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共生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分析
——以“一带一路”为背景

2019-12-02潘雨晨

关键词:双边增加值一带

张 宏 潘雨晨 刘 震

一、引言与文献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这为区域内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指导思想。随着该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与各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的广度与深度都在不断提升,成功合作项目数量也在不断增加(1)刘震:《“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顺梯度OFDI的经济效应》,《经济管理》2017年第12期。。截至2017年底,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已达到14403.2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6.2%,更有15个沿线国家从中国进口规模的增速超过20%(2)数据来自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可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贸易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极大地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然而,由于全球分工的不断深化,总值贸易已经难以反映一国(产业)在贸易中真实的获利情况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而增加值贸易核算法可以使一国(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真实情况得以展现。虽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间较短,但也应运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法研究相关问题。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合作中,若各国产业间存在良好的关系,不仅可以进一步促进各国经贸合作规模的扩大,也有利于实现区域内各国互利共赢。因此,本文重点关注并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各沿线国家制造业的共生情况以及其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的影响。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与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间存在何种贸易关系以及何种因素影响着双边贸易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重要议题,众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在贸易关系方面,部分学者如韩永辉等(3)韩永辉、罗晓斐、邹建华:《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世界经济研究》2015年第3期。、赵东麒和桑百川(4)赵东麒、桑百川:《“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产能合作——基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第10期。等,以总值贸易数据为基础,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制造业的竞争性、互补性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选取相应指标和方法进行研究,并普遍得出双边制造业互补性较强而竞争性较弱的结论。也有部分学者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性研究,如魏龙和王磊(5)魏龙、王磊:《从嵌入全球价值链到主导区域价值链——“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第5期。基于WIOD数据库,使用增加值数据重新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各沿线国家制造业在产业间和产业内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仍得出互补性要强于竞争性的结论。陈继勇等(6)陈继勇、蒋艳萍、王保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竞争性研究:基于产品域和市场域的双重视角》,《世界经济研究》2017年第8期。不仅从市场域层面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的竞争性,也进一步深入到产品域层面,研究生产要素、企业战略等多个因素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在关于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间贸易的各类因素方面,许家云等(7)许家云、周绍杰、胡鞍钢:《制度距离、相邻效应与双边贸易——基于“一带一路”国家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财经研究》2017年第1期。发现文化、法律和经济制度的差异会抑制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且这也会在地理上增强相邻第三方的竞争效应。李兵和颜晓晨(8)李兵、颜晓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新比较优势——公共安全视角》,《经济研究》2018年第1期。从公共安全的视角重新衡量了“一带一路”各国的比较优势,并研究了其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发现公共安全的缺失显著影响了区域内各国的进出口额。

二、机理分析

在实际贸易合作中,不仅经济发展等传统因素会影响国家间贸易,双边产业的贸易关系也会影响一国对另一国的出口。而根据前文所提出的观点,作为“共商共建共享”这一核心思想的体现之一,产业共生也将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合作。因此,本文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出发,从融合、竞争、互补、依存这四个方面对双边产业共生影响中国制造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的相应机理进行分析。

融合性方面,双边产业融合水平反映出二者的关联程度。在增加值贸易环境下,良好的产业关联程度可以从内、外两个角度对增加值出口产生“联动效应”。从外部角度来说,沿线国家与中国制造业较高的关联程度会使其上下游产业对中国生产的中间品需求量上升,从而起到外部需求的拉动作用;从内部角度来说,中国与沿线国家制造业间关联程度的上升会刺激中国企业不断扩大中间品及最终品的生产规模,从而起到内部生产的推动作用。

竞争性方面,双边的竞争水平反映二者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沿线国家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越是相似,在同一市场中出口产品的相互挤出程度也就越大,即对中国增加值出口有“市场挤出效应”。但对国内来说,外部产业竞争会对国内制造业起到“技术倒逼效应”,促使国内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更新换代,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国内制造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双边产业的竞争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具体影响仍需通过比较两种效应相对大小来决定。

互补性方面,双边的互补水平反映二者产业的相互补充程度。中国与沿线国家制造业的互补显示出中国部分制造业处于“人无我有”的状态,这会促进中国对这些国家进行增加值出口,以弥补这部分市场的空缺,即存在“市场补充效应”。但单纯的产业互补也会导致国内企业创新力不足、区域内贸易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不利于中国进一步实现增加值出口,即存在“效率缺失效应”。可见,双边产业互补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具体影响需对比这两种效应相对大小来决定。

依存性方面,双边产业良好的依存水平反映出二者相互结合与依赖程度。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双边制造业的相互依存一方面会使沿线国家对中国相应产业的出口产品有较高的依赖程度,从而刺激中国制造业进行增加值出口,即存在“市场依赖效应”;另一方面,双边制造业具有良好的结合程度有利于中国国内制造业企业针对性地进行生产,也会不断扩大其异质性产品的生产规模,其对相关市场的增加值出口也会不断增加,即存在“生产结合效应”。

综合来看,双边制造业的融合性和依存性会通过“联动效应”“市场依赖效应”“生产结合效应”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产生正向作用;而竞争性和互补性则一方面通过“倒逼效应”“市场补充效应”产生正向作用,另一方面则通过“挤出效应”“效率缺失效应”产生负向作用,因此双边产业竞争性和互补性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具体影响仍需要进一步讨论确定。

三、实证研究

在分析产业共生水平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机理之后,本文进一步对引力模型进行拓展,并选取相应样本和数据,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共生水平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与样本选取

1.模型设定

关于对双多边贸易研究方面,现有文献大多基于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进行分析(19)高志刚、刘伟:《“一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潜力测算及前景展望》,《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该模型的基本观点认为:两国贸易量与其经济规模成正比而与距离成反比。本文也以此为基础,将引力模型应用于增加值贸易,并将衡量产业共生水平的融合性、竞争性、互补性和依存性四个指标引入其中,构造相应计量模型以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共生水平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具体模型设定如公式(1)所示:

lnVAXi,t=β0+β1lnGDPi,t+β2lnDCi+β3lnVATSDIi,t+β4lnVAESIi,t

+β5lnVATIIi,t+β6lnVATCIi,t+β7lnLSi,t

+β8lnOFDIi,t+β9lnSISi,t+εi,t

(1)

(2)

(3)

(4)

(5)

2.样本选取

由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间较短,部分国家由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和政局不稳等因素导致数据缺失严重,而可以获得增加值贸易数据的沿线国家数量更是有限。因此,在同时考虑各类数据可得性以及样本分布广泛性的基础上,本文最终将“一带一路”25个国家的制造业作为研究样本(21)样本国家包括:保加利亚、柬埔寨、越南、土耳其、泰国、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新加坡、罗马尼亚、俄罗斯、波兰、巴基斯坦、尼泊尔、马来西亚、拉脱维亚、老挝、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匈牙利、克罗地亚、爱沙尼亚、捷克、蒙古。。其中,东南亚地区国家7个、南亚地区国家3个、东亚及中亚地区国家3个、中东欧地区国家12个。

在数据来源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增加值贸易数据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数据库(UIBEGVC Database),该数据库是在亚洲发展银行多区域投入产出表(ADBMRIO)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由于本文仅对制造业进行研究,因此主要使用该表中的制造业及其14个细分行业(即C3-C16)数据进行分析(22)根据ADBMRIO表对各行业的分类,C3-C16分别为:食物、饮料与烟草;织物与纺织品;皮、皮革与鞋类;木材、木制品与软木制品;纸浆、纸制品、纸质印刷与出版;焦炭、精炼石油与核燃料;化学品与化学制品;橡胶与塑料制品;其他非金属矿石;基本金属与加工金属;机械装备;电子设备与光学设备;运输装备;其他制造业与回收业。。中国与沿线国家间制造业共生水平也是基于该数据进行测算(23)考虑到篇幅原因,文中不再展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共生水平的具体测算结果,有意者可与作者联系索取。。同时,各国各年度GDP、人口规模、人均安全互联网服务器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中国对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数据来自各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各国地理位置数据来源于CEPII数据库;各国关税水平数据来自各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各年原油价格数据来自于美国能源情报署(U.S.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另外,由于ADBMRIO表中包括各国2000年以及2010-2017年的增加值贸易数据,而对增加值贸易共生度指数进行计算后只能获得2011-2017年的连续结果,因此本文主要以这一期间内的数据为支撑进行研究。

(二)制造业整体分析结果

1.静态面板结果

由于豪斯曼检验结果强烈拒绝原假设,故所构建的模型适用于固定效应,因此本文首先对模型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模型(1)-(4)中逐渐加入控制变量,可以看出总体结果较为稳定。在传统引力模型的核心解释变量中,lnGDPi,t的结果显著为正,说明市场规模越大,各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也就越大,从而促进中国不断进行生产和出口。lnDCi的结果显著为正,即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距离成本越大,中国对其增加值出口规模越大。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本文认为:第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两国(地区)的地理距离已不再是阻碍双边贸易的主要原因;第二,随着近年来中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世界各国对中国相关制造业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第三,地理距离越大说明沿线国家与中国的产品差异性越大,而其所带来的“偏好强化效应”(24)郭新茹、彭秋玲、刘子琰:《文化距离、文化贸易壁垒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则会增强沿线国家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表1 静态面板回归结果

注:括号中为p值;*、** 、***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

在衡量双边制造业共生水平的变量中,lnVATSDIi,t结果为正,但并不显著,系数也相对较小,说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制造业的相互融合对中国增加值出口具有“联动效应”,但在短期内这一促进作用影响较小且并不明显。lnVAESIi,t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中国与沿线国家制造业的相互竞争显著促进了中国对其增加值出口,即双边产业竞争的“技术倒逼效应”要大于“市场挤出效应”,从而不断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提升国际竞争力。lnVATIIi,t的结果显著为正,说明中国与沿线国家制造业的相互依存会通过“市场依赖效应”和“生产结合效应”促进中国对其进行增加值出口,且结合度越高越有利于中国进行增加值出口。lnVATCIi,t的结果为负但不显著,说明虽然双边产业互补会发挥“市场补充效应”,但单纯的互补关系也会导致双边贸易效率低下,即存在“效率缺失效应”,且后者的作用要大于前者,从而在总体上显示出负向的结果。

在控制变量中,lnLSi,t呈现出负向的结果,即双边劳动力规模之和不利于中国增加值出口。lnOFDIi,t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口在当期呈现出明显的“互补”关系。lnSISi,t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国良好的基础设施水平有利于中国对其进行增加值出口。

2.动态面板结果

考虑到内生性问题,本文进一步引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的一阶滞后项,并使用系统GMM方法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序列自相关检验结果显示序列在5%的置信水平上一阶自相关(p值为0.0484),二阶不相关(p值为0.7218),即扰动项不存在自相关。本文还进行了sargan检验,结果显示p值为0.2392,无法拒绝原假设,说明所选取的工具变量均有效。

表2 动态面板回归结果

注:括号中为p值;*、** 、***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

根据结果,在产业共生条件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造业增加值出口在滞后一期内表现出十分明显的“惯性”,即当期的增加值出口水平对下一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积极参与到以“一带一路”为框架的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有利于促进中国实现价值创造的进一步提升。具体来说,lnGDPi,t和lnDCi的符号与显著性均未发生非常明显的改变,结果较为稳定;lnVATSDIi,t和lnVAESIi,t的显著性都明显提升,说明相比于短期,中国与沿线国家制造业的相互融合与竞争在长期都更有利于促进中国对其增加值出口规模的扩大;lnVATIIi,t的显著性虽并未发生变化,但系数发生下降,说明在长期中国与沿线国家制造业相互依存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lnVATCIi,t结果显示在长期内双边制造业互补对中国增加值出口仍然有不利影响,但程度大幅降低;lnLSi,t的结果未发生明显变化;lnOFDIi,t在长期内表现出与短期相反的状态,即在长期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与中国增加值出口表现出明显的“替代性”;lnSISi,t结果在长期内更加显著。

3.稳健性检验

本文进一步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25)考虑到篇幅原因,文中不再展示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具体分析过程也不再进行赘述,有意者可与作者联系索取。。具体来说,本文从变量替换和方法替换两个方面进行。首先,选用VAM(增加值进口)这一变量对被解释变量进行替换并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其次,对原模型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回归,从而观察所得结果是否稳健。根据稳健性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变换不同回归方法以及不同被解释变量之后,主要解释变量的相关结果与本文所得出的结果总体上保持一致,说明本文所得出的结论较为稳健。

(三)分组与分行业分析

在整体层面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共生水平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进行分析之后,本文进一步从分组和分行业两个角度对不同情形下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1.分组回归结果

表3 分组回归结果

注:括号中为p值;*、** 、***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限于篇幅,各控制变量结果不再展示。

首先,由于“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众多,且各方与中国也有不同的合作意愿。因此,本文根据“是否有意愿与中国进行合作”这一标准将样本国家分为“意愿组”与“非意愿组”。具体来说,本文依据各国元首或首脑是否出席于2017年5月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来区分是否有意愿与中国进行合作。在样本国家中,共有13个国家参加了此次峰会,有12个国家未参加。根据结果(如表3所示),分组后结果并没有较明显的差别,但可看出“意愿组”结果与整体层面结果更加相似,同时双边产业竞争在“非意愿组”中更多表现出“市场挤出效应”,而在“意愿组”中更多表现为“技术倒逼效应”。因此,“意愿组”结果略好于“非意愿组”,即中国应更倾向于与有意向的沿线国家进行合作。

其次,由于“一带一路”倡议所包含的国家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双边制造业共生水平对中国增加值出口可能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将样本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组,并分别进行回归。具体来说,将处于OECD中的国家以及新加坡作为“发达国家”,将其他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可以看出,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增加值出口在长期表现出显著的“惯性”,而对发达国家则表现并不显著。另一方面,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增加值出口受双边市场规模的影响并不明显,说明中国对其增加值出口并非主要由市场来决定。同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间制造业的相互融合、竞争、依存和互补都促进中国对其进行出口。可见,发展中国家所表现出的结果要强于发达国家,中国应当继续与“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更加深入的经贸合作。

2.分行业回归结果

在行业分析方面,本文分别考察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增加值出口在制造业14个细分行业中的不同表现(26)考虑到篇幅原因,文中不再展示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具体回归结果,有意者可与作者联系索取。。结果显示,有10个行业的L.lnVAX系数为正,4个行业为负,说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增加值出口可以保持总体良好的势头。其中,C3和C15这两个行业表现出明显的“惯性”,而C4、C5和C16行业则表现出明显的反向作用。从传统引力模型变量结果来看,共有8个行业的lnGDPi,t系数为正,6个行业为负,其中仅C3行业的结果显著,其他行业结果均不显著;另外,有13个行业的lnDCi系数为负,其中C7、C8和C16结果较为显著,仅有C3行业的结果显著为正。从衡量产业共生的变量结果来看,融合性方面,除C16外,其他行业中双边制造业的相互融合均对中国增加值出口有正向的影响,且C3和C14的结果更加显著;竞争性方面,除C5行业显示为负,即“市场挤出效应”更加明显外,其他行业均系数为正,即“技术倒逼效应”更加明显,且C3、C8和C11行业的结果相对更好;依存性方面,4个行业系数为正,10个行业系数为负,且其中5个行业结果较为显著,可见在大部分行业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的相互依存都未对中国增加值出口起到促进作用;互补性方面,有4个行业系数为正,即对中国增加值出口表现出“市场补充效应”,另外10个行业系数为负,即表现出“效率缺失效应”,同时所有行业结果均不显著。

综合来看,在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中,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C3)的结果与制造业整体结果最为相近,也更符合前文所讨论的内在机理,其次为运输装备行业(C15)和电子与光学设备行业(C14)。这说明目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增加值出口主要依赖于这三个行业,这也与现实情况相符,也说明沿线国家对这三个行业的产品均有较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其他制造业与回收行业(C16)与制造业整体结果相差最大,而织物与纺织品行业(C4)和皮、皮革与鞋类行业(C5)的表现也不理想。究其原因,这些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各沿线国家都会有自己独立的生产体系,且某些国家的产品竞争力要强于中国,因此对中国相关产品的需求相对较少。除此之外,C6-C13这8个行业的整体表现较为一般,说明中国与沿线国家在这些行业内的合作尚不深入,进一步合作的空间较大。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基于“产业共生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增加值贸易数据从融合、竞争、互补和依存四个方面分析了双边制造业共生水平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整体层面来看,双边制造业的融合与依存有利于中国对沿线国家进行增加值出口,同时,双边合作不能仅在互补的基础上进行,也应维持一定的良性竞争关系;第二,从分组结果来看,与中国有合作意愿的沿线国家表现好于非意愿国家,区域内发展中国家的表现好于发达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较明显地促进了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增加值出口;第三,从分行业结果来看,在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中,食品、饮料与烟草行业(C3)、运输装备行业(C15)和电子与光学设备行业(C14)表现相对较好,其他制造业与回收行业(C16)、织物与纺织品行业(C4)和皮、皮革与鞋类行业(C5)表现较差,其他行业均表现一般。

为加深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促进实现区域内的“合作共赢”,本文提出以下相关对策建议:第一,深入推广区域内双多边国家自由贸易网络的构建以及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的建设,发展多层次、多领域、多产业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国与沿线国家制造业间的相互融合与依存水平,并在相互融合与依存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科学的竞争机制,进而不断提升各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区域内的投资贸易效率。第二,中国应当在与各沿线国家建立良好沟通机制的基础上针对性地与有合作意愿的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入交流,并不断扩大合作范围与规模。第三,中国应当继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食品、运输装备、电子与光学设备等行业内的贸易合作,不断增加对这些行业产品的出口规模,同时可酌情减少对纺织、皮革、鞋类和其他制造业等行业内产品的出口,从而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贸易并提高整体贸易效率。

猜你喜欢

双边增加值一带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的双边匹配策略
基于不确定性严格得分下双边匹配决策方法
基于不确定性严格得分下双边匹配决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