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铁西,大国重器依然在

2019-12-02于璇

当代工人·精品C 2019年5期
关键词:沈鼓沈阳机床沈阳

于璇

在沈阳这座老牌工业城市,交通流动并不均衡,早高峰始终有一个怪象:南,北,东的人流、车流都不约而同地一路向西。

新铁西,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地标,从中央大街到四号街,聚集了被喻为“中国工业发展基石”的近300家装备制造企业。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鼓)在这个集群中显得尤为特殊。

清晨是沈鼓一天中最热闹的时段,一辆辆通勤车满载着蓝色工装的工人进入厂区。阳光沐浴下,沈鼓厂区也因这群“沈鼓蓝”而熠熠生辉。

8点,热闹退去,留下的只有机器轰鸣的平静。这种平静从1952年建厂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即便在那个让中国装备制造业和石油化工业热血沸腾的夜晚,沈鼓依然平静如水。

2009年1月7日晚上,由沈鼓集团自主研发、填补了国家项目空白的,首台百万吨乙烯装置用裂解气压缩机组试车成功。“百万吨乙烯”被喻为“工业心脏”,是石化行业的核心装备。长期被发达国家技术垄断,打破这种垄断是沈鼓人40多年来的梦想。

当喜讯通过卫星信号向全球同步传播时,84岁的全国劳模王春香,用颤抖的手翻开了珍藏已久、微微泛黄的沈鼓生产概况册,并在上面的缝隙处填上了这个沈鼓生产史上的重大事件,写满岁月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作为沈鼓人我有‘首台情结,沈鼓概况册记录的,是厂里从1958年到1976年的86个首台。此后每研制出一个首台,我都会填到上面。”

20世纪50年代,在王春香刚进厂时,正是沈鼓“一穷二白”的岁月,工人们用废旧材料改造机床设备,为新中国初期的冶炼、石油、化工、电力、煤炭等領域提供了一大批让世界惊叹的大国重器。

从建国初期靠着几台旧机床改造出一条生产线,到自主研发出一台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首台”,沈鼓人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经历着一场场不允许懈怠的技术攻关“马拉松”。现在,沈鼓退去了青涩,成了世界第三个能够设计制造大型核心装备的中国龙头装备制造企业。

沈鼓以西,沿着中央大街一路向西,在十三号街的北侧,坐落着装备制造业的另一重量级企业,“工业制造之母”——沈阳机床集团。

1949年,新中国第一台机床——六尺皮带机床在沈阳第一机床厂诞生。从“依葫芦画瓢”到自主研发,当年“十八罗汉”之首的沈阳第一机床厂,作为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中国工业发展的“母机”,就这样默默支持和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与壮大。

1973年是一个让沈阳机床人永生难忘的一年,中国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控机床CSK6163车床诞生。在此之前,自动化对于成天玩手活儿的机床工人来说,还是一个不着边际的概念。几串小数据程序,代替几十年手工车、削、铣、刨的老传统,想想都难以置信。

20世纪80年代进入沈阳机床的全国劳模陈新海同样不敢相信这个事实。“那是第一次看见这个先进东西,在电脑上输入几串代码,机床就能按照你想要的结果把铁片变成五角星,完全代替了手工操作。看着这个神奇的机器,就像遇到了心爱的姑娘,胆怯、欣喜,又想试探、接触。”

和陈新海一样,没有哪个沈阳机床人不爱这个有灵气的姑娘。因爱执着,从三轴联动到五轴联动,从常规程序驱动发展到i5应用驱动,沈阳机床逐步向智能制造发展,并带动着中国工业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动着一批批走在创新前沿的新型智能化装备制造企业不断前行。

与沈阳机床相呼应的,是大连光洋集团有限公司,为了保证高档数控机床精密件的加工和机床装配,大连光洋建成了一座地下14米下沉式25万平方米的常年恒温恒湿新型工厂。

现在,大连光洋的高速高精度五轴立式机床代表着中国机床制造的最高水平,出口德国,并率先应用到航空航天等领域。大连光洋集团董事长于德海说:“中国是机床大国,但不是强国,缺乏创新。创新是发展的主动权,我们辽宁的新型装备制造企业就要夺取创新的主动权。”

猜你喜欢

沈鼓沈阳机床沈阳
沈鼓集团签约天津石化120万吨乙烯三机组
沈鼓中标世界最大Lummus工艺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凝心聚力 携手同行——沈阳机床i5智能制造生态启动发布会
沈阳机床产品对拉丁美洲出口问题研究
沈鼓年产120万吨乙烯三机实现国产化
沈阳机床连续5年“好运气”欠供应商近2亿元不用还了!
沈鼓集团:收益率不及定期存款 三大费用吞噬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