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强化疼痛护理对重症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疼痛程度产生的影响
2019-12-02王丽梅
王丽梅
(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 阜新 123000)
重症创伤骨科患者大多具有发病突然、病因复杂、病情危急等特点,同时伴有剧烈的疼痛感,刺激患者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情绪躁动不安,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心跳急剧加快,血压迅速升高,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仅严重影响到治疗的正常进行,而且可能成为猝死的诱发因素[1-2]。因此,对于重症创伤骨科患者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治疗的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增强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3-4]。本次研究着重探索分析强化疼痛护理对重症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疼痛程度产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重症创伤骨科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5.7±5.7)岁;病程1-4周,平均病程(1.5±0.6)周;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7例,平地摔伤5例,高空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5例,机器绞伤2例。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35.9±5.8)岁;病程1-5周,平均病程(1.9±0.8)周;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6例,平地摔伤6例,高空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6例,机器绞伤2例。2组间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创伤骨科常规护理和一般疼痛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对创伤进行清创、抗炎等处置,及时固定骨折部位,密切观察伤情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给予药物镇痛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强化疼痛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基础护理。①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于昏迷和颅脑损伤患者要重点观察其双侧瞳孔的大小及对光的反应情况。出现休克症状的患者可行有创血压监测,根据其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血压的变化关系,分析判断循环状况对输液进行指导。②保持呼吸道畅通,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呼吸道中的堵塞物,及时给予吸氧治疗,改善缺氧状况。③对于创伤部位进行清创、加压、包扎等止血处理,如果四肢出现大出血而压迫无效,应当立即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注意每隔1小时放松1次,累积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对于存在严重挤压伤或肢体远端严重缺血的患者,要谨慎使用止血带,避免导致肢体伤残。采用简易夹板固定骨折部位,并抬高患肢以减少出血。(2)心理护理。患者恢复正常意识后,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感受,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采用温和亲切的话语对患者所遭遇到的不幸表示同情,鼓励其勇敢面对现实,消除内心依然存在的惊恐不安的心理压力,保持平和开朗的心态,树立战胜伤痛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早日康复。(3)健康教育护理。对患者因骨骼和肌肉组织受到创伤所引起的疼痛表示理解,详细向其讲解疼痛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与患者一起分析疼痛产生的部位、疼痛严重程度及出现疼痛感的规律,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4)无痛或微痛护理操作。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的创面及伤口进行护理操作,以及改变体位时,应当把握好操作力度,动作要轻柔舒缓,避免暴力拉拽刺激受伤部位,增加疼痛感。指导协助患者采取合理的体位卧姿,有助于改善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状态,以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5)病房环境护理。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采光,保持室内整洁干净、空气清新,护理人员操作时应注意避免发出声音刺激患者。可在病房内张贴疼痛尺,在墙壁上或床头悬挂镇痛健康知识小贴士,有助于患者提高对疼痛相关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能够清楚地表达对疼痛的真实感受,掌握科学合理镇痛的方法,增加对于减轻疼痛程度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同时有利于医护人员对其疼痛程度进行正确评估。(6)转移疼痛感。指导患者采用听广播、听音乐、看电视、读书看报、与他人交谈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不安紧张情绪,降低对疼痛的关注度。根据疼痛出现的规律,护理人员在疼痛出现前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寻找其感兴趣的话题与其交谈,将其注意力吸引到对疼痛的记忆以外。(7)合理使用镇痛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密切观察其对镇痛药物的反应,调整优化用药剂量,最大限度降低用药剂量达到最佳止痛效果。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评估结果,选择多种模式镇痛,如果其疼痛评分值在6分以下,可采用抗炎药物及弱阿片类药物,若疼痛评分值在7分以上,可采用强阿片类药物。尽量控制镇痛药物的使用,避免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减少药物副作用对患者健康的伤害。可同时采用按摩受伤部位等方式,缓解疼痛感。
3 观察指标[5-7]:(1)疼痛护理效果。显效:疼痛感完全消失,睡眠得到充分保障;有效:疼痛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无效:疼痛感无任何改变,甚至加重。(2)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分值越低表明疼痛程度越轻。(3)生活质量评分,主要内容包括:进食、穿衣、行动、洗澡、总体生活质量等。(4)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程度。
4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2组间比较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疼痛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的疼痛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075,P=0.024<0.05),统计结果详见表1。
5.2 2组疼痛程度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疼痛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异(t=0.903,P=0.369>0.05),统计结果详见表2。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均有明显降低,而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6.643,P=0.000<0.05),统计结果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分)
5.3 2组生活质量评价对比:入院时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结果详见表3。
表3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5.4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2=6.049,P=0.000<0.05),统计结果详见表4。
表4 2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比较(n,%)
讨 论
疼痛是重症创伤骨科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持续而剧烈的疼痛可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心理出现巨大波动,造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治疗护理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其身体康复极为不利[8]。尤其是对于合并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猝死等不良事件发生。因此,对重症创伤骨科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其疼痛程度,促使其在无痛或者轻微疼痛状态下放松身心接受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9]。疼痛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生理反应,而是包括生理和心理等多种因素,传统的重症创伤骨科护理注重于对创伤部位临床症状的处置,忽视了疼痛感对于治疗康复的影响作用,未能将有效镇痛纳入重点护理范围内,因而镇痛效果不佳。强化疼痛护理的着重点在于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分散其对于疼痛的关注度,缓解其对疼痛的恐惧心理,降低疼痛的心理感受程度及所引发的应激反应程度。促进患者放松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用强化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的疼痛护理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进食、穿衣、行动、洗澡、总体生活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
综上所述,对重症创伤骨科患者实施强化疼痛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其对疼痛的恐惧心理压力,对于减轻疼痛程度、提高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