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2019-12-02张海滨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年18期
关键词:战场士兵军事

文/张海滨

物联网其本质上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应用技术,是各种感知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集成应用。目前,有多个国家在军事上应用了这种技术,来提升部队的战斗力。而我国也日益重视其物联网的建设工作,在国家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军队建成数字化、信息化的部队,使部队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我国现今的关物联网还处在发展阶段,许多关键技术和环节还在探索之中,构建体系化的成熟军事物联系统,对我军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先采集数据进行数据传输,到交互融合处理,最后到人或物体,使用信息传感设施,比如:射频识别装置(RFID)和红外传感器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根据约定将物品和互联网连接从而实现信息交换和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和监控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中的“物”可以将其定义为各种信息的终端,比如:RFID、计算机、通信设备、GPS等,其本质是网,是互联网概念的延伸和发展,同时又是实现智能化感知定位跟踪和管理的一种理念。

2 物联网技术在军事普及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规范化问题

物联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技术,需要有标准的硬件和软件及传感器等技术,才可以将分布在各处的物体接入物联网中,从而达到真正意味的“物联”。过去的设备是通过将硬件和装备机械改造来接入物联网,但是所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应用的普及。

2.2 数据安全问题

如何在军事上普及物联网技术且同时保证信息的安全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由于大部分物体都是通过无线网进行互联和互通的,因此必须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才能确保在军事领域获得更好的推行。

2.3 资源成本方面

在军事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涉及到了多种设施,比如:无线通信、数据传输、信息系统的研发,因此便需要有数目较大的资金预算,这会使得此技术的应用受到阻碍。

3 物联网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探究

物联网技术在军事领域从战场管控到战时信息感知、从后勤保障到装备管理,从武器监控到兵员管理,均可以使用此技术。主要应用有:智能控制、战场感应、精确作战等。这种技术在军事上的核心点在战场趋势的感知、智能评判及行动控制着几个因素上,可以进行全方位、全频段的运作,提高对敌方的透明度,并提升我方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作战能力。同时综合了信息收集、智能识别和信息处理等技术,能够将战场中的诸如人员、装备、卫星、空中检测器、后勤保障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给指挥人员及时的信息从而加大对现场的控制,让战场军人可以更加了解战场态势、人员分布情况,促进协作,做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打击力度,实现三军互联互通,使得军队有全方法为作战的能力。

3.1 物联网在战场控制上的应用

信息时代最为重要的是“感知”和“透明”,各大军事强国在战场感知上都非常重视。战场感知是侦察手段结合产生的新概念,也是军事理论深化的结果。应用了物理网技术,可以实现传感器至射手的自动感知、数据传送、有效指挥、控制活力这个过程的信息链条,精确了解地方兵力分布状况、武器配置情况、运行轨迹以及作战地形等多个信息,可以实现实时掌握并有效、精确、全面的控制战场。

3.2 平时部队管理应用

物联网技术有利于建立一个额预警、指挥、控制防护的多功能信息管理系统。在营区可以开发出车辆自动识别技术,将RFID识别器与环形线安装在检测器的检测处,从而有几十米的读取范围,对来往车辆进行自动识别、实时记录非法进出报警、信息查找等多项功能。但未有环形线圈检测器的车辆出入时,警报器会发出报警信号,实现了车辆信息的数字化和自动识别化以及车辆申请的网络化以提升战斗力。同时当士兵在通道中进入时,RFID系统亦会自行识别其身上标签中携带的信息从而确定士兵身份。若果是没有识别出,则红外传感器会发出警报信息。营区的重要位置均应该安有影像传感器,加大对营区人员的动态管理,从而提升防入侵的智能管控。另外需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入侵智能管理系统,由地下、墙上、安装的传感器可以与无人机、卫星和雷达等构建而成,从而有效感知敌军是从地下还是空中开展入侵行动的,最终确保营区的安全。

3.3 后勤物资器材保障应用

由于一般的军事行动作战区域辽阔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战斗消耗比较高,而据此为了确保战斗中物质的品种、数量及连续性等能够得到满足,就需要后勤指挥部有较高的自动化和可视化技术,这便给了物联网在后勤不发挥作用的机会。

后勤部队能够应用RFID技术来解决仓库管理方面的问题,把RFID标签贴在有无源标签的物品上由于这种标签内有多种信息,可以通过RFID识别器进行自动识别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后台管理系统中,从而让指挥部及时掌握物资存储有关信息。增加物资的流动效率,降低操作失误情况发生,减少管理成本,提升工作效率。RFID技术同时还能够帮助仓库管理人员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掌握库存水平,避免因为货物损耗等原因而产生了缺货现象。利用RFID技术可以准确快速从大量货物中查找到所需要的物品。灵台RFID技术在追踪上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通过建立战场路途物质管理,在军用物资上的有源射频标签和沿途的识别器与信息平台联结上。在物质通过读取点后识别器会车辆中读取数据信号,再传输到物资管理数据库中,从而实现信息共享的目的。通过此平台可以让各个指挥人员获得准确的有用信息,让战场资源可以动态优化,让资源可以发挥其最大的用处,提升后勤保障工作效率。

另外为了进一步明确后勤需要可以使用信息化的士兵系统,建立一体化的后勤组织体制以预制士兵单兵后勤需要,以及配送物质确保体系等。具体方式为:让士兵均携带有RFID识读器,从而可以自动读取枪支弹药,食物的无源射频标签,将这些精细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指挥部门随时了解士兵的物质消耗状况,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物质分配,一提高军事后勤保障工作效率。

3.4 战时敌情侦测应用

这个方面可以用超微型传感器,建立一个战术侦察传感网络,用无人机向敌方目标部署各种智能微尘。这些传感器有同步查看、追踪和归类的功能,会侦察近距离的地形、敌军部署情况和转变及敌军的活动范围。此外还能够融合飞艇、无人机、卫星,从而构成全时域的侦察监视预警系统,追踪提升目标的定位和评估效果以及感知战场的能力。

3.5 作战应用

在未来若是想要有一个行动快速、杀伤力更强且可以让指挥人员及时了解战场的情况的军队,有必要建立一个数字化的网络战斗系统。能够做到连接和共享所有单位及情报资源。需要士兵随身携带小型机器人进行侦探和排雷工作,同时为士兵提供俯视视野和战场的情报资料,帮助士兵采取适当的行动,同时有日夜监视作战的能力。因为无人侦察机可以在空中悬停进行侦探,将士兵的视野扩大了100里,另外将范围数据进行传输让地面指挥人员可以同时在空中监视和通讯。发现目标可以通过无人机武装直升机进行攻击,给地面提供火力支援,同时也能够给前线提供物质支持。无人机又能够在不开自身雷达的状况下,将整个系统的信息进行共享精确打击目标,有一定的视野隐秘性可以获取视野盲区的资料。

3.6 战场医护保障应用

在未来战场上受伤的士兵可以通过通信网络呼叫医疗救助,可能够使用物联网制作一个单兵生命检测仪,对战场上伤员的定位搜救并确认身份。电子信息传感器也可以监测生命体征及医疗保障,从而做好对士兵的应急救援工作,可以更加精确的调动医疗资源,提升医疗保障。

4 结束语

关于物联网应用与军事上的标准、技术和运作模式等方面目前还不够成熟,部分高端应用仍不能完成,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军事上的应用将逐渐广泛起来。我国若想要在军事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加大在物联网技术于军事方面的探究应用。

猜你喜欢

战场士兵军事
英军士兵正在放飞Puma-LE无人机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C-130:战场多面手
士兵独白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
也门,西方反恐的第三战场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