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渚:五千年文明的印记

2019-12-01朝暮

科学之友 2019年11期
关键词:良渚城墙古城

朝暮

良渚古城遗迹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距离杭州市中心16千米。它是浙江省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之一“良渚玉琮王”的发掘地,也是被誉为“中华文明之光”的良渚文化的发祥地。1936年,西湖博物馆馆员施昕更先生率先发现良渚文化;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这座古城已经苏醒,向人们诉说着5 000年的历史。

这里有高晓松的晓书馆,有安藤忠雄设计的建筑,还有良渚博物院、美丽洲教堂……再加上7月开放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这个浪漫之地既文艺又具历史底蕴,绝对是杭州又一大必逛之地。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总面积14.33平方千米,分城址区、瑶山遗址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和谷口高坝区四个片区。目前正式开放的是城址区核心部分,主要设置了城门与城墙、考古体验区、河道与作坊、雉山观景台、莫角山宫殿、反山王陵、西城墙遗址、凤山研学基地、大观山休憩区和鹿苑十大片区,面积共3.66平方千米,在这里可以慢悠悠地逛上一天。

城門与城墙

坐上游览车,第一站将停靠在良渚古城的陆城门遗址。一进入公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水稻,稻田里白鹭成群嬉戏、绿植丰富多样,为大家还原了5 000年前良渚古城先民们的生活环境。

在整个游览过程中,如果你够细心,会发现公园用不同的植物对古城内的各个遗址分布区作了划分。大片的水稻代表了这里丰富的水域资源,树皮铺陈的区域则代表着一处处房屋遗址。一眼千年,良渚古城的生活环境以这种独特的方式重现在我们眼前。

营建在沼泽湿地的良渚古城河网密布、水系发达,良渚先民乘坐独木舟与竹筏往来于古城内外,宛如一座“东方威尼斯”,而陆城门是良渚古城唯一的陆路交通通道,可以想象它当年的气派和巍峨。

在这里不仅有5 000年的历史感,更有回归过去的自然生态。独特的人物雕像或在河里撑船,或在路边劳作,远远看过去,仿佛穿越到5 000年前,感受着当时先民们平淡而充实的生活。

通过宽大的门道,就进入了这座千年都邑遗址的内城区域。良渚古城内外由八个水城门相连,每面城墙各有两个水城门,再向前就是南城墙的发掘点。发现于2007年的良渚古城城墙采用黏土筑墙的方式堆筑,它历经5 000年沧桑,见证了良渚先民的智慧。

考古体验区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设置了考古体验区。这里有湿地营城展示馆和“水城中的劳作与生活”展示馆,这两座场馆复原了良渚先民的生活场景,使参观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此外,参观者还可以在这里学习考古知识,体验一把考古发掘。

河道与作坊

沿途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它特殊的含义,游览车经过河道与作坊区时,人们可以看到流淌了5 000年的钟家港河道,它是贯通良渚古城南北的主干道。公园还在河道两侧还原了当时紧贴河岸的竹编和成排的护岸木桩,河道两岸分布的许多良渚时期人工修筑的台地以及平台上的雕塑展现了良渚先民夹河而居的生活情景。

2015年,专家在这个区域发现了石器、玉器、骨器、漆木器等半成品和制作这些器物的工具,清理出了陶器、各类果核、猪骨、鹿骨等生活废弃垃圾,进一步证实了此块遗址区域分布着多种专业手工作坊,同时也是这些工匠的生活居住区。在展示区,你能通过模拟的场景观察5 000年前手工业作坊区的繁忙景象。

雉山观景台

登上海拔30余米的雉山观景台,可以俯瞰到整个良渚古城城址区,公园美景一览无遗。如果走累了,还可以在服务点的茶吧稍作歇息。

莫角山宫殿

良渚古城的宫殿区位于古城的中心高台区域,经过良渚先民的精心设计,彰显了它独特的地位,高台之上堆筑起三个独立的土台,分别是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在三个土台之间还有面积达70 000平方米的沙土广场。

沙土广场分布于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之间,是良渚先民一层土、一层沙相间夯筑而成,平均厚度约 60厘米。在沙土广场的南部和东部,发现了9座房屋台基。显然,沙土广场具有特殊功能,极有可能是莫角山宫殿区内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

大莫角山视野开阔,是莫角山台地上三个独立土台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堆筑最高点达16.5米,远远超过城墙的墙体高度,站在此处,环顾四周,想必当时的良渚国王一定有一种“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的感觉。

在这里发现七个面积约300~900平方米的良渚文化时期的房屋基址,5 000年前这种以莫角山为中心的城市营建特征体现了统治阶层“以中为尊,以高为崇”的政治理念。

小莫角山台地是莫角山台地上规模最小的一处,这里放置了依据柱洞排列模拟复原的建筑立柱模型。

反山王陵

反山是一处人工堆筑的长方形土台,面积约10 000平方米,位于莫角山宫殿区的西侧,两者仅一河之隔。它是良渚古城区域内最高的墓地,从墓地的选址、设计、营建可看出反山墓地特殊的地位。

为保护遗址不受侵害,专家在反山墓地还原了11座墓葬的出土情况,再现了1986年考古发掘时的情景,而真实的墓坑位于展示区下方80厘米处,实在是太奇妙了!

位于墓地中心的M12号墓是反山等级最高的墓葬,随葬品最为丰厚,还出土了象征至高神权与王权的玉琮王、玉钺王,证明了墓主人的尊崇地位和无上权力。

在反山墓地模拟场景的另一侧,还有保存下来的考古地层剖面,直观展示出反山遗址的发掘清理过程。通过标识,你可以看到互相叠压的两个文化层,形成较晚的汉代文化层叠压在良渚文化层上,反映出良渚文化与汉代文化的早晚关系,揭示了良渚古城区域的历史文化变迁过程。

而不远处的反山展示馆能够让你更深入地了解反山王陵的挖掘历程,进入馆内,首先看到的是从1986年开始考古工作者们对反山遗址的发掘研究过程,参观者可以通过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体会当时专家发掘王陵的真实历程。

在这里还有一面可以与你互动的展示墙,展示墙的屏幕上包含了出土的所有物件,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文物,还能点击任何你感兴趣的器物来了解它,科技感十足。展示馆内还专门开设了一块区域来介绍“神人兽面纹”,象征着权力与信仰的神徽反映了良渚时期神权的至高无上以及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明确揭示出良渚文明是一种以神权为纽带的文明模式,与古埃及文明模式较为相似。

西城墙遗址

从王陵出来可以去看看西城墙遗址,这里用来堆筑城墙的石块取自古城周围的山体,通过竹筏等工具从水路运来,有学者推算,营建良渚古城内城墙需4 000人同时工作近三年才可完成。

大观山休憩区

大观山休憩区位于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中心,生态环境绝佳,风景优美,为访客提供休憩、咨询、投诉、餐饮等服务。这里沿途植被丰富,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气候适宜,冬暖夏凉,是一处绝佳的休闲胜地。

鹿苑

公园内还设置了鹿苑,供访客们观赏与互动。5 000年前的良渚环境温暖湿润,非常适合鹿科动物的生存,如今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迎来十几只梅花鹿,为这里带来勃勃生机。

不可错过的打卡地

良渚博物院

逛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旁边的良渚博物院也不能错过。它占地40 000平方米,出自英国设计师大卫·奇普菲尔德之手,灰白色的墙面全部用黄洞石砌成,远看就像一块巨大的璞玉。

中国艺术的源头,中国产品设计的始祖,中国建造中的榫卯结构,天圆地方观念的萌芽……沉淀了5 000年的良渚文明,你都可以在良渚博物院中找到。

博物院内穿插设计了三个天井式主题庭院,承载历史的同时也打造了一处中国园林式雅致建筑,很值得来转转。

晓书馆

在晓书馆,文艺与历史碰撞出了微妙的化学反应。这间由高晓松担任馆长的图书馆提供免费借阅服务,很适合和朋友或孩子悠闲地待一个下午。

上万种晚清民国期刊,十余万册弹词、鼓曲、唱本,诸多民间宝卷、鼓书、杂字、民国教材……这里就是文艺青年的天堂。坐在大落地窗下翻着书,看着公园、博物馆、教堂在夕阳余晖下柔和恬静,好不浪漫。

“我们不强调这些书籍、文献的收藏价值,而是希望它能有更好的传播价值,让更多的书友能亲眼看到这些书、亲手翻到这些书。”这是高晓松希望带给大家的。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大屋顶”,它是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在杭州唯一的作品,他用清水混凝土墙围出一座方盒子,神秘又高级。

這里是良渚之旅必须打卡的地点。钢筋、水泥、光线在这里“玩游戏”,走进去就像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几何世界。同时,这里也是摄影师和模特的拍照胜地,随手就可以拍出大片。

最特别的是被浅水围绕的文化栋,4 993个木质的格子书架从地面延伸到天花板,由良渚村民一手搭建,每个格子都装载着他们捐赠的书,像一个有温度的迷宫。

艺术中心的外面有一条长长的樱花大道,樱花盛开之时,樱花树下会举办各式市集或音乐会,宛若世外桃源。

美丽洲教堂

这座由日本东京津岛设计事务所设计的教堂采用的是全木结构,像童话小屋一样安静地矗立在草坪上。设计师在设计时加入了西方修道院回廊和日本庭院的元素,所以这座教堂既有西方教堂的神圣,也兼顾了东方禅院的安宁。每个周末教堂都有礼拜活动,草坪上不时响起唱诗班小朋友的歌声,有种来到日本乡村的感觉。

tips

交通

从全国各地乘飞机前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然后可以选择乘坐机场大巴及公交到达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此外,杭州的汽车站也很方便,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

门票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采取线上预约购票的形式,个人可通过公园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实名预约。公园城址区门票每人60元,观光车票每人20元。

饮食

这里有一条长长的良渚食街,街上坐落着一所村民食堂。搪瓷杯、四方台、长条凳、大标语,浓浓的20世纪70年代气息迎面扑来,当地老人经常在这儿边吃饭边聊天。这里的饭菜性价比很高,20元就能吃得很饱,不过要注意吃完自觉把桌子收拾干净。

猜你喜欢

良渚城墙古城
古城西南两座桥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城墙边做游戏
80件实物、99幅图片首次揭秘——良渚古城申遗全程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五千年良渚,四代人80年的发现
良渚人有文字吗?
浙大社推出“良渚文明丛书”
城墙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