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氢生产系统自动控制的优化
2019-12-02张旭
文/张旭
氯化氢是现阶段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工业材料,目前我国氯化氢产量较大,生产效率较高,但是很多氯碱公司氯化氢生产系统自动控制仍然存在问题,致使生产环节存在安全隐患,这在生产中会危害生产人员人身安全以及企业利益,所以对氯化氢生产系统自动控制的优化研究具有鲜明显示意义。
1 氯化氢工业生产流程
在现阶段的工业生产中,对于氯化氢的制取主要应用的是电解法,此种方法在应用过程中,生产成本较低,并且生产周期较短,可以满足大规模的氯化氢制取。电解法生产氯化氢工艺流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将饱和的食盐水进行电解,食盐水在电解的作用下将会产生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具体的化学反应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程式呈现:2NaCl+2H2O== 通 电==2NaOH+H2↑+Cl2↑。第二步,在得到氢气和氯气之后,将会让二者进入到石英制的燃烧嘴中,并点火燃烧,氢气与氯气在充分燃烧之后,生成氯化氢气体,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此种化学反应可以通过以下反应方程式实现:H2+Cl2=点燃=2HCl。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因为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所以在反应过程中需要应用过量氢气进行生产,以此保证氯气充分反应,防止氯气对空气污染。
2 原控制方案
为了使氯化氢的体积分数维持在94%-96%,生产过程中就需要将氯气和氢气的摩尔比控制在1:1.05 和1:1.10 之间,在参考以往仪表数值基础上,氯碱企业将会选用特定的调节阀以及流量计,氯气的流量应用自动控制手阀进行手动控制,氢气进入流量由氢气自动控制阀控制,但是氢气控制阀会根据氯气流量变化不断改变,应用此种形式,实现自动气体进入流量选择,维持合成炉内氯、氢二气配比合理,确保氯化氢的生产纯度。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流量计发生偏移或者是自动控制阀发生定位偏差,工作人员没有办法做出及时的调节,致使合成炉内反应物配比失调,不仅会降低氯化氢纯度,还会产生安全隐患。
3 优化控制方案
3.1 流量与阀门开度
为了让氯化氢生产系统自动控制更好的发挥作用,需要对生产中的流量和阀门开度进行分析,因为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对二者数值的监控,来下发报警和生产指令。对于二者正确运行参数的收集,本文选取一台市面上常见的合成炉进行试验,其中合成炉为新采购样本,并且此合成炉设计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试验时长为三个月。在三个月期间,试验人员对合成炉运行数据、流量、阀门开度进行了准确记录,之后与原有计算值进行比对,在合理偏差范围内,选取了部分代表数据,可以绘制出流量和阀门开度的函数曲线。通过对函数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到实际气体流量与计算气体流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将此中关系写入到DCS 程序中,为氯化氢生产系统的自动控制提供数据支持,在合理的数据支撑下,原有控制系统对流量和阀门开度的控制就可以更加准确,促进氯化氢生产更加规范,提升整个生产环节质量。
3.2 报警设置
为了进一步优化氯化氢生产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本次优化在DCS 程序中加入了报警设置,报警设置的依据就是阀门开度与流量曲线。首先在DCS 程序中设置报警数值,数据波动规定为±2%。当合成炉运行数值不符合阀门开度与流量函数方程,则立即发出报警信号。然后,工作人员接受到报警信息,立即将自动控制转化为手动控制,让阀门开度与流量回归正轨,继续按照函数曲线运行,同时检查各个仪表数值,以此来判断事故发生位置,纠正设备仪表偏差等问题。及时的报警可以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提升氯化氢生产质量,加强氯碱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3.3 协同调量措施
氯化氢在燃烧之前需要进行电解,但是电解环节往往会因为设备、整流以及仪表等各种因素发生单槽跳车事故,并且严重情况下,还会发生多槽跳车事故,跳车事故发生之后,很难对系统内部的氢气和氯气进行控制,进而对系统运行产生压力,内部波动将会直接影响氯化氢的产出纯度,对企业生产和发展十分不利。为了维持合成炉内压力不变,传统自动控制系统,需要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对各个合成炉进行处理,但是此时操作将会十分复杂,工作需要连续点击鼠标,容易忙中出错,因此,本次优化设计引用了协同调量方法。
协同调量方法需要在DCS 程序中编写好协同调量程序,同时在程序中设置控制模块,通过对几个控制按钮的操作,实现对多个合成炉的调量工作。此形式下的协同调量需要合成炉处于自动控制状态,这样工作人员才能在发生紧急事故时,第一时间进入到控制模块中,本次根据合成炉负载变化情况,选定其中一个合成炉设置-4%、+4%、-1.5%、+1.5%(数值可调)四个按钮,其余合成炉可根据氯气阀门开度设置相应数值,同时被选定的合成炉将会根据串级控制自动调节氢气目标值。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试验分析法,通过合理的应用,流量与阀门开度关系值,对氯化氢生产系统自动控制进行了优化,在DCS 程序中,报警装置可以个根据以上关系值,实现及时报警,并且还可以实现,合成炉阀门开度实时控制,极大程度便捷了生产,让工作人员在发生故障时第一时间实现管控,保证了生产过程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