节手工制作课的基础和保障。《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从身边可利用的自然和生活资源入手,立足现实生活,鼓励学生收集身边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开发有效的美术学具,课前做好充足的材料准备,上好美术手工制作课。

一、合理利用乡土材料,丰富美术活动内容,让学生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

余姚是塑料王国,到处可见的塑料废料、塑料制品以及日用塑料垃圾给美术手工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材料,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本土资源,引导孩子去观察、去发现、从而创作出更多、更美、更有创意的作品。 生活中有很多塑料日用品,它们的外形有圆有方、有大有小、有长有短,还有很多不规则的形状,那圆圆的像太阳、像花心、像脸蛋,那长长的像手、像路,这种联想是非常有趣的,这时候,生活中的塑料用品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学具,它们是有生命的,有多重身份的,而赐予它们鲜活生命的,正是大胆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材质的外形、色彩、特点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不仅仅是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提升创造美的能力,在这个快乐的过程中,还能使学生感受“艺术源于生活”的真谛。(下图是学生用生活用品创作的塑料艺术作品)

艺术改变生活质量,保护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是当前美术老师的首要任务。纵观新课程改革后的美术教育,很多有想法的美术老师已经从单一的用已有的教材上课变为自主开发新教材、探索新材料上课。是的,只要我们跳出固有思维,一个塑料瓶,一颗纽扣,都可以成为我们艺术创造的材料。(下图是用塑料制品做的鱼)

二、教师以身作则,范例激发学生兴趣,发动学生收集生活材料丰富学具

在教学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以身作则,平时收集身边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易拉罐、麦秆、竹子等。实物的展示,往往比单一的图片欣赏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在课余时间,笔者亲自用收集的生活材料制作教具,在课堂上,呈现教师用这些材料创作的作品,让学生看一看、玩一玩,当拿出这些精美的作品时,同学们异常兴奋。教师通过示范作品展示或分析作品材料运用来引导学生欣赏,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材料的特点,掌握材料运用的方式方法,激发参与手工创作的兴趣,当学生具备了很强的求知欲,他们主动要求参与搜集各种生活材料作为学具,并进行集体分类清理,使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创作。

课余时,笔者收集了一些小竹子,并用这些小竹子做了几个“武功小子”,在上《竹》一课时,让学生玩一玩老师用竹节做成的“武功小子”,“太好玩了!太有趣了!”学生玩的不亦乐乎,兴趣盎然,纷纷表示也要收集一些小竹子,做一个“武功小子”。要让孩子们都去动手、动脑,教师应该用自身行动去感染他们。

三、开发自然生活资源为美术手工课学具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1、巧用自然生活资源,提高欣赏性

手工制作离不开材料,大自然和生活为手工制作提供了各式各样的资源,但老师要巧用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从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入手,让孩子们在创意的领域中尽情发挥,出神入化地将自然生活资源应用于学生的手工创作,沉浸于材料创造带来的快乐之中。我引导学生从生活查找看似无用但有用的资源材料,比如包装纸、麻绳、塑料、毛线、易拉罐、饮料瓶、瓜子壳等,作为学生手工制作的材料,并通过DIY的图片引导,让学生感受简单的材料可制作出丰富多彩、具有欣赏品味的作品。在老师的带动下,同学们也开始挖掘身边的可利用资源了,他们收集了旧报纸、扑克牌、光盘、纸盒、树枝等,这样收集一些废旧物,成为手工制作的材料,制作了一件件具有装饰意味的作品,学生们挖掘并巧用生活中可利用资源,培养了学生变废为宝的能力。

当孩子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不断地发现一些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老师,麻绳色彩淳朴,弯弯曲曲,可以随意摆出各种造型,太有趣了,我可以用它来制作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提议: “可以用一条麻绳盘成一个桌垫或者杯垫”、“可以用麻绳做一棵大树”“可以用麻绳编织一块门帘”“可以把麻绳做一个装饰画”……经不起“诱惑”的孩子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绳子,进行挑选,学生们人人动手,顿时普通的绳线变成了多彩的学具,孩子们创作出了创意无限的作品。

巧用生活的资源,可以把普通的资源再创作,变得与众不同,提高了欣赏的价值。

2、运用自然生活资源,再现审美性

在手工制作中,发掘、运用自然生活资源是一条重要途径,学生认真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运用生活中的资源,通过做、画、剪等手法,把简单的材料赋予生命,从制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当他们在创作作品时,吸引了无数的同学前来观看,当他们听到同学们对她们的赞美時,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我还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在自然环境中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并从中产生愉快的精神感受,焕发孩子们的创造积极性。如在看到碧绿的的嫩叶时,孩子们会把它想象成一块无暇的翡翠;看见天上的白云,孩子们会说白云像一团棉花糖。在引导孩子们观察大自然的美感特征,帮助孩子们丰富审美经验和发展表象后,孩子们的想象在生活经验中得到积累,孩子们再利用这些大自然中的材料进行制作,就变的得心应手了。

在四年级下册《爱书藏书》一课的拓展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开展书签的手工制作,学生用树叶作为学具,结合中国传统剪纸技法,通过对树叶剪、刻,完成一枚树叶书签的制作。生活中常见的一片树叶,经过加工制作变成了一个个富有韵味的作品,增强了审美性。一枚枚精美的书签作品,彰显了学生精彩的创作天赋。

3、妙用自然生活资源,提高创造力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美术知识,更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手工创作课实践性强,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活资源能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特点和喜好寻找创作材料,鼓励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材料,利用一切身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进行美术手工创作,展现学生神奇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生活中各类资源种类繁多,它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天然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妙用生活资源,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一个废旧的硬板箱可以做成什么?”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因为有想象,才会有创造。通过思考设计,再进行制作,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发挥,做出了一只只生动逼真的恐龙。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鼓励他们要敢于奇思妙想,并能够合理地运用生活废旧材料进行创作,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孩子的思维与创意。

生活中废旧材料,丰富了学生的创造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具,孩子们通过对材料的丰富想象和大胆设计,为我们的手工制作课堂带来了多姿多彩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将生活中的事物变成美好的艺术作品,更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美术教师在教学手工活动时,学具不仅要准备,而且要创造性地准备,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活资源,努力创造新的美术教具、学具,为开展美术手工活动提供保障,从而使美术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1

[2]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3

[3]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4]陈泰裘.浅谈手工制作带给我的启示,出版源《关爱明天》,2015(10)

[5]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浙江省余姚市陆埠镇第二小学  浙江宁波)

猜你喜欢

巧用手工课有效性
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误区与对策探究
废旧材料在美术手工课中的有效应用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难忘的手工课
巧用学具教数学,提高教学效率
结合习得理论提升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图片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