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提升小学低段儿童课堂注意力的方法研究
2019-12-02范尔欢张捷
范尔欢 张捷
摘要:作为一名班主任,最主要任务的是班级管理,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是如何引导学生的行为,以往德育中,班主任采用的大多都是说教或者谈话法。这类方法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适用于各个年级段。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选择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低段;课堂;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1-0031-01
小学低段的学生个性单纯、比较爱玩、好动,喜欢有趣生动的语言、色彩丰富的画面、形象化的事物。他们从一个以玩为主的环境突然转换到以学为主的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且,低段的学生可塑性极强,这个适应的阶段就是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
在儿童心理学中,有研究表明12岁以下的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一些抽象的名词概念的理解是有难度的。我也发现,当我和风细雨般地对学生说了一大段话,想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结果学生一脸茫然。显然他并没有接收到我的信息。老师的话自然也就左耳进,右耳出了。另一方面,在对低段学生进行说教时,基本是老师在讲,缺乏师生间的沟通,学生也不能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正的想法。这样的谈话就变成是以教育者为中心,受教育者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的说教在低段学生中起到的作用比较微弱,而行为训练的方式对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有较好的作用,因此,如何指导孩子集中注意力。少说教,多行动,是我们一直在研究和实践的方向。我们尝试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训练:
途径一: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精心设计培养注意力的课程模块
我们尝试把行为训练融入到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将每个环节设置成一个个行为训练,使用指导、示范、反馈、实践这几个行为训练的方法。
我以二年级《我能集中注意力》心育课为例,我设计了四个行为训练。分别是听和看的训练,指导学生如何集中注意力,请表现优秀的学生来分享自己的方法,让其他学生模仿,在下一个活动中实践自己学到的方法。可以说,这堂课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有几个班级,一开始,学生比较自由散漫,课堂纪律不佳,一听到可以玩游戏,就注意力分散,没有在听老师的要求,结果没有顺利完成游戏中的任务。经过一到两个行为训练,从指导、示范、到实践。在最后第四个游戏活动时,学生知道如何去听、去看了。注意力明显有个改进。可见,心育课是训练团体注意力的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一个班级在上完一堂注意力的行为训练活动课后,发现立即性效果是显著的。下一节课的任课老师反映课堂纪律好了很多。但是过了几天,注意力又下降了,持续性效果不显著。有系统上完注意力训练课的班级,持续性效果较为显著。
途径二:巧用小团体活动,创新开发培养注意力的活动
在心育课之余我尝试在课后进行小团体的行为训练。我从低段各班级中挑选五六名学生,采取讲故事的行为训练法。选择一个简单易懂的故事。第一,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时刻观察他们的行为,当一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时,老师要及时干预,可以用眼神示意老师在关注他,或者直接表扬在认真听的学生,还可以直接指出没有在听的学生,然后指导他们如何集中注意力。第二,故事讲完后,需要学生反馈。老师准备一些相关的问题,问题不能太难,只要是认真听了就能回答的出来。回答正确的学生,要請他来示范刚才是怎么听的,让其他学生模仿他的行为,再来听一次。第三,采用激励制度,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适当地做出一些奖励,强化正面的行为。接受了几次小团体行为训练的学生,据任课老师反映,课堂注意力显著提高,并且在短时期内没有出现反复的情况。而且,这些学生对于学习的倦怠情绪也得到了改善,积极性也提高了。
途径三:用心个别辅导,细化注意力训练过程
小丘是一个明显多动的孩子。据家长反映,在上幼儿园的阶段,他上课就很难坐得住。从我对他一段时间的观察来分析,他是一个精力非常旺盛的男生,这些多动的行为并不是叛逆的表现,而是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当你要求他身体不能动时,他就会不自觉地扯动面部肌肉。加上,老师、家长一贯以来的批评导致他对急风骤雨的批评有一种抵触消极的情绪;对和风细雨的激励,他也是无动于衷。因此,传统的教育方法对他的行为改变不能产生多大的作用。
针对小丘这样的低段学生,我采取用行为训练的方法。听故事回答问题、舒尔特方格法、接球游戏、定点观察法等。另一方面,我为小丘设计了一个系列的行为训练,时间暂定为一个学期。一方面,让他参加小团体辅导,模拟课堂的情景,训练他的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需要家长需要配合老师,在家也进行行为训练。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意识地引导他,对他宽松不代表放任不管,听之任之。不能绝对制止他动,但是不能让他过于频繁地乱动。
在行为训练的初期,我用故事法来训练小丘的注意力,帮助他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学会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每次我准备一个大约5分钟长度的小故事,内容要浅显易懂,不需要太多的理解,能听了就会明白。故事结束后,提出相关的问题,来检测其刚才是否在“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需要时时观察小丘的状态,当遇到其注意力开始转移的时候,及时作出引导。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可以延长故事的长度,增加问题的难度。
在家庭训练的指导上,我让家长每天抽出时间安排小丘做适当的运动锻炼,要求每次只能选择一项运动,不能三心二意,每次锻炼时间要在15分钟以上。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将小丘旺盛的精力通过适当的渠道宣泄,也是在运动中训练他将注意力集中在一项运动项目上。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训练,任课老师们反映小丘的课堂表现有很大的进步,能一节课内不离位,并有举手发言。同时家长反馈,在家的表现也有进步,能坚持做一项运动的时间在慢慢延长。之前,没事就东摸摸西动动的现象少了。
作为一名班主任,最主要任务的是班级管理,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是如何引导学生的行为,以往德育中,班主任采用的大多都是说教或者谈话法。这类方法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适用于各个年级段。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选择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