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安全领域的专名汉译问题浅析

2019-12-02周霞郁振山

中国科技术语 2019年5期
关键词:汉译

周霞 郁振山

摘 要:近年来,中国在职业安全领域的对外交流不断加强,积极引进其他国家良好的安全管理方法和理念。在此过程中,准确的翻译尤为重要,特别是介绍其他国家的安全管理体系时,涉及大量机构名称、职位名称、专业术语,译名有一字之差,其含义可能差之千里。文章对职业安全领域的专名汉译问题进行了归类与分析,认为专名翻译必须查证,译者要有“标准化”意识,充分了解专名内涵,充分利用译名工具进行翻译。

关键词:职业安全;机构名称;职位名称;汉译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9.05.007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EC Translation of Occupational Safety Terms//ZHOU Xia,YU Zhenshan

Abstract:Chinas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ctivities in occupational safety are on the rise. When introducing best practices of safety management from other countries, a translator should be as precise as possible. Translation involves a good number of terms, such as organization names and job titles, and when a term is mistranslated, the translation activity fails to serve its intended purpos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ree types of problems in translating terms in the field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discusses the reasons behind them. We think that when translating a term, translators must consult authoritative information sources, fully understand the exact meaning of that term, and learn to use the tools available so as to produce a translation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norms.

Keywords:occupational safety; organization name; job title; EC translation

一 引 言

所谓专名,是指原作中的人名、地名、机构名、会议名、报刊名、作品名、商品名、公司名、官职名及各种引语[1]。

职业安全领域的专名比一般行业更复杂,翻译难度更大。这是因为职业安全横跨工程学、管理学、流行病学、毒理学、公共政策、人因工程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包含大量专名。另外,中国的职业安全工作起步晚,领域内的专名尚未得到民眾的广泛认知,对专名翻译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译者则是少之又少,水平也参差不齐。笔者通过对业内会议口译、会议资料翻译和行业媒体报道的观察发现,许多译者对行业术语不熟悉,专名翻译混乱。专名翻译甚至在业内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近年来,职业安全管理部门加强工作,行业内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开始大量翻译国外的安全管理资料,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给梳理专名翻译与术语管理提供了契机。

二 专名汉译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目前,职业安全领域涉及专名翻译的活动集中在官方宣传、学术研究、媒体报道、国际会议资料翻译等方面。专名翻译的准确性、权威性、一致性,与其他领域相比还存在差距。这主要体现在当前官方宣传、学术研究、媒体报道中的专名翻译相对混乱,普遍存在译名不统一、翻译偏误、译名重合的问题。

1.译名不统一

译名不统一是职业安全领域专名汉译最普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机构译名和公司译名上。译名不统一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某机构存在多个通行译名,会导致真伪难辨,甚至会让读者误以为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机构。

例1. US Chemical Safety and Hazard Investiga

tion Board(CSB)的译名。

CSB有多个通行译名: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译为“美国化学品安全与危害调查委员会”;《中国化工信息》译为“美国化学品安全和危害调查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译为“化学安全与危险调查局”;新华社译为“美国化学安全与危险调查局”。其他译名还有“美国化学品安全委员会”“美国化学安全委员会”。

例2. National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NIOSH)的译名。

NIOSH也有多个译名:《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译为“美国国立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译为“美国国立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现代职业安全》译为“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

例3.世界知名能源企业Chevron的译名。

该公司在美国的炼油厂曾发生一起严重爆炸事故,成为职业安全领域的典型案例。在翻译事故调查报告时,该公司就出现了多个译名:公司中文网站译为“雪佛龙”;《现代职业安全》《钻采工艺》和“网易财经”网站译为“雪弗龙”。甚至同一杂志的不同文章,就有不同译名。虽然两者只有一字之差,但该译名出现频次较高,因此显得尤为混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传递。

例4. American Society of Industrial Security的译名。

国内职业安全领域的大型媒体《中国安全生产报》将其译为“美国产业安全学会”;新华社译为“美国产业安全协会”。两者只有一字之差,虽然意思相近,但也属于典型的译名不统一的问题。这样的现象大量存在。虽然council有“委员会”“理事会”“协会”“学会”“议会”“(地方)政府”多种译法[2],但选定后就要避免互相换用,否则会造成混乱。

分析:根据官方网站(www.csb.gov)的介绍,CSB属于美国政府的独立机构,专门负责调查工业领域的化学品事故。再查阅美国政府官网(www.usa.gov)得知,CSB不在美国政府15个“部级”行政机构之列,因此例1中的“美国化学品安全和危害调查部”为错译。Board可译为委员会、局、所[2],因此例1中的其他版本均不属于错译。其他例子中的各译名也不属于实质性翻译错误。在这种译名无错误但不统一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刘法公提出的“名从源主”的原则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虽然中国学界很早就有人提出了“名从主人”和“约定俗成”的原则,但它们并不能直接指导组织机构译名的统一,因为“名从主人”在翻译方法上,是指人名、地名应按该人该地所属的国家(民族)的读法来译,汉语释义则是“事物以主人所称之名为名”[3]。而“约定俗成”是指,通行已久的译名,不宜改动[4]。刘法公对“名从源主”的解释是:译者要从“源头”上完全服从最权威部门公布的译名或者名称主人早有的、已确定的译名。他将源头分为三类:组织机构的最高上级部门确定的译名;省市政府明文规定的译名或组织机构自定且使用已久的译名;没有统一规定,由译名主人自创的独一无二的译名[3]。

在职业安全领域,权威部门就是国内安全管理机构,即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即如今的应急管理部。所以例1中CSB的译名应统一为“美国化学品安全与危害调查委员会”。同样,参考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的版本,例2中NIOSH的译名应统一为“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例3、例4中的译名应分别统一为“雪佛龙”和“美国产业安全学会”。

除了机构名称和公司名称的译名不统一之外,地名的翻译也不统一。比如报道美国当地的生产安全事故时,《中国安全生产报》将Texas译为“德克萨斯”,但它早已有了通行的标准译名,即“得克萨斯”。

2.译名偏误

译名偏误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它是指译名与原名之间的含义存在偏差。很多时候,这是因为行业译者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查证意识,翻译前未能深入了解该专名的含义,随意翻译。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机构译名、术语译名和职位译名上。

例5.Workplace Safety North(WSN)的译名。

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将其译为“加拿大工作场所安全协会”,《劳动保护》《现代职业安全》杂志也都遵循了总局的译名。但实际上,这属于误译。

WSN官网(www.workplacesafetynorth.ca)介绍:“An independent notforprofit, Workplace Safety North (WSN) is one of four sectorbased health and safety associations in Ontario, and provides provincewide Ministryapproved workplace health and safety training and services for the mining and forest products industries, as well as for businesses across northern Ontario.”

译文大致为:“WSN是独立的非盈利机构,主要面向4个领域开展安全健康工作。它在全省提供经管理部门批准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为矿业、林产业以及安大略省北部的商业活动提供服务。”

由此可知,该机构并非全国性机构,而是安大略省的地方机构。机构口号“In the north, for the north”(笔者尝试翻译为:“立足北部,服务北部”)也验证了这一点。所以将其翻译为“加拿大工作場所安全协会”就与原名产生偏差。笔者认为,不妨将其译为“安大略省北部职业安全协会”,这样能清楚地反映该机构的地区归属和服务领域。

例6. noise的译名。

它是职业安全领域非常重要的概念。有人将它翻译为“噪音”。但实际上,安全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认为,译作“噪音”不够科学,因而将汉语中的对应词语改为“噪声”[5]。

例7. Assistant Secretary of Labor的译名。

这是美国劳工部的一个职位。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在2015年举办“首届中美职业卫生国际研讨会”时,会议举办方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将该职位翻译为“美国劳工部副部长”,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下属的行业媒体也在会议报道时纷纷使用了该译名。虽然译名统一了,但却出现了严重错误。

根据美国劳工部的官网(www.dol.gov)和维基百科(en.wikipedia.org),美国劳工部的最高职位为Secretary of Labor,第二高职位为Deputy Secretary of Labor,它们对应的汉译分别为“劳工部部长”和“劳工部副部长”。而Assistant Secretary of Labor的通行汉译则为“劳工部助理部长”。另外,根据美国高级行政官员的薪金体系——Executive Schedule,Assistant Secretary属于第四级,Under Secretary属于第二级,这也侧面证明了两者并非同一级别的职位。

总之,各国的机构名称和职位名称都有各自的体系,翻译时需要细心查证,追根溯源,不可贸然“创译”,也不可完全按照中国的体系进行翻译。尤其是机构名称和职位名称具有唯一性和固定性,不容随意更改[3]。涉及高层交流时,对方的机构名和职位名一定要特别重视。

3.译名重合

译名重合的问题虽然不普遍,但其影响是最直接的。译名重合指的是原名不同的机构却拥有相同的译名。译名重合会导致读者无法区分,不做额外说明,根本无法得知译名所指,会直接影响信息传递。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National Safety Council(NSC)的译名。它是美国职业安全领域的重要机构,出版有Safety+Health杂志,每年还会公布美国职业安全领域的重要数据统计。中国国内的学术论文、媒体报道普遍将其译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但这就与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NSC)的通行译名重合。另外,两者的字母缩写也相同,因此在译名后面加注机构缩写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行。

National Safety Council官方网站(www.nsc.org)介绍:“the National Safety Council i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with the mission of eliminating preventable deaths at work, in homes and communities, and on the road through leadership, research, education and advocacy.”

译文大致为:“是一个非营利机构,其使命是通过领导、研究、教育和呼吁,来消除作业场所、家庭、社区及道路上的、可预防的死亡事故。”

从中可以看出,它注重的是职业安全和公共安全。再查看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官方网站(www.whitehouse.gov/nsc)的介绍:“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is the Presidents principal forum for considering national security and foreign policy matters with his senior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s and cabinet officials.”其译文大致为:“是总统与国家安全高级顾问和内阁官员讨论国家安全、对外政策的重要组织机构。”

两者的英语介绍将机构职能区分得非常清楚,而汉语译名却一模一样,无法区分。对于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新华社及各大媒体早已有了统一译名,即“国家安全委员会”。在此,笔者认为,将National Safety Council译为“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公共安全委员会”。既能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相区别,又能准确反映该机构的工作方向。

三 专名的翻译思路与参考工具

专名翻译,如果从处理原则着眼,不如将其划分为“已规范”专名和“未规范”专名。两者的具体翻译思路有明显区别[6]。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翻译专名时,首先要查证,了解专名内涵,确定其是否属于“已规范”专名。如果是,就直接采用规范译名。如果属于“未规范”专名,则要参考各类译名资料,搜集已出现的译名,通过查证判断译名是否存在错译。排除错译后,选择出现频次较高、来源相对权威的译名。如果没有通行译名,要自己在充分理解原名含义的基础上准确翻译。

专名翻译的参考工具主要有:新华通讯社译名库,里面包含了人名、地名、企业、机构、任务、通报等子库。对于机构译名,常见的工具书有《各国国家机构手册》修订本、《中国组织机构翻译手册》《中国外资企业名录》。对于综合专业类的术语,可以参考专业类的词典和百科全书,比如《英汉百科专名词典》《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近代中国华洋机构译名大全》。还可以参考资料类和话语新闻网站,比如外交部网站、各个机构的官方网站[2]。

四 结 语

专名汉译的重点不在翻译,而在查证。考虑到职业安全领域专名汉译的现状,比较实际的翻译方法是首先确定专名是否为“已规范”的通行译名。如属此类,则直接使用通行译名。对于“未规范”译名,首先要從最权威的源头查看专名含义,搜集不同译名并比较其出现频次和来源,最后选择相对权威的正确译名。若查证中发现频率较高的译名不符合专名本义或存在误译,则要结合同类专名的翻译模式,进行翻译,并在译名后附注原名。

专名翻译不仅考验译者的翻译技能,还考验责任心和“标准化”意识。翻译专名,切忌盲目下笔,随心翻译。另外,应急管理部也要牵头进行译名统一和译名管理工作,从下属的行业媒体做起,然后逐步向学界、大众媒体和民众扩散。

参考文献

[1] 杨春华.试谈专名的翻译[J].中国翻译, 1986(2):20-22.

[2] 常雷.专名汉译技巧与实例[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3:87-128.

[3] 刘法公.汉英/英汉译名统一与翻译规范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26-59.

[4] 方梦之.译学辞典[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121.

[5] 黄昭厚.谈谈科技术语的审定与统一[J]. 中国科技术语, 2010(1):18-22.

[6] 郑述谱.术语翻译及其对策[J].外语学刊, 2012 (5):102-105.

收稿日期:2018-12-02

作者简介:周霞(1963—),女,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英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通信方式:348947546@qq.com。郁振山(1992—),男,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议口译、科技术语翻译。

猜你喜欢

汉译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希腊国名汉译探源
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术语汉译及其概念渊流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论英语音乐文献中的术语汉译
西方译学术语的汉译现状与思考
谈谈柯尔克孜语中“bay”、“-bay”和“bek”、“-bek”的汉译
适应与选择:俄语“关于”类复合式标题汉译模式
汉译莎士比亚第十八首所遗失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