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2019-12-02郝英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郝英娥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1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也可界定为互联网和其它行业的融合。不同行业背景、行业要素以及知识技能的高效融合不但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各个行业领域的产业升级和改革创新,也给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双创领域教育发展不能偏离互联网+的大趋势,要能够适应行业的交叉影响。在强化我国产业和技术创新力度的基础之上,要顺应“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建立创业新常态,进而对我国传统行业予以变革创新,为“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环境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创业优先注册、创业贷款利率低等是政府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提供支持的有利政策,通过鼓励创业来全面提升我国大学生就业率,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潮流里,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奠定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带来全新的环境和政策,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创业模式,给广大高职院校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侧重于对学生技能应用方面的比赛,却忽略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及改革优化等方面比赛的研究等。近年来,中国高校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普遍是针对教学模式、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实践条件等客观领域的改革,对双创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的研究则相对单一化,如何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全面提升我国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双创能力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 互联网+”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付宁围绕“互联网+”针对我国高校双创教育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大量研究“互联网+”时代背景对我国双创的具体影响以及当前国内高校双创教育现状,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构建了能够顺应时代特色和时代需求的教育体系;首先引导大学生去深入了解“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逐步强化自身的双创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实践应用整体水平,为“互联网+”时代双创平台的构建奠定强有力的创业条件,通过新技术仿真模拟创业氛围,全面提升高校学术的创新积极性和实践应用水平。逐步将“互联网+”获取的新资讯和双创教育领域相融合,进而为高校大学生双创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
国内学者苏红丽围绕“双创意识、双创课程”等角度探索了一套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新模式。对双创意识和理论结构的创新为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双创实践平台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而实践平台同时也给我国双创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践的基础,通过对课程进行多元化改革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双创多元化技能能力,并且利用实践平台增强了大学生的双创实践水平。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3.1 “互联网+”与行业要素融合,塑造双创新理念
“互联网+”时代对我国高职院校双创人才的双创意识和双创精神等层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要树立当代高校大学生双创理念,塑造双创良好氛围是达到新时代双创目标的基本需求,高校学术具备较强的双创技能专业性,将互联网和相关行业要素予以有效融合,塑造全新的双创理念。基于互联网+时代,可以利用海报宣传、校企合作等多种渠道为我国双创教育塑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融合不同行业的双创要素,加大对高校学生双创理念的宣传和培养力度,让高职院校和大学生都能够意识到双创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互联网思维,彻底打破传统滞后的就业和创业思维。
例如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无论在建造或者信息技术方面,或者再原材料以及管理理念等层面,较之传统建筑产业有着非常大的转变,不但保留了建筑业本身的个性化特征,也融合了互联网互联网+新思维。高校师生可与互联网企业构建交流平台,依据专业特征将互联网思维融合到双创水平的培养与提升环节中,并且利用校企合作搭建彼此的行业交流平台,全面推动互联网思维和我国建筑行业的有机融合,进而为我国培养一大批能够符合“互联网+”时代时代特征的双创专业人才。
3.2 线上线下多元融合,提高双创拓展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可以利用新媒体构建线上线下有效融合的多元化双创教育模式,健全双创教育内容和体系结构。线下教学和实践主要侧重于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要进一步优化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利用更新颖而生动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大学生双创学习的兴趣,打好扎实的双创理论和实践能力基础,做好双创入门的引领。利用新媒体,进行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扩展线上双创教学范围,将线上双创教学模式作为线下教学的补充,新媒体凭借强大的互联网优势能够为我国高职院校双创教学知识技能的有效拓展奠定强有力的线上学习平台,并且可以促进大学生对线下学习和实践的反馈互动,全面提升大学生双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3 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融合,提升理论应用能力
实践是检验理论学习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不但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也有必要构建具备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或者创业园,为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双创实践提供基础条件。在开设双创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必须加大和专业理论和技能相关的双创实践活动,通过举办各类创业技能大赛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予以综合测评;可以定期举办高校双创大赛、或者通过创客空间以及创业社团等形式对双创思路予以扩展,通过各类竞赛的形式吸引广大高职院校学生的积极参与,强化他们的创新创业思维,开展创新视野,进而保障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通过各类创业竞赛和互动获得较好的应用。
4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双创意识和知识技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各大高职院校在优化原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之上,要加强对学生跨行业跨领域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理论和实能力,能够把握跨行业双创各大要素、加强技能与知识的有效融合。不但具备良好的互联网思维和创新创业意识,也掌握着扎实的理论技术能力,如此一来才能够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和挑战,才可以开创出更多的好创业项目。要基于互联网特色,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予以完善,全面提高学生的双创水平,通过持续强化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探索出一套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特色的双创人才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