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交互设计运用与发展
2019-12-02袁佳伟李欣宇龙栩黛邱吟风湖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学院
袁佳伟 李欣宇 龙栩黛 邱吟风 湖北工业大学 工业设计学院
第一:什么是沉浸式阅读体验设计?
沉浸的字面意思就是让人专注在当前的目标(由设计者营造)情境下感到愉悦和满足,而忘记真实世界的情境。
娱乐,活动,教学展览等等需要长时间吸引人注意力的活动适宜使用。
而新闻注重高效,信息获取,以效用为目标的活动不适宜。换句话说快节奏的生活场景的类的app不适合。相反哪些偏安静、格调品味生活的哪些app是非常合适的。
沉浸就是让人专注在当前的目标(由设计者营造)情境下感到愉悦和满足,而忘记真实世界的情境。
自上而下的流式排版方式。相比于左右滑,向下滑动体验比较顺畅,不会有明显的卡顿感。
沉浸式体验往往即包括人的感官体验,又包括人的认知体验。
把设备这个概念模糊掉,将信息融入到我们周身的环境之中,所谓的“内容”与“看内容的人”会慢慢融合在一起。这个过程中的设计,我们就叫“沉浸式设计”
用户在体验过程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例如购买的目的,或是放松自我,纯粹的玩),也就是不能让人感觉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干嘛,对用户的交互行为有即时的反馈,让人感觉任何互动都有回应,并且是在可接受范围时间内的响应。
体验因素:
用户行动与知觉的融合
注意力集中(用户的专注力非常高,是心流状态中非常重要的特点,)
用户对活动有绝对的主控感
结果因素:
失去自我意识
对时间的错觉(时间认知缩短或拉长)
对用户而言,上下滑动更容易排版。从信息呈现的角度来讲,流式展示更容易体现故事更容易表现出故事的开始,情节发展过程,乃至高潮,最后结尾的节奏感,呼应上文提到的观影体验。
传统的手机状态栏是呈现出黑色条状的,有的和手机主界面有很明显的区别。这一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视觉宽度,界面面积变小。
沉浸式是APP界面图片延伸到状态栏, 应用本身沉浸于状态栏,所以如果第三方的软件没有为状态栏分配图片,那么自然就是黑色。顶端的状态栏和下面的虚拟按键都隐藏,需要的时候从边缘划出。
沉浸模式。当启用该模式,应用程序的界面将占据整个屏幕,系统自动将隐藏系统的状态栏和导航栏,让应用程序内容可以在最大显示范围呈现,增加大屏体验,而当需要查看通知的时候只需要从顶部向下滑动就能呼出通知栏。
沉浸模式实际上有两种:
沉浸式实现原理其实是使整个activity布局延伸到整个屏幕,然后使状态栏变成透明色,有些手机会有导航栏,同样也可以把导航栏变成透明色,这样会使一些app更加美观。
一种叫“沉浸模式”,状态栏和虚拟按钮会自动隐藏、应用自动全屏,这种模式下,应用占据屏幕的全部空间,只有当用户从屏幕的上方边沿处向下划动时,才会退出沉浸模式,用户触摸屏幕其它部分时,不会退出该模式,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阅读器、杂志类应用。
另外一种叫“黏性沉浸模式”,让状态栏和虚拟按钮半透明,应用使用屏幕的全部空间, 当用户从屏幕的上方边沿处向下滑动时,也不会退出该模式,但是系统界面(状态栏、导航栏)将会以半透明的效果浮现在应用视图之上,只有当用户点击系统界面上的控件时,才会退出黏性沉浸模式。
在用户会花较长时间并集中绝大部分注意力去与产品进行交互时,可以使用沉浸式设计。沉浸式设计的意图在于尽可能排除用户关注内容之外的所有干扰,让用户能够顺利地集中注意力去执行其预期的行为,并且可能会利用用户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来引导其产生某些情感与体验。
在形式上,沉浸式设计通常会隐藏或去除其他界面通用、但对沉浸式内容会造成干扰的界面元素,在 iPhone 上如 Status Bar、Navigation Bar 等,在桌面操作系统中如任务栏、Dock。另一方面,采用沉浸式设计的界面通常可以完全无视该系统的设计规范。
绝大部分游戏界面是典型的沉浸式界面。不过在非游戏应用中,沉浸式设计也有被使用的机会。
某些非碎片化的阅读界面会隐藏 Status Bar 和 Navigation Bar 等元素,将屏幕完全交给文章内容。个人认为这也算沉浸式设计。
沉浸式设计在显示生活中的体现:
比较常见到的就是游戏,AR,VR,这些首先它们不能进行时间设定,尽可能的屏蔽显示为世界,营造十足的氛围,有非常强烈的代入感,。
KTV 网吧 赌场都是沉浸式场所,封闭昏暗的氛围容易让人进入状态。
健身房也是一个好的例子,激情的音乐,多人的齐步训练,使人亢奋的魔性动感单车,这样的环境让人想用尽一切的力气去运动,挥洒汗水,倾情忘我。
1.手机自带软件照相机便运用了沉浸式,当你打开照相机时就会发现就没有状态栏。这样你会忽略时间和手机接受的消息等等。当你想要看这些信息时手指轻触下拉即可看到,但是短暂时间过后自动收回或者你按任何一个焦距点就会自动收起。
2.还有视频软件分为两种普通视频软件和短视频软件。普通视频软件一般都是全屏后会进入一种沉浸式,但是下滑或者退出全屏就会出现状态栏,但是也有例外的,比如韩剧TV,这个软件运用的是全程没有状态栏,如果想看时间只能退出视频。短视频软件大部分会希望自己的方向是沉浸式的,有的是隐藏状态栏有的是状态栏透明全屏播放。
3.购物软件也在向沉浸式方向发展,尽可能让人有进入商场后挑选衣服的投入状态,现在会用大量信息抓人眼球,大量的细节图和视频让人有了对产品三维立体的想像,现如今也在大力发展3D动态图和VR等虚拟现实方向,让人购物更加真实投入。
4.学习类软件也喜欢沉浸式的运用,学习类软件大多有一套基本的让学习者沉浸的理论,会隐藏手机状态栏,但是会有时间计时或者倒计时,并且设置自己软件特色的奖励机制,当你没有完成任务想退出时,它会提醒今天任务并没有完成,不能得到奖励。或者用游戏方式进行引导学习,吸引兴趣。
5.时间安排类的APP也更需要沉浸式作为辅助,现在最流行的就是番茄工作法,这是一套系统的具有沉浸式功能又有效率的一种工作法。番茄工作法让时间的慨念从“点”变成“块”,让我们对时间的分配变得有迹可循。使用番茄工作法可以提高对工作量的预估能力,知道“这个任务要几个番茄完成”,而从消耗的番茄时能够明确的能看出自己的工作效率。这个工作法的优点是 时间分块管理保持专注 主动抵抗干扰 提高你的规划能力 这个方法不是适合所有人但是它适合大部分人,但是不适合搞创新的人使用。
APP未来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沉浸式体验
虚拟、增强和混合现实正在改变人们感知、与数字世界互动的方式。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市场目前处于青春期,而且还是碎片化的。人们对该领域的兴趣很高因此催生出了很多新奇的虚拟现实应用。为了推动切实的商业利益,企业必须审视VR和AR可以被应用在哪些具体的现实生活场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加强设计、培训和可视化流程。在未来30年里VR和AP也即将结合进入APP的运用方式,APP的沉浸式就不再是简单的理论和屏蔽手法实施,而是结合人工智能和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结合与发展创造新型增强式沉浸型的体验方式。也会带着APP进入一个新的方向发展,让人们全方面的运用所有感官器官,进行无痕式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