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 ??狄仁杰 名臣如何变身“侦探大咖”
2019-12-02慕乔
慕乔
在大唐的官员里,狄仁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臣,大家从各种层出不穷的影视剧当中了解到,狄仁杰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巧断、刚正不阿、为民做主的神探专家。他在中国各地带着他的一帮各具才华的手下,解决了许许多多的悬案冤案。而狄仁杰的形象,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有能打会飞的,有能掐会算的,有耍宝卖萌的……要是把各个版本的狄仁杰形象叠加在一块儿,估计十项全能冠军铁定非他莫属了。那么,今天影视剧的改编,到底靠不靠谱呢?历史上的狄仁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其实狄仁杰除了能断案,他身上还有其他很多不为人知的才能,今天我们就来还原一个真实的狄仁杰。
非主流文人
先来看看正史的记载,《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将狄仁杰及其族曾孙狄兼谟、王方庆、姚璹、弟班合为一卷,其中狄仁杰的部分就占了大半,挑重点来看。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出生于贞观年间,正是大唐盛世的开端,他本人又是官宦之家,家庭条件很不错。《旧唐书》里说他自幼好学,不过最后考的却是明经科而不是进士科(古人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简单来说就是明经科比较好考,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能过,进士科则比较难考,主要是诗词歌赋,需要有文学才华)。所以实际上,狄仁杰的起点并不是很高,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就是不擅长诗词歌赋。
在唐朝,不光是文人,官员的标配也是作诗。贺知章、韩愈、柳宗元这些官至宰辅的人,都身兼文学大家,就连李林甫这样的一代奸相也都有大量诗作传世。而狄仁杰呢,《全唐诗》里唯一收录的一首狄仁杰的诗,叫做《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宸晖降望金舆转,仙路峥嵘碧涧幽。羽仗遥临鸾鹤驾,帷宫直坐凤麟洲。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镇似秋。老臣预陪悬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翻译过来就是:陪领导度假奉命作诗一首。这首诗乍一眼看上去,气势恢宏辞藻华丽,而细看之下又觉得内容空洞乏味,还透着些拍领导马屁的意思(陪武则天出游时写的)。而且写这首诗的时候,狄仁杰已经70岁了,写完这首诗不到两个月就病逝了,所以他一生就留下这么一首诗,连武状元郭子仪都不如。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狄仁杰文科学得一般,但搞刑侦还是有一套的。狄仁杰的第一份工作是汴州判佐,判佐,顾名思义就是辅佐判官的职位,从七品或八品,相当于现在县法院书记员兼公安局副局长这么个职务,因为表现出色,被上司提携,不满三十岁就做到了并州都督府法曹,成为一个年轻的市公安局局长。
这个公安局长的位子一坐就是二十年,到了狄仁杰五十岁的时候,他终于从地方调入中央,干到了大理寺丞,也就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分管副院长。大器晚成的狄仁杰在这里终于显现出他过人的判案天分,当时大理寺的积案已经达到了一万七千余件,而狄仁杰用了一年时间就全部判完,且没有一个不服上诉的,不服都不行。
大器晚成
回看狄仁杰的履历,五十岁之前可以说一直默默无闻,五十岁以后凭借在大理寺丞任上的出色表现一炮而红,之后历任侍御史、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大多是检察官之类的角色,而且是在各地区巡视,期间还处理了一些边疆地区的民族问题,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肯定。武则天年间,北疆的契丹人,兵临冀州城下,朝野震动,武则天任狄仁杰为刺史,兼河北道元帅,率领十万大军,便宜行事。契丹人马久闻狄仁杰的大名,还没等交锋,便落荒而逃。狄仁杰带兵紧追不舍,直将他们追回漠北。所以从狄仁杰的履历来看,他后来成为“名侦探”,主要是与他在大理寺那段时间的任职有关。
天授二年,狄仁杰回到朝中之时,被武则天提拔为宰相。
狄仁杰这个宰相当得有点晚,这时候他已经61岁了,而且干了四个月便被来俊臣诬陷谋反,被夺职下狱。平反后狄仁杰被贬为了彭泽县令,又在营州之乱时被重新起用,并于神功元年再次拜相。
从回到中央担任宰相,到公元700年去世,这中间去掉下狱和平反的时间,狄仁杰这个宰相实际上只坐了3年不到,但是因为他在武则天关于立太子一事上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以及力荐张柬之为宰相,为后来张柬之恢复李唐王朝打下了基础这两件事上曾立下汗马功劳,使得大唐社稷得以延续,因此这个任期并不长的宰相得到了整个唐王朝的赞誉。李唐王朝复辟后,狄仁杰被追赠司空、梁国公。
武则天在位的期间,狄仁杰心系民生,为民效力,政绩卓著,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另一方面狄仁杰积极地提拔与培养了大量的仁人志士,为唐朝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史书上评价狄仁杰,说他是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不畏权贵,敢于犯颜直谏,对武则天执政晚期的弊政多有匡正。结合这一切来看,狄仁杰应该是一个大器晚成的耿直boy,那么这样一个忠正耿直的狄仁杰是怎么变成“侦探大咖”的呢?
变身“侦探大咖”
这件事说起来还得归功于一个外国人——罗伯特·汉斯·古利克,他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叫高罗佩。
高罗佩是荷兰著名外交家、汉学家、东方学家、翻译家、小说家,他对于汉文化十分痴迷,不仅给自己起了中文名,还起了字(忘笑)和号(芝台),并将住所命名为犹忘斋、吟月庵。此外,他还取了张之洞的外孙女為妻,就连结婚照都是Cosplay清朝的服饰。
高罗佩在1942年抗战期间,曾避难到重庆,在停留期间,他读到了一本清初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关于这本书的作者和年代已不可考,高罗佩对这本书里的主人公狄仁杰屡破奇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对西方侦探小说和中国公案传奇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后,高罗佩认识到书中所描写的中国古代法官的刑事侦讯本领,无论在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侦破奇案的能力方面,还是在犯罪心理学的素养方面,比起福尔摩斯、格雷警长等现代西洋大侦探来,均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还发现中国公案小说在西方侦探小说问世前,就已在东方盛行了好几百年,而以探案为题材的短篇故事甚至在一千多年前就在中国广为流传,其中英雄人物的形象也早出现于若干个世纪古代中国的舞台上,或被当时的说书人描述得栩栩如生。
于是他用了十余年的时间,了解和考证中国古代的司法、刑律、吏治、行政、军事、外交、工商、教育、文化、宗教、风俗、民情,同时将中国古代公案传奇中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特殊结构与西方侦探小说的悬疑、推理手法巧妙结合起来,写就了《大唐狄公案》一书。
全书有16个长篇和8个短篇,翻译成中文后约130万字,此书英文版一经面世,即在欧美引起轰动,狄仁杰因此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福尔摩斯”。
高罗佩笔下的大唐社会活力十足,外国人、奸商、美女,甚至僧道尼姑、沙门教人群聚一城,这一点在影片《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里倒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本书传回中国后,启发了后来的许多影视剧,关于狄仁杰断案如神的故事此后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甚至有一个叫“狄仁杰审虎”的案子还被放入八达岭长城传说,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