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对策

2019-12-02谢曼丽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数码世界 2019年3期
关键词:政治素养思想

谢曼丽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近年来,高校学生在互联网中投入的时间一直呈上升趋势,网络的信息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在其为学生的资料文献收集提供便利的同时,它所带来的价值观、思想系统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由于当代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与社会接触较少,难免思想单纯,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诱导,从而滋生出错误的社会认知、消极的情绪以及从众的心理,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结合互联网现状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中刻不容缓的责任。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期下的特性

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 如今互联网中充斥的内容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每年引起大家关注的“双十一”等类似的节日,各类购物平台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需要,因此在该种环境下,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更多的放在了网络上,要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遵循现状,改变旧有的教育模式,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新方法。尤其是在网络盛行的时期,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又能呈现出多种特性:

(一)更加开放

目前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网络可以让某些腐败行为在一夜间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网络可以让民意迅速反映到有关部门。大多数政府部门有了官方网站,不少官员还公开了自己的博客,并且网络上不断增加的各类社会能人的生活经验、读书笔记、教学视频,使得从前闭塞的消息变得更加的开放自由,大学生们可以轻松的从网络中获取自己需要的各类信息,在高校的日常沟通中,学生、老师大都会使用聊天工具进行学习等相关的交流,这大大缩短了老师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使老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并可以及时的为学生做出有效指导,因此,通过正确使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许可以达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作用。

(二)互动性更高

我们在进行互联网教育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力,通过互联网教学,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并且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达成互动,这大大增加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使学生可以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诙谐幽默的讲解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活泼生动,激发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比如,学生在微博等媒体上看到了相关的信息,自发的进行评价,讨论,这无疑是增加了学生与高校沟通的桥梁,当学生的众多思维发生碰撞,就会有更多的创新,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基本目的。

(三)平等性

"互联网+"时期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平等性的特性,学生不会因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生活观念等差别而遭到差异待遇,个体与个体之间是互相对等的。从某种水平上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愈加注重发展个性的需求,不再是一味地强调灌输,是愈加注重引导和启示,在展开思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针对性教育,有利于协助学生不时完成价值,提升才能和超越自我的自信心。

二、"互联网+"时期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在网络教育发展迅速的当下,互联网中充斥的信息繁多且杂,互联网一方面作为媒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供学生快速查阅资料及文献,但是由于互联网过于开放与自由的特性,学生对于接受的信息内容无法进行高质量的筛选以及正确的判断,错误以及消极的内容无疑会腐蚀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同时,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快速获取对自己有用的资源,这也同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对信息区分力缺乏

互联网逐渐充斥我们的生活的过程中,也在不断为我们带来各种资讯和思想,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固有的观念和想法,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不断丰富我们生活,提升我们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也会为我们带来暴力、消极、三观不正的负面信息,由于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里,因此难免思想单纯,容易受网络盛行的潮流影响,经常沉浸在这类信息中,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消极、偏激、价值观扭曲等恶劣的影响,因此,提升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传播正确的网络使用价值观,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对新媒体过度依赖

互联网上的信息五花八门,现今的各大运营公司都以宣传抢夺用户时间为基础,推出各类容易吸引使用者眼球的活动、游戏等,这些对于大学士的诱惑力很大,以致于不少学生每日沉浸在互联网中,玩游戏、看小说、追剧、聊天…..在当前的高校中,我们经常看到无论是上课还是在图书馆,或者是在学校食堂,学生的第一目光永远在手机上,网络信息掠夺了绝大部分学生的空闲时间,使其沉溺于虚拟世界,不思进取,无法专心研究学术知识,不能在大学学习中取得较大的进展,并且,就目前的研究显示,很多大学生已经对网络产生了依赖性,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此,教导大学生合理分配用网时间、引导其回归现实生活也是当下的教育难题。

(三)传统教育形式僵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无疑就是学生根据课表、到了一定时间便坐在教师里听老师提前准备好的备课讲解,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大打折扣,并且由于教师的特殊性,很多学生会认为老师的权威很大,从而不敢和老师近距离讨论学术问题,很多学生对于导师、教员都保持着很大的距离,保持着太过敬畏的心理,在课堂中不敢发问,实际生活中不敢与老师聊天,这些使得老师对学生的了解越来越少,因此在上课过程中难以理解学生的心理,课间氛围不免会变得枯燥无聊,从而导致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手游等,那么如何结合当下的互联网改变现有的传统教育方式呢?这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互联网+"时期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互联网+"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这对于教育者来说也是一场较大的机遇,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结合时代背景,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网络信息鉴别力,使其能较大限度的使用网络的积极面,远离网络的消极面。

(一)提升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是当下经常被人提起的话题,当网络中出现相悖的两种言论时,我们应该如何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这是当下大学生需要提升的重点,毋庸置疑,对于目前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经过了多年的教导,已经具备了不错的网络素养,但是在目前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大学生也会容易迷失自我,随意跟风,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素养,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

首先,教书育人,上行下效。要想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素养,就需要开设相关的教学课程,将网络素养纳入日常学习中,让学生意识到网络素养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请一些专家、学者、教育家在学校开设讲座,鼓励学生前去听讲,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于网络素养的看待,使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仍能坚守自己的观点,不盲目从众。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应用班会、座谈会等普遍展开网络平安主题教育活动,不时践行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使其树立起思想防线,传送网络正能量;

然后,学校可以开设相关教育活动,通过组织观看视频,或者以网络素养为题向学生征文,使学生自主查询了解网络素养的相关知识,深入学生对网络素养的认识,使其能对网络信息有一定的警戒心理,不跟风,不同流合污。

最后,针对近期网上遍布的学术不端的热点,老师应该及时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增加学生的诚信意识,进步其思想素质。

由此可见,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建设对于当前高校学生素质建设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营造网络平台文化气氛

建立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是当前高校需要注意的重点,学生的学习与学校有很大的联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正能量的校园氛围可以增加学生对网络环境的正确认识。

首先,在学校相关的网站,如微信,微博,官网等平台增加相关教育信息,引导学生养成关注学校官方网站平台的习惯,从而经常在平台中进行思想建设推广,从而引导大学生对信息有自己的鉴别能力。

其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在学校设立相关横幅,提倡正确合理使用网络,弘扬自信、乐观、不盲从的价值信仰,从而减少学生人云亦云的网络现象。

然后,对现有平台中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抛弃消极错误的信息,让学生接触到真正有用的学习资料,在社会热点引发,学生思想发生摇摆时,要积极采取相关行动,增加正确引导的资料文章,第一时间发出声音,以免学生误入歧途。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新出现的“网络热”不仅仅是我们教育中的一次更新,同时也是与传统教育碰撞,在传统教育中出现的一次创新与颠覆,因此,在教育进行中,难免会导致教育理念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1、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运用目前的教育途径,微信,QQ等,像学生传播正能量,把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思想浸透到学生的大脑中,在其思想中构成新的学问构架和理论体系,并内化为本身的行为涵养和先进的学习理念,增加其自主选择能力,可以自主盲目抵抗各类异元认识形态。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网络热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能深入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教育工作者应该将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搭建新认识形态的平台,通过官方微博,公众号等和学生近距离互动,在进行推广工作时,多与学生交流,多听学生的意见,从而可以达到优化当前工作的目的,使思想政治教育推广更加符合人性,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而言之,互联网作为当今社会的主流,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同时,它消极、错误、歪曲的言论也在蚕食学生还不完善的心理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心理防御系统,提升信息鉴别力,增加其主观自信心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作为大学的教育者,我们应该借助网络的积极力量,将正确、上进的价值观植入学生的内心,使其不被社会舆论所左右,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跟风,不盲从,使其构成网络自律认识和理性判别力,营造良好的网络平台文化氛围,老师应该适时改变教育方式,建立正确意识形态的平台体系,帮助学生减少网络劣质信息,从而让其建立独立、乐观、成熟、稳定的健康心理意识。

猜你喜欢

政治素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