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通信传输资源管理
2019-12-02邹世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柳州分公司
邹世鹏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柳州分公司
通信站是人们获取信息数据的主要渠道,但随着用户数量的激增,以及用户对于信息需求量的增加,通信站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通信资源传输管理。只有通信资源传输管理工作有效执行,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才会加快,并全面满足人们的需求。
1 通信传输系统
1.1 通信传输系统的设计目的
信号传输是通讯系统运行的基础环节,也是实现数据传输,促进通讯系统性能发挥的关键部分。所以在系统设计中,其主要目的是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及时性,加快信号分析效率。如今为了满足人们对信息传输的要求,有必要加强对独立传输系统的建设,减少不良因素对信号传输的干扰。同时还要合理应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角度实现通讯传输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另外传输介质也是通讯传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光纤介质的应用越来越广,提高了传输效率,降低了能源和成本的损耗。同时以光纤为媒介的传输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通过卫星信号的连接来提高传输的精确度,缩短数据传输时间。据相关数据统计,现今的通讯传输系统较传统的传输技术,不仅在信号上发生了变化,在接收方式上也得到了较大变革。
1.2 通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
传输系统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要求,如做好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做到及时发现运行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漏洞等问题的出现,影响信号传输质量和安全。而传输资源管理除了要做好上述工作外,还需结合环境、地理因素等特征,对原有的传输形式进行优化,提升管理水平。
首先,在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通过及时的交流明确目标要求,然后结合目标要求对传输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其次,了解客户使用需求,完善传输系统的设计内容。最后,做好相应的维护方案,解决系统运行中存在的突发状况,以加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加快信号处理速度。
由于通信系统处于自动化运行状态,所以在管理过程中,需要设定相应的自动化管理程序,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反馈到主控制中心上,通过控制中心的数据分析,下达相应的调控指令,达到管理效果。作为主控中心的机房,一旦其中线路存在故障或者破损情况,将会直接影响信号传输效率,阻碍后续工作的开展,所以有必要加强对该区域线路检修和维护,保证传输质量。GIS作为目前传输系统管理中较为重要的技术种类,其对于推进通讯系统自动化有着显著作用。所以在设计和管理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基本设计原理以确保线路连接有效性外,还需加强管理的科学性,减少风险的发生。
2 基于信息技术的通信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在通信资源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先对通信资源和数据实行详细的分析,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并结合分析后的数据结果同现代化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对机房内相应设备的重新调试和规划。再者,将数字化的适量机房专题图应用到GIS技术中来,可以达到通信传输资源和数据之间的可视化管理。同时利用全球定位技术,即可对城市中所有光缆路由和电缆路由的信息进行详细的草图绘制,为传输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提供帮助。
此外,在了解信息传输资源系统中存在的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GIS技术、MIS与GIS的结合技术的应用,加强传输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完善性,并通过与网络的结合,实现数据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管理,减少传统管理模式对通讯系统运行的应用,优化系统管理水平。
3 通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
3.1 通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中使用的主要技术
目前,GIS地理信息系统是通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中较常使用的技术种类。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将现实世界与地理信息相关的数据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存储,并在处理完成后,将其应用到专业领域中来,帮助企业更好的实行信息传递和了解,提高工作效率。目前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电力、通信、交通运输、地质勘查等众多领域中,且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通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中,能够对交换机、光通信设备、载波设备、监控设备、光配线架、数字配线架、音频配线架的使用情况、剩余情况予以统一的管理,然后通过图形信息直观的方式来对通讯的地理位置和使用情况予以直观的表述。
3.2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
地理信息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基于实际地理背景下,开展电子地形图的绘制工作。通过电子地形图的准确绘制能够将通讯传输资源管理系统中运转设备的地理位置以及分部情况予以明确标注,尤其是一些具有较强地理属性的数据,如交接箱分布图等,进而及时掌握设备所在的区域情况。
3.3 网络拓扑管理
信息传输资源管理系统中具备数据网络拓扑显示功能,其使用的设备有ATM设备、前置交换设备、网关设备等。在网络拓扑图中,各种设备均是通过节点形式显现的,只需点击这些节点即可查看相关设备的基本信息、连接情况以及相邻业务种类等,同时在拓扑图中,还可以实现图像尺寸的调整、过滤一级定位等功能,大大提升系统运行效率。网络拓扑管理的主要优势为:
首先用户通过节点或者链接操作即可查询相关数据的详细信息资料。并通过对固定对象的剖析,了解其物理和逻辑配置信息;其次,通过对象选择可以了解到与之相关的业务信息;再次,可直接在拓扑窗口中完成信息数据的编辑和保存;最后,利用鼠标操作即可完成节点的点击和查询。了解节点的用户名、设备名等多方信息。如果获得多个查询结果,则支持操作用户选中一个对象,进而显示相应的详细配置信息,提供过滤显示功能。
3.4 通讯传输资源管理
通讯传输资源管理模块的建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一是传输网络中PTN、SDH、DWDM等网元设备的建立;二是基站设备建立以及与逻辑资源之间联系的建立;三是传输媒介层和通道层的网络拓扑建立。其中传输媒介层的建立要采用分层方式来实现。
以PTN为例,其组网方式包括两种,第一是分层方式,主要是构建PTN汇聚层,然后与MSTP网络进行连接,利用该汇聚层对其网络加以替代,并构建PTN接入层,实现混合组网。第二是分区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在网络之中构建接入层与汇聚层,并对接其他地区不同的传输网络,从而形成组网。
现如今,环形网络是PTN组网十分重要的形式,其可借助建设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等多种方式实现移动宽带化,有效解决运行过程中的多种问题。PTN代表性技术主要为PBB技术和T-MPLS技术。前者主要是用户MAC设置在运营商的MAC当中,从而不断增强以太网的安全性,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技术方式。再者,该技术还能够增大网络的利用率,增强其运行的灵活性。后者主要是以连接为目的的一种技术,其主要以电路交换传送网络体系为基础,在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其逐渐成为了PTN技术当中的主流技术。
4 结语
我国信息技术的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技术创新不够完善。所以在信息技术建设的过程中,需不断探索和创新,实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通信传输资源管理工作将是未来完善信息技术的关键渠道,且通信传输管理技术较为复杂,故而需要更多技术人员参与进来,共同谋划国家未来通信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