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融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的现状
——以《周末画报》为例
2019-12-02王鹏飞张晋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王鹏飞 张晋 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在融媒体时代下,随着新媒体的冲击,新闻摄影的传播途径和影响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它从原先纸媒新闻的主要元素,发展到电视、微信、微博等多种载体上。随着先进的媒体技术,它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从单一静态的形式向声音、图片、文字相结合的动态形式转变,这有利于满足人们对新闻摄影图片方面的种种需求。但与此同时,新旧共存也是利弊共存的时代,在这个复杂的过渡期,新闻变得廉价,新闻传播质量良莠不齐,新闻环境变得浑浊,业界鱼龙混杂,衍生出诸多问题,本文将立足于融媒体时代,谈谈当下新闻摄影的发展现状。
一、新闻摄影的时代变迁
(一)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
新闻摄影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着自己的表现形式,摄影记者的拍摄动机和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从胶片时代的“决定性瞬间”,到数码时代的高时效性传播,它逐渐从人们触不可及的高专职业演变成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日常性
(二)胶片时代的新闻摄影
1842年5月5日至8日,德国汉堡发生大火灾,两个德国人比欧乌和史特尔兹纳用达盖尔银版法拍摄了火灾遗迹,此被称为新闻摄影之始。早期的新闻摄影,器材笨重,技术操作复杂,只能纪录静态人像及场景。
不到200年的时间,摄影技术经历了飞速发展,快门速度从8小时缩短至1/8000秒,摄影技术的运用也从室内走向新闻现场,从专业摄影师走向普通大众,并在传播领域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周末画报》从1980年创刊至今,我们可以通过移动app看到,在首页的位置更多的现场新闻占据了大量的版面,受众越发追求新闻的现场感,媒体也在不断改进传播观念,迎合受众。
(三)数码时代的新闻摄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大量的新闻图片网站在中国不断出现,数码时代与互联网时代的碰撞让摄影逐步走向了数字化的进程。2000年5月,“photo come”作为我国首家成立的互联网图片库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它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图片动态社区”。这是互联网与中国摄影界的第一次融合。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线上摄影图片库相继成立,且种类繁多,受众范围被不断扩大。进而,我国的图片市场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开启了新纪元。
在《周末画报》的移动客户端,新闻信息能够实时推送,且《周末画报》追求新闻摄影图片的美观及影像质量,更大的视觉冲击力,成为吸引受众的主要优势之一。
二、新闻摄影成为融媒体时代的主要新闻元素
《周末画报》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的用户,与其高时效的信息传播、细腻的版面制作、大幅彩照的视觉冲击、潮流文字的准确运用等密不可分。用户数量突破20万,仅用了一个月。 在融媒体时代的当下,新闻摄影也需要与时俱进,突破自身的传统框架,与潮流接轨,不论是怎样的传播平台,信息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都在不断丰富,这样的现实状况,是对新闻摄影记者带来了更苛刻的要求,新闻摄影记者要变压力为动力,激发自己创作的激情和欲望,将作品向有内涵、有故事情节、有独到的观察视角、可看性更强、感官冲击力更大的方向提升。若能把握住机会,这将是新闻摄影记者在新时代下发展的新机遇。
(一)新闻摄影作为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
1.美学元素增强 作品形式更具趣味性
《周末画报》作为一种杂志式报纸,曾被评选为“中国最具革命性变革的媒体”、“本土最具国际化的综合性周报”,它以新闻摄影图片为主要的新闻传播手段。仅以新闻摄影就能捕获大量受众,这在传统媒体时代是无法想象的,它之所以能吸引广大受众,与其自身的魅力密不可分。《周末画报》追求新闻图片的影像感官,追求图像质量,无论从拍摄角度与光影运用,还是现场细节捕捉与构图艺术来看,它都能发挥出其独有的传播特性,这对新时代的受众而言是获取信息最好的方式。《周末画报》在形式上更加注重贴近当下时代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较之传统纸媒显得不那么板正严肃,使得受众更容易接受和了解新闻信息,传播效果更加深远。
2.传播途径更多 互动性更强
《周末画报》针对微信、微博等当下热门的社交平台开发了分享功能,受众可及时分享在各个平台与三方接受者进行讨论。自身版面的评论功能也是传统纸媒所不能媲美的绝对优势,现如今,受众不再接受单向传播的“灌输性新闻”,人们越发增强了双向传播,参与新闻的欲望。这样的情况让新闻深入民间,也深得民心。新闻摄影凭借其特有的趣味性、形象性、体验性等特征在融媒体时代被广大平台广泛使用,成为新闻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素材,有时加以简单文字甚至可独立承担新闻信息的传播。
3.细分受众 针对性更强
在细分受众方面,《周末画报》进行了定位服务及版面分类,受众可对感兴趣的新闻进行直观了解。这样的人性化设计,使新闻高高在上的冷酷形象瞬间破碎。服务型的新闻传播方式,让受众获取信息更为方便快捷,更加适应了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免除了繁杂的搜索过程,可让受众开门见山径直朝着兴趣点走来,直接消费新闻信息。针对性更强的传播也必然将提高新闻信息的传播质量,相较之传统的遍地撒网式传播,这样的传播方式让新闻摄影这样简洁的新闻手段得到很好的展现。由此可见,垂直性传播比以往遍地撒网的传播方式更具有针对性,传播效果更显著,影响更深远。
(二)新闻摄影作为主流媒介的主要传播手段
1.新闻摄影图片的版面被扩大增多
在《周末画报》中,新闻摄影图片的功能已经被无限地放大,我们常常会看到头版头条会引用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新闻摄影作品来吸引受众的关注。甚至在一些专题报道中,新闻摄影图片已经可以独立承载新闻信息,通过少量文字辅助,即可将该新闻发布。这无疑是给融媒体时代下低靡已久的纸媒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使报纸重新焕发光彩,赢得受众更多的关注。
2.互联网为新闻摄影提供了市场
2010年4月《iWeekly周末画报》iphone版本发布,随后在2012年9月推出了Android版本,在安卓与苹果双平台都赢得了用户的广泛赞誉,与600万受众分享知趣观点、全球视野和共同价值,占据了较大一部分的受众市场。这样的现象打破了墨守成规的纸媒报道形式,更符合当下媒体环境中人们对新闻信息获取的需求。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响了新闻领域的传播形式,传播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数码时代的到来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摄影记者可以根据自己所需求的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地在新闻现场进行拍摄,这是胶片时代繁琐的拍摄过程所无法满足的,而互联网又为这些新闻摄影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发布平台。” 随着“新浪、腾讯、搜狐、网易”四大门户网站的诞生,各大门户网站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图片库,新闻摄影作品被不断需求。新闻摄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图片拍摄,而是能够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报道形式去承载新闻信息。这给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需要主动策划,主动创作出形式、内容、质量都过硬的摄影作品,通过摄影技巧、光影对比、色温控制等创作出对受众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摄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