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干预护理在股骨干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19-12-02郭娜
郭 娜
(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 辽宁 大连 116021 )
股骨干骨折属临床高发骨折类型之一,多由高空坠落、跌倒、交通事故、外力撞击等情况引发所致,患者常伴有患肢局部肿胀、功能活动受限、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在围术期内不仅承受着巨大的生理痛苦,还承担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为了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干预路径,促进患者恢复,本文对舒适干预护理在股骨干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9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46例。观察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34-62岁,平均(48.29±5.37)岁;包括高处跌落21例,交通事故17例,摔伤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35-64岁,平均(48.71±5.23)岁;包括高处跌落20例,交通事故16例,摔伤10例。本次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参与研究的患者或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经X线检查确诊为闭合性新鲜骨折,均需行手术治疗;(2)依从性良好;(3)无手术史;(4)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1)精神病、帕金森、认知功能障碍;(2)合并其他心肺及功能障碍疾病;(3)恶性肿瘤;(4)合并股骨干陈旧性骨折;(5)妊娠及哺乳期病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入院登记、遵医嘱用药、健康宣教等内容。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生命体征监测舒适护理:医护人员用耐心、温暖的态度为股骨骨折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术后用温水帮助患者擦拭胸部上方及下腹部等处,保持患者皮肤干爽清洁,然后贴上电极,与心电监测相连接,为患者讲解仪器运行过程中会伴有噪音,属正常作业现象,切勿紧张害怕,指导患者放松心情,医护人员定期更换贴敷部位12h/次,防止患者皮肤产生不适感,避免皮肤瘙痒,提高监测舒适度,同时尽量调低监护仪工作音量和亮度,进一步减轻仪器运行对患者日常康复休养产生的不良刺激。由于术后患者的体温在1-3天内会发生波动现象,为了有效降温,医护人员可采用温度38℃-43℃的温水为患者进行擦浴,避开手术创口处,预防创口感染,当患者体温超过38.5℃时,医护人员需遵医嘱给予患者退热栓、退热药干预,在擦浴期间注意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切勿随意暴露患者身体,告知和指导患者家属及时帮助患者更换衣物,严防感冒。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术后平均每15-30分钟进行血压测量,待患者血压平稳后可适度调整为每1小时监测1次,测量间隔期间尽量松开血压袖带,定时为患者按摩四肢,减少深静脉血栓事件发生。(2)体位舒适护理:术后取健侧卧位和平卧位,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翻身方法,定时协助患者翻身,1h/次。部分患者侧身时会出现创口牵拉疼痛,对此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告知患者疼痛出现的原因,调节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做好各项答疑解惑工作。在患者向患侧倾靠时,可在腰腹、脖颈、小腿弯等处安放靠枕,提高卧床舒适度。(3)并发症预防干预: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极有可能出现肺部感染、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医护人员在术后需鼓励患者咳痰,遵医嘱每天予以患者雾化吸入干预,改善患者围术期置管过程中咽喉部产生的不适感,提高患者鼻咽部、口腔等处舒适感,促进痰液排出。(4)心理护理干预:根据患者实际病况,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在关注患者生理变化情况的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情况,结合患者心理情绪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帮助患者宣泄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心理情绪,同时为讲解患者术后恢复事项、术后护理方法,讲解患者成功康复案例,邀请预后良好的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举行病友交流会,帮助患者重塑康复信心。(5)疼痛护理干预:采用听歌转移注意力、蛇形灯照射、冰敷等方式对患者实施全面镇痛干预,加强患肢消毒、抗菌感染等局部护理工作。(6)康复训练:遵医嘱协助患者尽早展开康复训练,包括负重练习、踝关节训练等内容。比如,在踝泵训练中,令患者将膝关节伸直至最大角度,展开背伸、跖屈锻炼,单次训练时间8-10秒,每组练习15次,5-6组/d,根据患者病况灵活调整运动量,以患者耐受为宜。
3 观察指标:(1)根据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判定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评分包括疼痛30分、活动度18分、肌力10分、屈曲畸形10分、功能22分、稳定性10分6个项目,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越好。①优秀:评分≥85分;②良好:评分70-84分;③尚可:60-69分;④较差:评分≤59分,膝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①+②)/46×100%[2]。(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情况,满分10分,VAS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剧烈,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严重疼痛:7-10分[3]。(3)根据主治医师记录的治疗报告统计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褥疮、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
5 结果
5.1 2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恢复优良率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对比(n,%)
5.2 2组干预前后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的VAS评分依次为(7.91±1.53)分和(2.35±0.86)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的VAS评分依次为(7.76±1.58)分和(4.29±1.07)分,干预前2组患者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t=0.463,P=0.322),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9.585,P=0.0000),观察组(t=21.485,P=0.0000)和对照组(t=12.333,P=0.0000)干预后的VAS评分与本组干预前相比较明显降低。
5.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52%(3/46),包括褥疮1例,深静脉血栓1例,肺部感染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09%(12/46),包括褥疮4例,深静脉血栓3例,肺部感染5例。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x2=6.452,P=0.011。
讨 论
股骨干骨折极易引发患者局部水肿和疼痛感,目前多采用内固定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患者术后常伴有焦虑、紧张等负面心理情绪,部分患者会出现肿胀延期消退、伤口延期愈合等情况,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4]。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注重术后护理工作,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加强感染预防、功能恢复锻炼,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5]。
临床实践证明,在围术期内对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感染事件,促进患者恢复[6-7]。本文采用的舒适干预护理方案通过生命体征监测舒适护理、体位舒适护理、并发症预防干预、心理护理干预、疼痛护理干预等护理措施,能够充分结合患者实际病况,尊重患者个性化心理需求,给予患者全方位的舒适护理服务,改善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不适感,缓解患者围术期内的紧张、焦虑情绪,在考虑患者实际耐受度的前提下灵活调整康复训练计划,促进患者预后肢体功能恢复,预后良好。有学者研究发现,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实施舒适干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重塑受损关节,预防关节粘连、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事件发生,促进血运,预后效果理想[8]。与上述分析一致,经本文实践发现,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5),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加显著。干预前2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2组患者干预后的VAS评分与本组干预前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说明经过干预后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加明显。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9%(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控制效果更加理想,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实施舒适干预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缓解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预后效果显著,因此具有积极的应用与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