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 档案”新业态发展动力的新引擎

2019-12-01王协舟李典诰

北京档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用户

王协舟 李典诰

摘要:互联网技术给档案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引擎,主要包括:场景媒体的区域发散传播整合档案价值链;信息流、用户流和场景流的“三流交互”实现档案共生发展;打造档案服务品牌,创造档案价值链接,构建档案数据生态,提高档案流转效率,定位档案行业发展新趋势;促进档案数据的审查规范化、治理联动化、开放社会化、产品大众化、服务精准化,多向融合保障档案使用权利;开发档案专项渠道,追踪档案热点渠道,建立档案前沿渠道,努力拓展档案产品市场。

关键词:“互联网+档案”场景营造生态互联渠道运营

Abstract:Internet technology has brought a new power engin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es profes sion, mainly including: the regional dispersion of scene media to integrate the value chain of archives; information flow, user flow and scene flow to achieve the symbiotic development of archives; create ar? chives service brand, create archives value links, build archives data ecolog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es. We shoul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r? chives circulation, orient the new trend of archives in? dustry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archivesdataexamination, managementlinkage, open socialization, popularization of products, preci? sion of service, and guarantee the right to use ar? chives through multi-directional integration; develop special archives channels, track the hot spots of ar? chives, establish frontier archives channels, andex? pand the market of archives products.

Keywords:"Internet + archives";Scene creation; Ecological interconnection;Channel operation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显著扩大,我国政务服务线上化速度明显加快,网民使用的在线政务服务方式明显增多。[1]在此背景下,档案生产模式在变,生产内容增多,传播路径复杂,传统档案工作正面临技术创新、平台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挑战,如何践行互联网思维,寻求业态发展动力新引擎,推动档案工作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档案部门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场景营造整合档案价值链

根据“互联网+档案”的融合深度,我国的“互联网+档案”新业态经历了从内容媒体、社交媒体到场景[2]媒体的深度变化,在不同阶段所形成的档案价值链有着明显区别。

(一)内容媒体,个体单向传播

“互联网(PC端)+档案”时期主要强调以档案內容提供为主,注重用户与内容的连接,并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档案内容的生产主要依赖于档案工作者,主要集中在档案的记载、管理、鉴定与开放等方面;二是档案内容的加工虽然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审核、编排与整理,但其关键部分却受制于档案工作者的原始认知,档案用户依然处于信息传导的被动地位;三是档案内容的开放依赖于档案工作者的主观意识,档案使用呈现单向传播、缺少反馈机制,“强制性出现”成为常态。

(二)社交媒体,群体互动传播

“互联网(移动端)+档案”和“互联网+档案”聚合器阶段步入了社交媒体时期,基于关系模式展开。其主要特征有:一是用户的创造性,强调用户与用户的连接,主要体现从向用户说明到邀请用户参与的过渡;二是主体的社会性,档案生产的主体不再单纯是档案工作者,自下而上的普通用户均可成为档案生产源;三是数据的分散性,档案用户形成的大量档案数据分散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自由流通,自由复制,自由孵化;四是反馈的滞后性,网络传播并没有将这些个体档案数据相互合并、相互关联,档案数据互动模式的关系社群没有得以呈现,档案部门难以及时有效进行数据的加工、传播和利用。

(三)场景媒体,区域发散传播

“互联网+档案”价值链是场景媒体时代,强调档案与品牌的嵌入,以档案数据为中心,互联网平台创造场景。其主要特征有:一是档案场景模式的构建,依托个性化引擎技术与分类信息处理,根据档案用户的搜索需求和档案用户的创造习惯对档案数据进行整理、挖掘,帮助用户快速得到个性化信息,并在信息场景形成一个新的档案价值链;二是档案部门需要重新整合档案价值链的每个环节,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战略规划,打造档案数据协调共享、交互反馈的服务平台;三是档案部门要重视互联网技术升级和移动端开发,重新激活档案数据价值,致力打造出以档案内容为主的线上品牌和推广模式。譬如,我国杭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持续向特殊用户推送档案信息,介绍城建档案的专业知识和利用,用户可以通过该公众号进行预约查档、业务咨询,还能了解所申请的工程竣工档案验收办理进度,下载业务表格文件,[3]在这种点对点的传播场景下,档案用户的注意力集中,会在不经意的浏览与思考中花去大量时间,并意犹未尽地产生二次浏览的动机。

二、“三流交互”实现档案共生发展

目前web3.0对接的层面越来越复杂,影响的边界也在不断扩展,传统产业出现加速融合的趋势。在这种网络环境中,档案内容的信息流,档案利用的用户流和档案服务的场景流最终会相互连接流通,构建起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全闭环的档案管理循环模式。

(一)信息流强化组织实施保障

在信息流中,统一规划档案信息资源,全面统筹档案内容的共享建设。一方面,借助社交媒体促进档案部门之间多向交流与合作,延长共享服务价值链,提升社会影响力,如湖南省档案馆与四川省档案馆的微博互相关注、转发评论,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多渠道拓宽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资金来源,拓展网络覆盖范围,完善基础档案信息资源库的相关数据标准,在档案数据管理自上而下的建设中形成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档案”管理技术和服务体系,使得档案内容得到合理的布局和分配。

(二)用户流建立统筹实施机制

在用户流中,精准筛选目标用户、沉淀用户并为用户打上特定的标签。一是以细分化的档案内容吸引用户,形成具有共同理念、极具凝聚力的档案用户社群,抢先探寻档案市场,获得持久的文化竞争优势,实现流量时代的渠道占有;二是积极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合作共建专题、专有数据库,强化档案数据集中管理,提高档案数据利用率和一致性,方便用户利用;三是档案部门及时响应用户需求,及时更新网上档案内容,重视数字档案资源和数据库的建设,提高优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程度。如美国国家档案馆官网就为教师和学生群体提供DocsTeach历史教学交流平台,利用馆藏引导用户学习、发现和创造,为老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详细材料和指導。[4]

(三)场景流培育数据交易市场

在场景流中,挖掘用户需求、保障用户权利、建立场景配给。一是档案数字化在给档案带来共享、合作等社会功能的同时,也会对档案的保密性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档案部门需要以《档案法》等法律法规为行为规范,掌握好开放获取与信息保密的平衡尺度,强化档案行政机关的执法监督职责和权力;二是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力度和安全意识,扩大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档案在社会中的生态流转,打通“三流”的交互渠道,搭建起档案内部流通的强大价值链和社交平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三是通过提供高度贴近细分受众的优质内容,并融合当前场景,增加档案用户的切身体验,满足档案用户社群的高度信任,让公众更多地感受到档案的魅力,从而打造特色化档案品牌。譬如,2016年G20峰会期间,浙江省联合杭州日报,线上线下发起了“我与G20”档案征集活动,捐赠者不仅可以建立一个“我与G20”宝盒并永久典藏于省档案馆,还可以有机会参与G20杭州峰会展览。[5]

在“三流交互”模式中,信息流负责输出优质而细分的档案内容,搭建起整个档案价值链中最基础的战略环节;用户流完成档案用户之间的对接匹配,精准的档案内容投放、完善的互动交流机制,使档案内容在多个交叉用户群中相互分享和探讨,提高档案利用率;场景流连接档案内容与用户社群,为通过信息流而产生的用户流开辟档案服务入口,完成档案价值链推广,并依靠互联网技术的细分区域实现档案数据产品商业化。档案数据产品通过社交平台的反馈机制,反映出用户需求与数据内容的矛盾,反过来带动档案业务的更新,推动新一轮档案数据产品的制作与投放,形成新的档案数据产品服务市场。如此,档案部门便可构建以信息流中的档案内容(Content)为品牌价值、以用户流中的档案社群(Community)为品牌指向、以场景流中的档案连接(Con? nection)为品牌形态的档案价值链“3C模式”,从而建立起“价值塑造品牌—品牌规划指向—指向孕育形态—形态推广价值”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互联网+”背景下档案数据内容的生产、组织、利用、增值的良性循环与持续发展。

三、生态互联定位发展新趋势

“互联网+档案”新业态的孕育经历了工具化、媒介化、平台化三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工具化阶段,档案部门将互联网视为办公工具,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媒介化阶段,档案馆将互联网作为信息传递媒介,搜集、获取、发布社会档案信息;平台化阶段,档案馆高度整合档案数据资源,搭建互动社交平台。但事实上,我国档案行业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新理念、新特征、新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并没有深层次的利用互联网思维去解决档案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互联网+档案”新业态必须加速走进第四个阶段——生态化。王协舟对此进行了概括[6],“互联网+”档案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入档案数据开发工作,形成多方主导、相互衔接的环形档案信息服务生态链,最终融入更大的公共信息服务生态圈。

(一)着力打造档案服务品牌

一方面,档案部门可以借助互联网运营团队,形成“互联网+”条件下独特的交合模式,打造档案价值推广形成的三位一体的档案品牌,提升档案服务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另一方面,依靠传统实体档案馆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完善的管理制度流程以及丰富的馆藏资源,在互联网的条件下建立一个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完整系统,搭建出包含制度、技术、功能等多方面明确需求的“互联网+档案”框架,使得档案的价值和功能逐步凸显,形成一套与传统时期完全不同的档案管理方案,以实现档案对接层面和运营层面的充分结合。如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局自主开发的“浦东档案”App集档案利用、业务督导、教育培训、行政办公、档案资讯传播等功能于一体,不同用户群体登录后,会呈现不同的“入口”页面,使用户快捷高效地查找和使用自己所需的功能模块,实现了档案工作从“线上”到“掌上”的延伸。[7]

(二)着力创造档案价值链接

档案部门可以通过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和渠道运营理念,激发互联网给档案工作带来的革新特性。一方面,积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构成互联生态,创造出更友好、更互动、更分享的馆际交互模式和全新的生态链接,丰富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努力开发异于传统档案工作理念的档案推广模式和档案品牌溢价的思维,在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利用成本、提升消费体验的利好条件下,实现档案价值的全新升级。如“广州市国家档案馆”App,除了为游客提供大量的旅游景点信息和便捷的路线规划外,还创新性地推出游客景点点评、门票快速预定以及重要语音导航、私人信息提示等功能。

(三)着力构建档案数据生态

档案生态建设要求对接层面和运营层面必须相互联系、递进发展,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对接层面强调的是档案部门的数据资源储藏能力与数据产品运作能力。档案数据资源形成价值后,基本上处于隐形静止状态,需要通过档案工作者的编研挖掘,专家队伍的培育凝练,使其在不同部门中归纳分析、不同对象中扩散利用、不同领域中流转加工,从而赋予档案更丰富的价值、更清晰的指向、更全面的市场,实现档案数据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档案产品的角色定位。

运营层面强调的是档案部门的档案产品推广能力与档案价值提升能力。首先,档案部门需要通过开放档案数据资源、加强档案产品推广、提升档案数据价值,提高人们对档案生态文化的关注和认识;其次,档案部门要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生态素养,建立具有丰富馆藏的集成性档案生态数据库,赋予档案生态建设新目标,实现从档案本体到“互联网+”环境由内而外的生态化布局,顺利推进“互联网+档案”新业态的发展。

(四)着力提高档案流转效率

“互联网+档案”新业态之所以能够实现档案生产结构的优化和档案价值的提升,根本原因在于打破了档案部门科层式等级制度的禁锢和对档案信息资源绝对的控制权,缩短了档案价值循环周期,减少了档案信息资源占有不对称的状况,极大地提高了档案信息的流动性。因此,档案部门可以建立集中式办公区域,来合并、打通档案采编、开发和运营的各个流程,以档案工作流程一体化提高档案内容生产效率,降低档案价值推广成本;同时,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档案部门,应紧紧围绕档案部门服务与档案用户需求,积极推进档案数据及档案数据产品供给侧改革,運用互联网技术促进档案资源供给与需求、管理与服务的平衡,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流转效率。

四、多向融合保障档案使用权利

虽然历经多次改革,档案机构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封闭性,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有、共享缺乏有效的途径,与社会民众需求缺少连接性。因此,从档案数据审查、数据治理、数据开放、数据产品、数据服务等层面入手,多向融合,才能保障档案使用权利。

(一)档案数据审查规范化

过去,传统档案内容的形成主要依靠档案工作者的审查与编辑,而网络媒体除了可以加快传播效率,更重要的作用是过滤与纠错,譬如,建立防火墙隔绝一些不良网站,及时删除违法内容等。过滤制事先提高了档案内容的编辑效率,纠错制则事后保障了档案内容公开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可以更大范围、更快速度、更好效果地普及档案内容。

(二)档案数据治理联动化

我国每个省份甚至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档案管理条例,在实现互联网政务信息共享方面存在着政策法规、利用服务等方面的差异,条块分割的管理制度也会给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带来困难。因此,在“互联网+档案”新业态的起步过程中,需要加强档案数据治理的联动化。

一是加强档案数据治理联动。由国家网信办主导,设立独立的档案数据治理机构,负责档案数据收集、规划、管理、利用等工作,同时,联合宣传部、新闻办、档案局等多部门,共同参与档案数据协调治理,使得当前档案数据治理从“多龙治水”走向“齐心一力”。

二是细分档案数据治理任务。加强档案工作者对档案数据治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将档案数据治理的任务细分化、目标具体化,通过层层传导、一级抓一级、互相监督反馈,确保档案数据的共享开放。

三是强化档案数据治理考核。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对档案数据治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档案部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并实施档案数据治理考核问责机制。

(三)档案数据开放社会化

我国档案资源长期处于国家高度垄断状态,档案机构一般作为内部机构依附于政府或企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视程度低、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档案部门有必要打破这种现状。

一是把具体的档案业务管理推向市场,档案行政管理组织不再是所有档案信息资源的唯一控制者和一切相关档案活动的唯一组织者,而是以间接的手段,主要通过宏观调控和适量的投入和管理引导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8]

二是与社会转型、技术升级相适应,去除档案部门的“事业单位”固有性质,形成传统档案坚持国有、网络档案国有与私有并存的全新局面。

三是档案数据管理部门与第三方档案中介机构要形成上下联结、自我治理、自我发展的格局,通过互联网平台扩大与社会民众的接触面,加大档案事业服务与档案需求者结合的广度与深度,保障社会民众平等获得和使用档案的权利。

(四)档案数据产品大众化

互联网对档案利用的冲击主要体现在档案部门和用户的关系上。在传统档案利用中,用户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公众只能等待并按照一定顺序接受信息,在有限范围进行不多的选择。在互联网时代,内容媒体与社交媒体通向场景媒体的入口已逐步打通,档案部门与用户的地位发生倒置,用户开始主动寻求所需信息,形成一种倒逼模式的价值链。在“互联网+档案”新业态条件下,用户中心是大势所趋,重新定义与用户的关系,主动寻找用户,不断拓展新用户,推出市场化、大众化的档案产品,成为档案部门的不二选择。譬如,2015年3月,美国国家档案馆围绕“探索美国餐饮文化史”这一特定主题开展专家讲座、固定展和巡回展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受到公众追捧。[9]这次活动在短时间内产生轰动效应,其秘诀就是实现了用户深度参与,重构了档案活动与用户的关系。

(五)档案数据服务精准化

档案工作的改革并非一味追求技术开发和共享交换,“互联网+档案”模式的关键在于应以档案数据为基础,以互联网技术为媒介,搭建一个内部循环的档案数据平台,多向融合形成一条完整的档案产业价值链。

一是吸引用户关注。档案部门可以收集档案用户对浏览和利用过的档案项目的评价和反馈,将其数值化,从大数据中分析出档案用户的兴趣偏好、行为习惯和价值诉求,从而改善档案数据资源的个性化推荐;也可以从大数据中分析出档案数据服务与用户需求不匹配的矛盾,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档案开放与获取成本,增加档案用户满意度;通过用户对档案数据产品的使用频率、使用效果的量化评价,实现档案数据资源的精准投放,达到进一步吸引用户关注的目的。

二是加深用户体验。首先,档案部门可以提供档案数据资源的解读服务,为用户深度剖析所需档案文件的政策背景、深层信息和使用场景,并抓住用户心理,实时升级档案产品,保证档案产品的高质量。其次,使用户通过对档案产品的利用,抒发自身内在的情感,加深用户的使用体验,形成一种高度的心理认可和口碑效应。

三是培养用户习惯。第一,分析用户可以养成生活习惯的场景,研发用户能共同参与的档案产品,培育档案用户的参与度。第二,从用户角度出发,尽可能地使用故事化表达,增加档案的可读性,为参与研发者带来愉悦感受,从而带动用户对档案产品的支持,扩大研发活动的知名度。第三,大力宣传档案产品,与用户产生共鸣,强化档案产品的用户黏性,提高数据产品的美誉度。第四,对用户贯彻“你们需要档案,档案也需要你们”的认知,将档案工作融入社会构造和用户生活中,使用户产生档案“主人翁”意识,不断扩大用户群体,激发档案信息的活跃度。

五、渠道运营拓展档案市场

在互联网+时代,虽说档案是无价之宝,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产品更需要优质的展销平台,档案的渠道运营是提升档案社会影响力的重要环节。

(一)开发档案专项渠道

一是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加强“互联网+档案”新业态引导,开发不同类型、不同样式、不同内涵的档案产品,加大对优秀档案产品的展演、展映、展播活动,制作以档案资料为历史基础的优秀书籍、影视作品,使之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以积极、理性的方式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二是档案企业产业化经营。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基准,突出市场体系的培育,围绕档案产品产业化发展,科学规划档案资源布局;建立连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各类企业、中介组织和档案用户的信息网络,提供多样化、全方位服务;强调用户中心,时刻注重档案市场动态,了解用户需求导向,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三是社会公众市场化参与。降低公众参与门槛,构建公众参与档案数据治理机制,打造公众档案文化集群,激发调动公众参与档案数据提供和档案产品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塑造公众理性参与精神,正确处理好档案部门与市场管理和公众服务的关系,逐步实现档案部门工作职能向社会转移。

四是档案服务持续化创新。一方面,档案工作者要深入了解其负责的专项档案工作内容有哪些,与此项档案相关的机构部门有哪些,近期有没有下发与用户利益紧密相关的政策,政策中有哪些规则、程序与要求等;另一方面,档案工作者要学会查阅资料,主动跟踪了解最新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与社会需求,从宏观政策和微观案例角度来全方位把握专项档案的使用方法和实际作用,与用户进行交流讨论。

(二)追踪档案热点渠道

现在每一行业都重视热点,热点意味着社会影响力、社会关注度和社会时效性,突出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也是深层次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具体表现。因此,追踪档案热点渠道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是追踪热点事件。发挥档案的凭证性作用,通过现有档案数据对社会热点事件真假性做出准确判断和有效印证,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并督促問题解决。

二是追踪热点思潮。发挥档案的引导性作用,通过历史档案记录和现实档案数据对社会思潮和思想动态进行持续跟踪与深度分析,通过历时分析和截面研究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和引导舆论走势。

三是追踪热点需求。发挥档案的参考性作用,通过档案数据解读分析社会需求热点,总结和归纳档案需求现象、特征及其规律,根据政府决策需求、企业投资需求、用户个性需求等社会热点需求开发特色化的档案数据产品。

(三)建立档案前沿渠道

今天的热点是昨天的前沿,今天的前沿是明天的热点,因而建立档案前沿渠道具有前瞻性意义,关系到档案学学术创新和学科发展方向。

一是研究重大科学问题。重大科学问题是各类国家基金课题关注的对象,各类国家基金课题是学科专家团队仔细打磨并经过严格审批立项的,凝聚着学科专家们的最新学术思想、最新研究动向和最新科研成果,围绕国家课题进行研读思考,对当下的热点问题进行发散领悟,可以产生科学前沿的思想火花,在分析预测中推动学术前沿的发展。

二是回应社会现实需求。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大多具有超前意识,渴望拥有最时髦的产品、了解最先进的技术、掌握最前沿的信息。所以,档案机构和档案学人要围绕理念思维变革、业务流程优化、信息技术应用等核心领域,充分考虑现实需求及专业发展态势、行业发展方向、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前瞻性思考和制度性安排。

三是总结宝贵实践经验。当前的主要档案数字技术运用和重大档案项目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由此导致“互联网+档案”的运行呈现“属地化”特征,发达地区也成了档案最新研究成果的实验平台。档案机构应学习借鉴发达地区档案工作实践,加强业务工作和学术研究的交流,从交流中催发新思想、新观点,从实践案例中寻找档案前沿领域的学术思想和工作设想,达到由“非共识”到“局部共识”,再到“广泛共识”的认知改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互联网+档案新业态研究”(批号:17ATQ010)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及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8-10-12].http://www.cnnic.net. 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3/t20180305_70249.htm.

[2]吴声.场景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29.

[3]人民网.“杭州城建档案”微信公众号上线查图纸看档案,动动拇指就搞定[EB/OL].[2018-10-12].http://zj. people.com.cn/n/2015/0320/c186949-24216678.html.

[4]魏思思.档案馆文化教育功能的拓展——从美国档案机构教学合作谈起[J].山西档案,2012(1):58.

[5]杭州政府网.杭报与省档案馆联合征集“我与G20”档案[EB/OL].[2018-10-12].http://www.hangzhou.gov.cn/ art/2016/9/22/art_812270_2214389.html.

[6]王协舟,王露露.“互联网+”时代对档案工作的挑战[J].档案学研究,2016(6):67.

[7]中国档案网.“浦东档案”APP正式上线[EB/OL].[2018-10-12]. http: //www. chinaarchives.cn/2018/0116/ 118769.shtml.

[8]胡鸿杰,吴红.档案职业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80.

[9]黄霄羽,于海娟.档案与文化产业结合的新亮点——美国国家档案馆“探寻美国餐饮文化史”引发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5(5):101-104.

作者单位:1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档案职业与学术评价中心3.湖南理工职院图书馆

猜你喜欢

用户
雅阁国内用户交付突破300万辆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两新党建新媒体用户与全网新媒体用户之间有何差别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挖掘用户需求尖端科技应用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
100万用户